浙江出版联合集团-万象城官网

万象城官网
| | 联系万象城官网 |
 
万象城官网
集团要闻
党群工作
下属动态
媒体报道
内部新闻
领导批示
招标信息
您所在的位置:万象城万象城官网首页 > 集团动态 > 媒体报道
买书难卖书难寻解——访博库网络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徐冲
发布时间:2018-07-03
  □采访人:晓 明(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受访人:徐 冲(博库网络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博库网于2011年底正式组建,主营业务是b2c图书销售。2017年,博库网销售图书60万种、订单2338万张,实现销售20亿码洋。博库网销售覆盖全国市场,其中浙江本省的订单占总量的近15%。2017年5月,博库网、博库书城等数家公司组建的博库网络传媒集团成立。

  如今,博库集团成立已超过一年。对于这一年的变化和发展,博库网络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徐冲如何看待?整体发展是否已达预期?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据此对徐冲进行了专访。

  □博库网络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后,独立营运的博库网与以前相比有有何异同?是否已达到您心目中的理想状况?

  ■博库网独立营运后,情况有了很大的不同。前段时间我也在总结,感到了很大的压力。以前,博库网的性质较为单一,简单来说就是“攻下上甘岭并坚决守住”,现在任务艰巨且复杂,既要“坚守上甘岭”,又要“开垦南泥湾”,还得谋划“千里跃进大别山”。

  至于理想状态,目前当然谈不上。“万里长征”才刚刚跨出去第一步,这个时机评价有没有达到理想状况,完全不现实。对于一家成长中的企业来说,做大做强是一个主要的目标。而对于一个卖书人来说,书越卖越多,甚至卖到全国各个地方、各个角落,就算部分的实现了理想。

  □与往年相比,您认为2018年图书电商平台运营有哪些创新?博库网在创新上与其他电商相比有哪些新的尝试?

  ■2018年开年至今,对于书业来说最大的事件莫过于当当网的变化。现在,博库集团也在观望中,观察后续还将会有哪些变化。谈到创新,是一个很有难度的事,不是什么变化都可以划入创新范畴。譬如有些书店开卖农副产品也说成是转型升级,但这样的创新较为廉价。

  □您觉得博库集团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博库具有的优势是什么?

  ■博库集团作为追赶者,并无优势,这是可以肯定的。自2012年以来,博库拼命奔跑,借以缩短与领跑者之间的差距。在这个过程中,博库能做的就是跑得更扎实些,因为跻身于互联网经济,博库只是一个小微企业。

  对于挑战,我认为,挑战在于自身,严重或不严重都是自己。博库能不能跑得更快、更远、更稳健,在于有没有这个能力以及能不能增强这个能力,这是挑战,而且是巨大的挑战,想想都觉得会很累。

  □您如何看待新零售?您认为传统图书电商未来方向何在?

  ■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要弄清楚新零售到底是什么。我认为,新只是感觉,非精确的表述方式。何况,就卖书而言,这么简单的一件事,用不着这么多的新概念。况且,我们连零售都没有做好,何谈新零售?至于运用新技术新理念做零售,本质上还是零售,无所谓新旧。

  对于未来,我目前还没有看到方向。卖书这件事是个小事儿,本不需要宏伟蓝图,搭上时代的顺风车就可以了。如果搭乘的是高铁,那就更好了。高铁开到哪里,书就卖到那个地方去,卖给那里的读者。这个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决定了行业的未来。对微小企业来说,跟着走不掉队,足矣。

  □您把自己定义于一个卖书人,您认为网上销售与实体书店卖书有何不同?您更喜欢哪种方式?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对于读书人来说,40年前的1978年也是一道分水岭——1978年以前,几乎无书可读;1978年以后,有书可读。

  解决了有书读的问题后,新的难题又出来了。40年间,书业最大的问题就是买书难和卖书难。对于书业尤其是发行业来说,40年的发展与辉煌似乎无需多言。然而,疑惑还是存在的。从1980年代到2010年代,40年过去了,现在还难么?中国零售书业,年人均购买图书有几册?多少码洋?总量又有多少?平均每种图书印数是多少?实现消费又是多少册?全国大大小小的零售书店有多少家,平均多少人共享一家书店?平均每家书店出样多少品种?……如果有数据,不出意料的话,数据会告诉我们,卖书很难,买书也不容易。没有数据也没关系,业内人士都知道,卖书很难。

  很多城市是见不到一家像样书店的。在许多县城,好一点的书店是奢侈品。而在农村,书店更是极稀罕的东西。假定没有互联网、电商,没有那么多的网上书店,读者买书仍然是困难的。买书难,自然卖书难。当图书不能作为一种便捷交易的商品出现时,难题就出现了。

  所有的线下书店,不论新华还是民营,都没有在根本上解决买书难与卖书难。没有也不可能覆盖全域市场,是零售书业永远的痛。

  真正改变零售书业传统模式并使之发展质变的,是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线上书店。然而,即使是线上销售占据全部纯零售份额的三分之二以上时,对于线上的贡献,我并不那么肯定和心悦诚服。业内和社会媒体,涉及到零售书业的评价,往往表现出这样的评价:线下优于线上,小店优于大店,民营优于国有。这样的评价习惯很容易形成这样的结论:线上书店是扰乱市场秩序的罪魁祸首,民营书店是城市文化地标。一家小型书店的开业,能够引发连篇累牍的报道,且不在乎它到底卖了几本书,也不在乎它仅仅只是“自拍胜地”。反之,线上书店呢?大型书城呢?新华书店呢?

  没有一个行业是这样的。码洋与地位严重失衡,这是在哪里出了问题?零售书业的发展瓶颈在哪里?买书难与卖书难到底难在哪里?做零售书业,把书卖出去是硬道理,把书卖给需要的读者是硬道理,覆盖全域市场为所有读者服务是硬道理。

  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经济、信息无障碍、物流无障碍、支付无障碍,制约图书零售发展的瓶颈不复存在。毫无疑义,当下图书零售的主渠道非线上莫属。互联网让我们搭上了顺风车,现在已经完全不能想象离开互联网的生活,阅读在互联网,卖书和买书也在互联网上。线上书店的运营,有效地释放了以前因种种因素限制而被压抑了的潜在消费。在可预计的未来数年内,因全域市场的被覆盖被满足,图书零售总量仍将保持一个明显增长的趋势。现在的码洋是远远不够的。图书可能是所有商品在互联网经济中获益最大的那一个。因为在所有商品中,图书是最麻烦的那一个。但麻烦越多,空间越大。

  对于线下书店来说,经营好就一定能生存下去。那么多的读者和消费者,一定有一个不小的比例喜欢且习惯于走进书店。将品种准备好、将经营做好,就是好书店。自然,线下与线上本来就不是生死冤家,融合发展正在发生。

  那些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个性十足的书店,各有各的活法和价值,即使仅仅以书为标签也无伤大雅,毕竟对书的亲近与喜爱,是这个行业存在发展的优质土壤。作为以做书店为职业的人来说,所有同行都值得尊重。

  卖书卖到现在,其实真的有点糊涂了。全国书业一年的零售码洋并不多,可以说很不平衡、充分,而且非常典型。努力解决这一困局,对书业人来说任重道远。在我看来,零售书业以全品种服务全域市场,最牛的事情就是将一本书送到千山万水之外完成与读者的相遇。在这个意义上,我会喜欢哪种卖书的方式呢?

【浏览次数( 3180 )】 【 】 【 】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