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出版联合集团-万象城官网

万象城官网
| | 联系万象城官网 |
 
万象城官网
相关资讯
行业法规
排行榜
网店排行
开卷排行
您所在的位置:万象城万象城官网首页 > 行业资讯 > 相关资讯
手机出版:数字出版下一桶金?
发布时间:2008-09-01

    据信息产业部统计,截至2008年2月,我国手机用户已达56522.7万户,较2007年末新增1794.1万户,普及率已达41.6部/百人。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7年12月底,中国网民总人数达到2.1亿,其中以手机为终端的无线接入网民数达5040万人。据艾瑞传媒一项调查显示,无线网民表现出极强的年轻化特征——18岁以下用户占18%,18-22岁用户占62%,22岁以上用户占20%。
    cnnic发布的《2007年中国wap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07年3月底,我国具有独立域名的wap站点数量约为6.5万个,wap网页数量约为2.6亿,活跃用户数约为3900万人,其中,半年内通过wap在线阅读/下载电子图书的比例为34.9%,即1360万人。
    国内电子书刊阅读门户北京书生读吧结合历年的业务统计,对有关电子图书市场、网站等进行的调查显示,2007年,市场份额绝对数量并不大的手机阅读电子书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增长态势——从销售收入来看,手机阅读电子书从2006年的300万元增长到2007年的650万元,所占比例从2006年的2.0%增长到2007年的3.84%。
    随着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承载着积淀人类文明成果和广泛传播新知双重功能的传统出版业,也正经历着由数字技术所引发的新一轮深刻变革。互联网技术、移动通讯技术这两大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二者加速融合的趋势,在对传统出版业形成挤压的同时,也给传统出版业带来了产业转轨的机遇,手机出版正在成为继报纸、期刊、图书、互联网出版之后的一种全新出版业态。
    手机与出版的“联姻”不过是最近几年的事情,加之以手机为载体发行的各种出版物形态不断增加,手机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加速,因此对于哪些出版形态应当纳入手机出版的范畴,各方见仁见智。国内目前尚无一个公认的手机出版的概念。笔者认为,手机出版是以无线通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手段,将加工复制后的数字出版物发布给手机用户的一种出版形态。

    手机出版方兴未艾
    手机出版发端于手机小说,而手机小说首先出现在日本。2000年1月,日本第一部手机小说《阿由的故事》(“深爱”系列第一本)“上线”。短短一年内,购阅者突破2000万人次。
    日本的手机小说是建立在i-mode技术之上的。i-mode是日本最大的移动通信公司nttdocomo公司于1999年2月22日推出的可供手机用户使用的无线互联网服务,“i”的含义是interactive(交互的)、internet(互联网)和individual(个性化的)。
    随着《阿由的故事》所引发的轰动效应,牵动了运营商、网站、出版社、作者、读者这整条产业链及音像制品、电影等联动产业。日本涌现出许多运营手机出版业务的网站,每天发送数百部小说,包括古典类、畅销书和专为手机读者创作的小说,通常以连载的方式,每天传送一两千字左右的小说章节到订阅者的手机上。订阅者可根据作者、书名和类别在网上搜索下载小说,也可写评论或发电子邮件给喜爱的作者。
    有些人气作家借助推出手机小说创造了新的财源,而另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作者因手机小说名声大振,反过来推动其作品通过传统方式印刷出版。同时,由于手机小说不需要花费印刷成本,也没有库存压力,还可以从上网人数很快统计出阅读率,吸引了不少老牌出版社开始积极经营起手机出版业务。
    中国首部手机小说是2004年广东的千夫长所创作的《城外》,全文共4200字,分为60个章节,以每章70个字发送给手机订户。该小说最终创下了高达80万名手机用户订阅的记录。
    随着手机小说的突破,不少传统出版单位渐渐嗅到了手机终端暗藏的商机,并积极尝试以各种方式与手机媒体结合,寻求新的增长空间。
    2005年11月,江苏人民出版社与手机多媒体互动平台服务商——南京掌门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利用“百阅手机多媒体阅读”这一专利技术,将该社出版的图书制作成手机电子书,谋求纸质书籍和手机下载订阅双向赢利。2006年7月,商务印书馆发布了数字出版的标志性工程——工具书在线。该工程二期阶段启动了面向手机、移动设备等无线网络用户的实时工具书内容查询、内容订阅服务。由于“工具书在线”占用空间小,检索结果精确,用户市场需求可观。2007年,外研社与诺基亚公司达成合作,联合推出国内第一个互动在线移动学习服务——“行学一族”移动英语学习平台。在乘车、排队等零散时间,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登陆http://www.mobiledu.cn,获取教程、口语、商务词汇等内容短小精悍、图文并茂的学习服务。
    上述手机出版的应用中,既有对自身实物产品的营销,也有对内容资源的整合发布,尽管短期内相关收益有限甚至微不足道,但作为传统出版业的一种有益尝试,其突破意义远大于经济指标上的意义。

    手机出版的特点
    手机作为新兴媒体,其最大优势是便携性,同时具有交互性强、信息接收与传送快、多媒体性等特点。手机出版的特点是由手机的上述特点决定的。
    ●便携性
    随着人们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没时间读书”成了许多人面临的困难,而若干看似“无聊”、“无用”的零碎时间,如上下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会议间隙、等人、出差途中、点餐后等待上菜等等,恰恰是手机这一与人们生活黏性极高的“带着体温的媒体”,可以发挥其优势的机会,人们不需要随身携带图书,只要打开手机,就能随时随地阅读收藏在手机内的手机出版物,或在线搜索感兴趣的手机读物。
    ●交互性
    手机传播是一种开放的互动式传播,既可以是单向传播,也可以是双向甚至多向传播,因此具有很强的交互性。一方面,手机出版物的受众不仅可以订制或下载手机出版物,还可以随时反馈对手机出版物的评价,或与在线用户交流阅读感受;另一方面,还能够培养数量众多的“草根”作者,中国移动连续举办了三届手机文学大赛,吸引了数十万的手机用户参与创作,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阅读资源。
    ●快捷性
    与期刊和图书以月计、报纸以天计、广播电视以小时计相比,手机传播的更新周期可以用分秒计。基于这一特点,手机出版的内容提供商和移动运营商更新内容十分频繁,一般手机图书网站每日更新的图书都至少能达到几十种。加之手机写手的猛增,他们的写作内容几乎可以同步为手机用户所分享。此外,人们不再需要到实体书店或网络书店购书,也不需要在指定时间指定地点订阅报刊,而只需用手机发送指令,几秒钟内就可以实现订阅,退订也同样如此,极大地方便了读者。
    ●多媒体性
    手机传播可以借助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任何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来进行。手机出版尤其受益于这种多媒体性,不仅能够提供文字版的读物,还可以提供多媒体的内容浏览,如目前较为畅销的漫画书,就可以制作成适合手机阅读的动漫形式,甚至是有声的flash,极大地提升用户的阅读体验,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
    ●高容量和个性化
    在传统阅读方式下,普通读者的个人藏书量通常十分有限。无线通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结合催生的手机阅读,使得阅读不再受到物理空间的限制,成千上万本存放在服务器上的电子图书,从理论上讲,可以无限时长地保存和调阅,小小的手机变成了一座移动的、永不关门的私人图书馆。应用手机的搜索功能,读者只要输入相应的关键字,就可以找到内容相关的图书,更可以搜索到某一章节甚至某句话,大大提高了阅读效率,节约了搜索成本;应用手机的内容定制功能,读者可以定制自己喜欢的内容,实现“我的阅读我做主”,满足个性化的需求。
    ●低成本和环保性
    传统出版业中,纸张、印刷、物流成本占据了出版物成本的相当一部分,而手机出版物零纸张、零印刷、零物流的特点,不仅大大提升了发行效率,还大幅降低了出版成本,最终让利给用户。此外,造纸、印刷都是“污染大户”,而手机出版物不耗费纸张、油墨,由此带来的一系列资源、能源的大量节约,无疑是符合环保理念的出版形态。
    ●易支付性
    回款问题一直是制约传统出版业健康发展的顽症——出版社拖欠造纸厂和印刷厂的资金,批发商和零售商从出版社赊购图书,未实现销售的出版物无条件退货,实现销售的又以六个月到一年甚至更长的账期回款给出版社,出版社再回款给纸厂和印刷厂,如此恶性循环,使得编、印、发各个环节都备受现金流困扰。到电子商务阶段,电子支付依然是阻碍b2c市场发展的瓶颈。而手机本身可以计费的“天性”,使得付费的问题迎刃而解。

    商业模式尚待探索
    手机出版的发展与无线通讯技术的升级密不可分。3g的到来将催生手机媒体成熟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相对于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等数字手机(2g)而言,3g不仅在传输声音和数据的速度上大幅提升,还能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目前以移动运营商为主导的商业模式也会发生变化,使产业链上的各方深度合作,充分发挥各方优势,摸索出一种多方共赢的手机媒体盈利模式。而这最终将促使运营商从传统的基础网络运营商向多媒体电信运营商、内容运营商和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变,进而改变手机出版内容亟待整合的现状。目前,各方尚未形成成熟的产业链,较为普遍的模式有以下几种。
    (一)短信型
    短信小说作为一种新的流行文化形式,受到不少年轻用户的追捧。珠海移动的“手机书屋”服务每月包月费8元,用户每周可收到8至10条小说。“手机书屋”平均每月发送400多万条信息。这一新兴市场还催生了短信小说的职业写手。
    短信型的优势在于便捷性,因为大多数手机用户已经养成了收发短信的习惯,短信小说只须一次订制,就可以定期接收,无需额外操作;劣势在于短信所能承载的信息量十分有限,信息类型也较为单一,不足以满足大规模出版的需要。同时手机用户以订制方式接收信息,仍处于受众一方,难以将阅读感受进行反馈,且主动选择阅读内容的空间有限,手机媒体交互性的优点未能得以发挥。
    (二)wap型
    wap是一项全球性的网络通讯协议,即通过wap平台把互联网上的信息和业务引入到移动电话等无线终端,把互联网上html语言转化成whl语言显示在移动电话显示屏上。
    wap网站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以中国移动2007年7月推出的“梦网书城”为代表的wap网站。主要是通过与内容提供商、原创文学网站、原创写手合作,提供多种类图书的下载功能。凡开通中国移动梦网业务的手机用户,均可直接登陆“梦网书城”,下载自己喜欢的作品。目前以文学类为主,有超过50%以上的图书为网络文学,内容主要是玄幻、爱情等。截至2007年10月,注册用户已达900万,非注册用户已达2500万,每日通过付费下载的收入已达2万多元。二是独立wap门户(free wap),是相对于电信运营商的官方wap门户而言的概念,其不存在运营商的代收费,用户浏览网站也无需付费。目前独立手机图书wap网站的数量尚无准确统计,在手机用户中有一定影响的有3g书城、17k手机图书网等。
    和短信型相比,wap型的优势首先在于可基本实现全文出版,其次是wap网上能够承载的信息更为海量,用户选择空间更大,但目前网络带宽较窄,传输速度慢,手机屏幕又比较小,大大限制了wap网的发展。对出版单位而言,可以通过分析wap用户的消费纪录,了解产品的市场表现,从而进行有效的市场营销和产品线调整。
    (三)二维码型
    手机二维码是二维条码与移动增值业务的结合,是指将相关信息用二维码进行编码,使二维码信息以彩信的形式在手机里存储、阅读、传播。
    中华书局、春风文艺出版社等是较早应用二维码的出版单位。2008年3月28日,“中国手机出版服务平台”正式启动,这是基于二维码技术的移动多媒体出版平台,能够为读者提供延伸信息服务。同时该平台为读者与出版社之间提供了及时、高效、便捷的信息沟通平台,实现了网上的图书交易、图书信息与内容的编辑和发布、图书信息检索及订阅、新书推荐、积分抽奖活动、网络调查、物流监控等出版各环节所需的必备功能,从而开展直接面对读者的双向互动营销,实现传统出版和网络出版的优势整合,使传统出版行业实现跨媒体经营成为可能。新世界出版社等首批加入这一平台。
    与wap网上有海量的电子书资源相比,二维码型突破了以往需要输入网址的上网方式,具有使用方便、上网快捷的优势,用户进入的是出版社的专属页面,目标指向明确,出版社可以借此全方位地展示自身形象和产品,最大限度地开展营销。劣势在于,目前能支持二维码扫描与解码功能的手机价格相对较高,普及率低。
    (四)阅读软件预置型
    阅读软件预置型即内容提供商与手机厂商合作,在手机中嵌入阅读软件,使手机成为移动阅读器。
    目前应用较多的是数字出版技术商北京方正阿帕比的移动阅读技术,方正阿帕比将手机书客户端阅读软件预装在诺基亚、多普达、康佳等多款手机上,用户就可以直接到阿帕比手机数字资源中心下载手机书。
    预置型的优势在于,一旦阅读软件预装成功,而且用户养成了使用习惯,比通过wap型浏览更加高效。这就好比网上聊天,通过电脑预装了即时通讯工具qq或msn后,聊天就更加方便快捷,用户体验优于通过论坛或聊天室聊天。劣势也在于对手机终端的硬件要求较高,普及率不易提高。

    对传统出版业的影响
    手机出版产业链
    
    图书出版业已经无可避免地成为一片“红海”。而由无线通讯技术和互联网络技术融合所催生出来的手机出版,则符合“蓝海”的特征。尽管传统出版业在手机出版领域刚刚起步,但手机出版这一新兴出版形态已经给传统出版业带来了历史性的影响。
    (一)重构出版产业链
    在传统出版模式中,出版社在产业链中居于上游位置,是出版活动的主体和发起者。信息从信源(作者)到信宿(读者)有许多中间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是一个信息“把关人”,信息被层层过滤,单向流动到受众。传者(出版者)与受众处于一种不平等的信息交流之中,受众的反馈不能及时传送给传者,传者对其反馈结果也不能予以控制。
    手机出版的出现,使传统出版产业链发生了变化,出版活动的主体不再限于出版社,作者、内容提供商也都成为主体之一。手机的交互性鼓励用户发挥主动性,并为用户查找信息提供了各种技术手段,用户不仅能够订阅或下载手机出版物,还能对阅读或使用体验进行反馈,更能变身为作者,将个性化的内容上传给通讯通道。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内容提供商和移动运营商从最初仅仅提供技术,发展到现在已经凭借自己的实力,打通产业链,对整个出版流程进行了重组和再造。他们居于产业链的中游,上连出版单位和作者,下连读者,使得传统的“作者——出版社——批发商——零售商——读者”这样的单向链条,转变为多向甚至反向的复杂链条,如“作者——出版社——内容提供商(cp)——移动运营商——手机用户(读者)”、“作者——出版社——移动运营商——手机用户(读者)”、“手机用户(作者)——移动运营商——手机用户(读者)”、“手机用户(作者)——移动运营商——出版社——读者”等多种方式,是一种完全开放的出版模式。(见上图)
    (二)创新营销方式
    在计划经济时代,出版业的营销意识并不强。当图书品种激增至每年二十多万种,从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时,出版社的营销意识才逐渐萌发,但从近些年的书业营销策略来看,大部分还停留在签名售书、在媒体刊发书评和书讯的层面,营销效果不容乐观。手机出版在创新传统出版物形态的同时,也创新着行业的营销方式。
    2006年6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在出版界首创“手机短信网址搜书平台”,读者只要发送“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到50120,再按照免费回复的提示,输入书名,就可以完成搜索和订购书籍的要求。该社还以短信群发方式将最新的出版信息发给经销商,节约信息流通成本。2007年4月26日,湖南文艺出版社为推广新书《野草根》,除了作家签名售书、媒体采访这些传统的营销方式外,该社还通过中国移动手机报“移动图书馆”,向30万手机用户发送新书彩信,将新书内容介绍传递给读者,凡将阅读意向反馈给手机报的用户,就有机会免费获得一本《野草根》。
    为了进一步提升机构品牌和产品品牌的影响力,中华书局在其2007年出版的《马骏细解二战谜中谜》等书上尝试使用了中国移动二维码,读者无需到书店,无需用电脑,只要用手机对准书上印刷的二维码“拍照”,或者发送“中华书局”至10658028,就可以登陆到中华书局的网站。“新书预告”、“好书导读”、“读者有奖调查”等栏目,为读者提供了更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尽管这一应用在短期内还看不出能对中华书局的图书发行量带来多大促进,其无疑是对出版单位立体营销的有益尝试。

    传统出版业应用
    尽管手机媒体显现出较多优势,但传统出版业对其应用的过程中,仍存在观念滞后、用户阅读习惯、产业链与商业模式不清、万象城官网的版权问题、监管缺位等问题,制约了手机出版规模的扩大和传统出版业数字转型的进程。
    (一)观念滞后
    与技术提供商和移动运营商介入手机出版的高涨热情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传统出版单位内部信息化的程度普遍比较低,对新型出版介质、出版模式缺少了解,一方面担心新的数字出版物冲击纸质图书的销售,另一方面担心多年积累的内容资源在数字化的过程中为他人做嫁衣,因此即便开始尝试手机出版,也不愿意拿出最新、最热销的品种,而是把一些缺乏市场竞争力,或者并不适合手机出版的产品用作试验品,效果自然大打折扣。此外,对新兴市场存在的回报和风险认识片面,从目前少数已介入手机出版的出版社收益来看,远远低于预期,使那些本就持观望态度的出版单位望而却步,对手机出版的盈利能力更加怀疑。
    (二)万象城官网的版权问题待解
    数字技术的先进性,使得数字出版物在复制和传播层面也同样“先进”,因此,手机出版物的万象城官网的版权保护问题比纸本出版物显得更为严峻和紧迫。一方面,上游的内容提供商对下游的运营商、用户规范地传播和使用其手机出版物,确保其万象城官网的版权不受侵害表示担忧,与此同时,运营商也对内容提供商所提供内容的万象城官网的版权真实可靠性表示担忧,这使得手机出版产业链上的各方在开展手机出版业务时顾虑重重。更为严峻的问题是,目前手机出版的现状不容乐观,wap网站上大量存在着未经授权的电子图书,许多不健康甚至非法的内容充斥其中,对手机用户的阅读导向危害极大。
    按照2006年7月1日颁布执行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的规定,要实现某本书的网络出版或手机出版,必须要获得其信息网络传播权,否则就不能开展网络传播活动。依照该条例,今后出版的图书在出版合同中将增加网络传播、手机传播的条款,更主要的是对于已经出版但没有明确网络传播权的,应积极联系著作权人,补签相关合同,然后再对其进行网络出版。但是,短期内获得众多作者的一一授权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实践中,一一授权的模式成本高昂。
    作为一种新的出版形态,手机出版也给我国的出版管理体制带来新的问题。无论是《出版管理条例》,还是《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都没有明确将以手机为载体的出版活动纳入管理范围。
    (三)盈利模式不清晰
    手机出版产业链上的各方还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合作经营模式。手机出版是在无线互联网络上的出版活动,基础是无线互联网的接入,而目前在手机出版的产业链上,以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为代表的移动运营商处在垄断地位,它们有权力决定选择哪些移动增值服务商、平台服务商、内容提供商等与之合作,这在某种意义上阻碍了市场的规范发展和多元化发展。至于手机厂商,在手机出版领域也只是在进行自发的手机生产,并没有形成像日本那样的局面,即运营商自觉和手机厂商合作,共同开发更方便用户上网使用的手机。

【浏览次数( 5015 )】 【 】 【 】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