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万象城万象城官网首页 > 集团动态 > 党群工作
发布时间:2018-01-29
浙江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纪实
以民心为依托 靠改革找出路 ——浙江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纪实(上)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2018年1月24日01版 作者:本报记者 颜新文 通讯员 黄也倩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着力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着力让数据“多走路”、政府“多跑堂”、群众“少跑腿”。截至目前,全区30家区级机关单位纳入“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共725项,已实现“最多跑一次”事项696项,占比96%。图为该区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为办事群众提供服务说明和引导。王艳红 摄 1月23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第二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除了审议通过《中央有关部门贯彻实施党的十九大〈报告〉重要改革举措分工方案》等文件外,还审议了一个地方性的报告——《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调研报告》。 “最多跑一次”的改革源于群众和企业对政府部门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抱怨。正是从这种抱怨出发,浙江找到了自己工作中的短板,也找到了改革的突破口。该省以民心为依托,靠改革找出路,以“最多跑一次”撬动多方面改革,以实际行动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 “从群众最渴望解决、最难办的事情上改起” 作为“红船精神”的发源地,浙江靠吃改革饭起家。而人民的需求,就是改革的第一动力。 针对群众和企业反映的问题,2016年12月,浙江首次提出实施“最多跑一次”改革——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理一件事情,在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受理条件时,从受理申请到形成办理结果全过程只需一次上门或零上门。 改革就是要为群众排忧解难,群众办什么事烦,就把什么列入改革的范围;群众办什么事难,就把什么纳入必须解决的范畴。浙江那时提出的改革“小目标”是:到2017年底,基本实现民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跑一次是原则,跑多次是例外”,改革覆盖80%左右的行政权力事项。 “一声令下”,浙江各市县均以改革发展排头兵的姿态,自我加压,倒逼转型,并且无时无刻不在思考,怎么让“最多跑一次”改革跑出加速度,怎么让人民群众有足够的获得感。 实际上,改革本身就体现着“首创精神”,展现着“浙江速度”—— 2017年2月10日,时任省长车俊主持召开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专题会议,并担任推进“最多跑一次”深化“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协调小组组长。 6天后,省政府办公厅印发通知,启动“最多跑一次”事项梳理工作。全省分两批完成“最多跑一次”事项梳理公布工作,59个省级单位梳理958项,设区市本级平均梳理1002项,县(市、区)平均梳理862项。 2017年2月20日,省政府出台《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改革思路,确定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4天后,省政府召开第九次全会,部署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和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 快马加鞭未下鞍,改革由此而起并不断深化。 “从群众最渴望解决、最难办的事情上改起。”这是浙江推进“最多跑一次”的出发点。“最多跑一次”表面上看只是减少群众和企业办事的次数,实质上是倒逼各级各部门减权、放权、治权,从服务、政策、制度、环境多方面优化政府供给,集中力量把该管的事管好、该服务的服务到位,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制度供给。 “没有改革就没有浙江的今天,也就没有浙江的明天” “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政务环境最优、群众和企业获得感最强……”2017年,浙江推行的“最多跑一次”改革,获得多方认可。 “没有改革就没有浙江的今天,也就没有浙江的明天。”这是浙江省委一班人的共识。去年以来,全省上下众志成城,合力攻坚,推动改革从理论化为实践,由承诺化为现实。群众到政府办事实现省心、省时、省力,政务服务和发展环境更好了。最新权威调查显示,全省“最多跑一次”实现率达到81.90%,满意率达94.7%。 浙江人民永远记得,十多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亲自设计,提出了在浙江改革开放史上有着重大开创意义的“八八战略”。之后历届浙江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从机关效能建设到“最多跑一次”,实现“放管服”改革质的飞跃。 回顾铮铮的改革历史,从1999年率先在全国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到2002年、2003年相继进行第二、第三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为全国审批项目最少的省份之一;从2004年全省6053个省市县机关部门、1497个乡镇和2353个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单位全面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到2007年全省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提出着力抓好六个方面的作风建设,其中一条就是深化机关效能建设;从2014年率先在全国部署“责任清单”工作,逐步成为“四张清单一张网”的总抓手,到现在如火如荼推进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办事窗口以“改革先锋”的姿态,彰显了凤凰涅槃、破茧成蝶的坚定决心。 彼时流行的一句话是,“部门一句话,群众跑断腿”;而现在则是,“让政府过紧日子,让百姓和企业过好日子。” 在宁波市鄞州区,福士汽车部件有限公司用了36天,就完成了项目施工前的审批;在杭州下沙大学城,退休教师老王用了不到60分钟的时间,就办成了不动产登记全部业务,领到了不动产权证书;(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在金华市婺城区,原以为要跑好几个地方才能办妥新公司组织机构代码证的杨先生,没想到居然在一个窗口一次性就办理好了…… 实现从“单兵突进”到“全面突破” 要让“最多跑一次”改革速度快起来,首先就是要跑上正轨。浙江省政府带头做出示范,颁布了全国首个“最多跑一次”省级地方标准《政务办事“最多跑一次”工作规范》。 规立好了,下一步该做什么?具体措施的执行和创新至为关键。浙江省工商系统于2017年7月起全面实施“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营业执照成为企业唯一身份证;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通过推行一证受理等举措,压缩业务流程环节;诸暨市行政服务中心设立了“包厢”式的不定产交易室,来自建设、地税、国土3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同时对同一登记申请事项开展工作。而这些,都源于“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行的外延式改革——“一窗受理、集成服务”。 “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即通过“整合”的形式,让政务服务事项集中进驻行政服务中心,推进各业务系统与“一窗受理”平台全面对接,加强浙江政务服务网建设,构建网上网下融合的政务服务体系,把办事流程全面简化,让群众少跑腿或不跑腿。 这实际上就是浙江省政府在简政放权上的一次自我革命。浙江把“最多跑一次”改革排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115项重点工作之首,就是在倒逼各级各部门通过减权、放权、治权,从“办事”做起,放下部门小利益,做好政务大服务。 在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已经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牛鼻子”,以此撬动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改革,实现从“单兵突进”到“全面突破”。 办事流程简化的同时,浙江与时俱进,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改革现代化水平。 宁海县建立虚拟大厅会商会审视频工作站,对投资项目、商事登记等热门事项,群众进入虚拟大厅,视频连接后就能得到窗口人员的远程指导,并传送资料进行预审批甚至在线面对面审批;杭州市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开发了微信导航功能,群众可实时查询市区内10个办事网点的排队情况,选择空闲网点前往办理。 当下的浙江,正处在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干事创业的黄金期、不进则退的转型关键期。无论是衢州创新推出公积金贷款“无证明”办理、企业注册登记“证照联办”;还是温州通过“一站导引”推动该市401个信息系统向“一朵云”整合……“最多跑一次”带动的改革背后,都体现着政府部门对人民群众不变的承诺。 “最多跑一次”,已经成为撬动浙江改革的新支点。(本报记者 颜新文 通讯员 黄也倩)
纠作风顽疾 破改革堵点 ——浙江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纪实(下)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2018年1月25日01版 作者:本报记者 颜新文 通讯员 黄也倩 3000元,是浙江省温州市一家企业在办理工商注册登记时,窗口工作人员向办事人员索要的“加急费”。 这一“要”,让服务变了味。这一“要”,也让浙江省委常委、温州市委书记周江勇很愤怒,第一时间将这一问题批转市纪委查处。温州市纪委派出精干力量,依纪依规对相关人员作出纪律处理。 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本身就是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宣战,群众最担心的是“紧一紧就见效、松一松就反弹”。浙江各地克服惯性、紧盯顽疾,以作风持续向好保障改革长期见效。 一首改革正气歌—— 转变作风,从“官老爷”到“店小二” “打不完的电话,盖不完的公章;跑不完的腿,磨不完的嘴……”曾几何时,“一直在路上”是一些到服务窗口办事的群众挂在嘴头的一句自嘲话。而今在浙江,曾经的“官老爷”变成了“店小二”。让政府跑出了加速度,让群众竖起了大拇指。 “放管服改革的实质是自我革命,目的就是要削政府手中的权、去部门眼前的利、割干部身上的肉。”浙江省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改革瞄准的就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疾,就是要通过自我革命让群众感到方便满意。 改革并不是平地起高楼,面对作风建设的高标准,部分党员干部身上依然存在着惯性思维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习气。对此,浙江各级党委、政府主动担起主体责任,以深化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契机,带动干部作风、政务环境“一揽子”转变。 克服写在纸面、抓在表面,促进干部放下架子、沉下身子。江山市启动“百名局长驻窗口”活动,要求服务单位主要负责人主动跑窗口,将办公室搬进大厅,找堵点、破难题,真正实现企业和群众进服务中心“一个门”,到综合窗口“一个窗”,就能办成“一件事”。 杭州市萧山区打造“24小时不下班的网上政府”,以“24小时内受理、5个工作日内办结”为标准,倾听群众呼声、关注社情民意。“无论是咨询还是投诉,只要写成帖子发上来,保证‘一窗通办’!”该市网络问政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表示。 “‘最多跑一次’改革,表面上看是对原有办事模式的革新,本质上是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对机关作风、衙门习气的一场宣战。”浙江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刘建超表示,“最多跑一次”改革强化了群众参与、群众监督、群众评价,也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之间形成共感,在精神上产生共鸣。 一双锋利监督眼—— 监督检查,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陋习 日前,台州市天台县交警大队车管所的办事窗口迎来了一位奇怪的访客。这名访客坐在柜台前,百般挑剔,离开前竟又面带微笑,嘴上还说着“蛮好的,要继续保持”。 车管所工作人员事后才知道,这位访客就是天台县纪委监委派驻县公安局纪检监察组组长褚人本。这次“体验式走访”,正是来检查“最多跑一次”工作作风情况。 过硬的作风是推动改革落地生根的重要保证。怎样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指示,与保障“最多跑一次”改革紧密联系起来?做好检查的再检查,监督的再监督是关键。 浙江省纪委顺势而动,研究出台《关于全省纪检监察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全面深化改革大会精神的通知》,要求各级党组织严明纪律规矩,压实党委(党组)主体责任,落实纪委监督责任,从上而下纠正“四风”,尤其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当好全面深化改革的保障者。 令出即行。浙江全省上下正拧成一股绳,以监督之力,紧盯改革推进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陋习,查找落实决策部署表态多、调门高,甚至说一套做一套的行为。 在金华市浦江县,县纪委监委发挥派驻纪检监察组作用,加强对监督单位推进改革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建章立制确保政策落实。在杭州市下城区,各纪检监察派驻机构采取明察暗访、不定期监督检查等方式,对发现的作风问题,及时严肃查处。在台州市路桥区,各巡察组突出重点,紧紧围绕审批效率、审批方式、收费标准、服务态度等“最多跑一次”改革方面的关键节点,现场全程陪同群众“找茬”,及时发现问题线索。(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一把铁面执纪剑—— 问责曝光,让依然故我者付出代价 2017年11月8日,温州市对外公布了一组当年该市“最多跑一次”改革中问责情况的数据:36起典型问题被曝光,115人被约谈,97名相关人员被追责。 数据无言,却折射出浙江各地整治改革中违纪违规问题的决心。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重拳出击,坚决查处抓改革靠坐而论道、不重实效重包装、习惯于造“花瓶”搞“噱头”的人和事。 温州市泰顺县电视台“懒政曝光台”节目,以《暗访“最多跑一次”:部分单位改革不到位 群众叫苦》为题,对“最多跑一次”改革过程中责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指名道姓通报曝光。被点中了“麻骨”的局长科长们,着实出了把汗、红了把脸。 “点名道姓能起到敲山震虎、举一反三的警示教育作用,只有‘红脸出汗’,才能将压力传递到‘神经末梢’。”泰顺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李群说。 不破不立,先破而后立。唯有一寸不让问责追责,才能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篱,推动解决改革中的难点和堵点。 除了严肃问责,浙江各地纪检监察机关还主动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对党员干部在改革过程中存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进行提醒纠正。黄岩市纪委监委派驻纪检监察组围绕日常监督执纪中发现的一些苗头性现象,约谈了市财政地税局相关领导。财政地税局迅速整改,开展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工作流程优化等专项活动。 群众满意就是改革最大的成功,群众的信任就是党员干部最大的成就。据最新调查显示,浙江省企业和群众对“最多跑一次”改革成效满意率达到95.7%。 2018,且看浙江如何持续纠正作风顽疾,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 (本报记者 颜新文 通讯员 黄也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