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万象城万象城官网首页 > 集团动态 > 党群工作
发布时间:2018-01-29
人民日报评论员观察:以五个“过硬”锤炼“关键少数”①-⑤
信念过硬,筑牢政治灵魂(评论员观察) ——以五个“过硬”锤炼“关键少数”① 李浩燃 《人民日报》( 2018年01月09日 05 版) 以自我革命的精神把党建设好,必须抓住“关键少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5点要求。这既是对中央委员会成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出的,也是对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期望。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本版今起推出“以五个‘过硬’锤炼‘关键少数’”系列评论,探索如何继续深化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发挥好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 ——编 者
新时代的共产党人依然要赓续“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的精气神,筑牢政治灵魂,挺起精神脊梁
“必须做到信念过硬,带头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自我革命的精神把党建设好,必须抓住“关键少数”。在对中央委员会成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出的5点具体要求中,首要的一条,就是“信念过硬”。 对个体来说,信念是指引方向的航标灯、修身立业的压舱石;对政党而言,信念凝结着初心与使命,更是立身之本、正气之魂、力量之源。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也正因此,只有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提高思想觉悟,才能炼就“金刚不坏之身”。 邓小平曾感慨:“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回首中国共产党97年不凡征程,因为始终高扬信念的旗帜,我们的队伍才坚强如钢、不畏艰险,我们的行动才沉着坚定、充满力量。革命战争年代,方志敏在狱中书写豪言壮语:“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杨超面对敌人的屠刀高声朗诵:“满天风雪满天愁,革命何须怕断头。”无数仁人志士不惧牺牲、慷慨就义,以热血诠释了信念的分量,更昭示新时代的共产党人,依然要赓续“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的精气神。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翻开落马官员的忏悔录就会发现,最根本的坍塌,就是信念的坍塌。少数党员干部认为信仰太宏大、理想太遥远,都是虚头巴脑、不着边际的事,甚至从来没有思考过作为一个党员应该如何承担自己的责任、作为一个人应该如何过好自己的一生。因为没有信念支撑,他们的人生就如同失去了舵的船,只能任由利益和欲望的风吹浪打。他们其实不缺钱,巨额贪污受贿,只是因为把利益的攫取、欲望的满足当成了人生目的。数额越大,越有“成就感”,以致泥足深陷、欲罢不能,最终难逃法网、身败名裂。原苏共中央委员阿尔巴托夫在谈及苏共信仰危机时说,特权腐败在苏联不仅造成国家物质上的损失,“道德上的损失就更为惨重”,进而“埋下了社会冲突的地雷”,导致“整个领导层的威信不断下降”。殷鉴不远,也警示世人:理想信念坚定与否,是事关马克思主义政党、社会主义国家的精神力量和前途命运的根本问题,切不可高高挂起、掉以轻心。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肩负新使命、踏上新征程,需要共产党人筑牢政治灵魂,挺起精神脊梁,坚定人生观、价值观的定盘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领导干部要自觉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人民,不是为了一时而是为了历史,个人的成就、成长才能有超越一己的意义与价值,才能在为更高远的事业而奋斗之中,取得更重要的成就、赢得更开阔的人生。 入党誓词字字铿锵:“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紧迫任务、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以崇高理想信念为支撑,我们何愁不能攻坚克难、闯关夺隘,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政治过硬,以身许党许国(评论员观察) ——以五个“过硬”锤炼“关键少数”② 吕晓勋 《人民日报》( 2018年01月10日 05 版) 讲政治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一时一地的,而是一以贯之的
1935年,张国焘进行分裂党和红军的活动,面对他和亲信的逼迫,朱德坚定表示:“北上决议,我在政治局会议上是举过手的,我不能出尔反尔”“我是共产党员,我的义务是执行党的决定”。何为政治过硬?何为讲政治、讲党性?老一辈革命家树立了好榜样。 政治问题,对于党员干部来说,任何时候都是根本性的大问题。战争年代,“革命的政治工作是革命军队的生命线”;建设时期,“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同时也是我们这支队伍的突出特点和优势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上强调“必须做到政治过硬”,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在思想政治上讲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在行动实践上讲维护党中央权威、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政治建设可谓统领。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如果把加强党的建设比作盖房子,那么抓政治建设就是打地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不能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一票否决;骨头不硬、见风使舵、爱惜羽毛、当所谓“开明绅士”、不敢担当的,一票否决……在十九届中央“两委”人选考察中,凡是政治上靠不住的干部,都被坚决调整下去,而那些政治可靠、敢于担当的干部,则脱颖而出。实践也证明,干部只有在讲政治这一条上过了关,才能在其他方面施展好才干、创造出实绩。有国外学者感叹,“更高水平的党的建设,将引领中国向更高层次发展”。 我们常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政治素质如何,事关“淬火”“捶打”的成效。现实中,无论是对明显的政治问题视而不见、迟钝麻木,还是无视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搞拉帮结派、结党营私等活动,仍隐匿在党内生活的一些角落。这些行为侵害党的健康肌体,是忽视政治、淡化政治、削弱政治的典型体现。如果不能绷紧讲政治这根弦,就会影响到党的团结统一、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就会削弱党的凝聚力、战斗力。习近平总书记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干部在政治上出问题,对党的危害不亚于腐败问题,有的甚至比腐败问题更严重。”重视提高党员的政治觉悟,确保党员干部既葆有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又明晰以身许党许国的使命担当,是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意涵。 讲政治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一时一地的,而是一以贯之的。肩负新使命、踏上新征程,尤其需要我们进一步抓好政治建设、提高政治站位,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坚定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在这一点上,绝不能有半点含糊或动摇。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落实讲政治的要求,最根本的就在于讲党性,提高自身的政治觉悟。“觉悟了,觉悟高了,就能找到自己行为的准星”。每一位党员从我做起,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在守纪律、讲规矩上当先锋、作表率,切实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才能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把我们锻造成“真正钢铁般的组织”。 有人问邓小平“长征是怎么过来的”,他回答:“跟着走!”短短三个字,道出了共产党人的政治觉悟。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遇事多想政治要求、办事多想政治规矩、处事多想政治影响,我们一定能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以全党的强大正能量,在全社会凝聚起推动国家发展进步的磅礴力量。
责任过硬,为民负重前行(评论员观察) ——以五个“过硬”锤炼“关键少数”③ 彭飞 《人民日报》( 2018年01月11日 05 版) 领导干部身先士卒、带头垂范,勤勉履职、扎实尽责,才能带动广大党员干部队伍坚守职责、不辱使命
有人在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之后,总结出党员干部合格与否的3个关键指标: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而言,“忠诚”是讲政治,“干净”是重廉洁,“担当”则警示着责任意识。 “必须做到责任过硬,树立正确政绩观,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以钉钉子精神担当尽责,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其言谆谆,再次强调了强化责任意识、砥砺担当精神的重要意义,为新时代继续深化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了明确要求。“责任重于泰山”。不惧一切困难挑战,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这是一代代共产党人传承赓续的精神品格,也是我们这支队伍特别能战斗的力量所在。 中华传统文化中,“担当”“尽责”是赓续千年的美德;“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更是广为传颂的箴言。回溯中国共产党97年的光辉征程,每到危急时刻、紧要关头,总有一群人不畏流血牺牲,勇挑重担、负重前行。长征途中勇往直前的坚韧不拔,抗战期间赴汤蹈火的豪情壮志,西柏坡前步履坚定的赶考决心,建设时期报效国家的奉献情怀,改革年代涉险滩、啃硬骨头的干劲闯劲……时间是伟大的书写者,刻印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以国家和民族前途为己任的责任感,也召唤着后来者承续光荣,尽责担当。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领导干部究竟是不是有责任心、敢于担当,老百姓心中有本账。1988年,习近平同志赴福建宁德任地委书记,建立“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的工作制度。在宁德第一个下访接待日上,他带领当地干部一件一件解决老百姓的问题,并总结道:“我们工作目的是为人民服务,不仅要对上面负责,而且要对群众负责,为人民做主。”这种站在老百姓立场的政绩观,既是敢于担当的生动体现,也是“应该对谁负责”的最好答案。 一些领导干部并非不知尽责担当的重要性,但一遇问题还是私利当先,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舒适安逸。有的人“怕惹事”“嫌麻烦”,信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处世之道;有的人总想着位子安稳、官帽戴牢,丧失了拼搏进取的精气神;更有甚者,一步步滑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窠臼,偏爱弄虚作假,喜欢做表面文章……前不久,河北张家口市多位领导干部因在扶贫工作中主体责任缺失、作风不实、任务落实不到位被追责。深刻的教训警示我们:一旦缺少了责任意识、丧失了担当精神,不仅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也误人误己。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浓厚的为民情怀,强烈的责任意识,为各级领导干部作出了示范。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领导干部身先士卒、带头垂范,勤勉履职、扎实尽责,才能带动广大党员干部队伍坚守职责、不辱使命。任何一项伟大的事业,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肩负新使命、踏上新征程,也只有切实做到“责任过硬”,才能锻造更多勇于担当的宽厚肩膀,从而不断激荡新气象、成就新作为,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 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毛泽东说:“我们正在前进。我们正在做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向着“两个一个百年”的宏伟目标进军,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以钉钉子精神始终做到责任过硬,我们一定能够创造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实绩,无愧于伟大的时代。
能力过硬,练就高强本领(评论员观察) ——以五个“过硬”锤炼“关键少数”④ 陈凌 《人民日报》( 2018年01月12日 05 版) 面对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必须与时间赛跑,毫不停歇地增强能力、磨砺本领
一件往事,耐人寻味。1954年9月,李先念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长,他自认为“没有学过经济”,唯恐能力不足,感到压力很大。赴任后,为尽快熟悉工作,他为自己制订了学习计划,“向一切内行的人们”学经济,最终成为经济领域的专家。李先念的经历说明,只要有决心、不畏难、下功夫,就能磨练真本领、挑起硬担子。 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必须做到能力过硬,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全面提高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这既是对“关键少数”提出的“硬标准”,也是对党员领导干部发出的“动员令”。 绳短不能汲深井,浅水难以负大舟。事业要发展、难关要攻克、风险要防范,必然要求领导干部在干事创业上得有几把刷子才行。管理学中有个“斜坡球体定律”,意思是说,一个人或组织如同斜坡上的球体,如果没有止动力,就会下滑。这提醒我们,守成者没有出路,奋进者才有未来。持续补足能力上的短板、本领上的不足,像海绵吸水一样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一个人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从容应对新挑战,肩负起时代重任。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摸着石头过河”“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回望我们党97年波澜壮阔的历史,世人常常惊叹于“领路人”的远见卓识和雄才伟略。过人的智慧、精准的判断、高超的筹谋,来自于“无一时而不学,无一事而不学”的勤奋积累,来自于筚路蓝缕的艰辛探索、奋力开拓中不断的总结与学习。可以说,正是始终有那么一种“本领恐慌”的危机感,始终有那么一种“能力不足”的忧患感,共产党人才能在不同时期练就过硬的真本领,让“中国号”航船乘风破浪,一往无前。 《晋书》记载,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曾在车骑将军桓冲手下担任骑曹参军。一次外出巡视,桓冲问王徽之管理哪个部门、有多少马匹等,他竟答非所问,全然不知。现实中,类似“骑曹不记马”的现象,依然存在。有的领导干部对“老问题”熟视无睹,不注重总结经验、举一反三,结果遇到老问题的新变种手忙脚乱、应对失当;有的对新知识、新应用、新趋势缺乏学习,对于如何运用新技术解决新问题,既缺乏相应理念,也提不出有效办法;还有的满足于当“二传手”,没有落实的意愿更培养不出落实的能力,把好政策的经给念歪了。凡此种种,都从反面警示我们,面对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必须与时间赛跑,毫不停歇地增强能力、磨砺本领。 能力绝非天生,也无法一劳永逸、一蹴而就,是在持之以恒的知识更新、实践锻炼中炼就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增强执政本领”,在八大本领中,排在首位的就是“学习本领”。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既是我们认识把握统揽全局的“最强大脑”,也是破解问题方程式的“金钥匙”。以新思想为引领,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学到底、悟到位、抓落实,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这是新时代领导干部炼就过硬本领的关键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领导干部加强学习,根本目的是增强工作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砥砺“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的学习态度,永葆“入山问樵,入水问渔”的求知精神,一刻不停地学习,一刻不停地提升本领,我们方能以过硬能力抢抓历史机遇、赢得战略主动,创造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新光荣。
作风过硬,把人民放在心中(评论员观察) ——以五个“过硬”锤炼“关键少数”⑤ 盛玉雷 《人民日报》( 2018年01月15日 05 版) 领导干部自身的作风不过关、不过硬,就会脱离群众,也难以做到徙木立信,推动党风社风进一步向好
近期,不少地方遭遇大雪降温天气。据报道,某地民政部门向社会及时公布几十处临时避寒点,但记者调查发现,其中多处场所存在避寒物资不齐全、人员准备不充分等问题,让本该暖心的举措在落实过程中打了折扣。类似只重形式不重实质、只要面子不要里子的情况,说到底还是作风不过关、不过硬的老问题。 “必须做到作风过硬,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作风问题,明确要求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持之以恒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久久为功祛除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郑重的提醒,殷切的嘱托,既是对高级领导干部的期望,也是对每一名党员干部的要求。 历史经验表明,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早在1940年,毛泽东就曾提出“我们要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相比“党部成了衙门,党员成了官僚”“精神堕落,只知道做官”的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以良好的党风带动政风、军风、民风,被外国观察家评价为“中国的希望”。事实上,执政党有什么样的作风,一个社会就呈现出什么样的风气,一个国家就展现出什么样的未来。 有人说,“在中国,饭桌是观察社会风气的窗口”。党的十八大以来,正是通过管住了一些领导干部的嘴,从而赢得了无数人民群众的心。正风肃纪、激浊扬清、革新吏治的务实之举,推动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转变作风,身体力行,以上率下,形成“头雁效应”。必须看到,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顽固性;一些不良作风,松一松就会反弹,歇口气就会抬头。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越到紧要关头越不能有丝毫松懈。更何况,领导干部自身的作风不过关、不过硬,就容易脱离群众,从而难以做到徙木立信,推动党风社风进一步向好。 以调查研究为例,有的干部浮光掠影,喜欢“蜻蜓点水”式调研;有的领导颐指气使,醉心“钦差”式调研;有的同志挑肥拣瘦,倾向成绩显赫、问题不多的“嫌贫爱富”式调研……不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又怎能换来老百姓掏出心窝子?上世纪60年代,周恩来到河北农村调研,一屁股坐在了农民家的门槛上,跟讲真话的群众交朋友,将真实情况反映到中央,促使问题得到解决。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就会陷入形式主义的窠臼。只有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解决问题才能势如破竹,改进工作才能立竿见影。 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紧扣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这个关键”。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领导干部要练就过硬作风,就要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提升政治站位、提高工作能力,在真心实意向人民学习中拓展工作视野、丰富工作经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在倾听人民呼声、虚心接受人民监督中自觉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自我教育,在服务人民中不断完善自己,做作风建设的积极践行者,而不是被动参与者。 “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焦裕禄因为孩子看了一场“白戏”,便严厉批评并立即把票钱如数送到戏院,建议县委起草《干部十不准》,规定领导干部不能搞特殊化。不叫一处放松,才能赢得群众的真心点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始终以滚石上山的劲头、爬坡过坎的勇气加强作风建设,练就过硬作风,我们就一定能锻造出更加坚强有力的干部队伍,为国家和民族赢得更加美好的未来。 (本系列评论到此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