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出版联合集团-万象城官网

万象城官网
| | 联系万象城官网 |
 
万象城官网
相关资讯
行业法规
排行榜
网店排行
开卷排行
您所在的位置:万象城万象城官网首页 > 行业资讯 > 相关资讯
中国图书出版产业8大趋势
发布时间:2008-09-01
    机遇和挑战并存的中国出版产业发展格局
    中国图书出版产业在未来的发展中既充满机遇,又充满挑战,如何应对机遇,面对挑战将成为所有出版社面临的问题。一方面,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正在被大多数出版单位所接受,已经初步形成了图书市场运作机制;以读者需求为导向的出版物分众化已渐成气候;实施精品战略,通过品牌强社成为多数出版单位的共识。但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中国图书出版业持续增长的态势下,发展不平衡导致出版单位的整体状况参差不齐,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其次,不断增加的库存压力使出版社面临较为严重的资金链压力;出版单位和发行单位之间因为品种、价格、折扣、订货、发货、退货、结账、回款等等造成的紧张关系成为影响图书出版产业发展的不利因素;纸张提价、教材招标改革导致出版业利润的进一步下滑;诚信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出版产业链的关键问题。

    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对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新闻出版总署于2006年7月出台了《关于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方案在总结2003年以来新闻出版改革试点单位开展改革试点工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出版发行业改革的实际,提出了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原则要求和目标任务。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将按照“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的原则进一步深化;少数承担政治性、公益性出版任务的出版单位继续实行事业体制,国家将采用项目支持、政府采购、加工订货等方式给予扶持。对于实行事业体制的出版社要积极推进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的经费保障机制、完善的经营管理运行机制和科学的业绩考评机制。
    2006年12月16日,中国电力出版社正式更名为“中国电力出版社有限公司”,它标志着中国电力出版社由事业单位成功改制为企业,成为中央国家机关所属出版单位中第一家整体转制的出版社;同时也标志了中央国家机关所属在京出版单位出版发行单位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正在向前推进。与此同时,作为中国出版业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各高校出版社的改革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2006年底为了推动大学出版社转企改制,新闻出版总署和教育部提出了《关于高等学校出版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清华大学出版社等18家高校出版社和3家高校期刊社,以及1家实行新的事业体制试点的高校出版社共计22家出版单位成为高校出版社体制改革的先行者,高校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将有步骤、按计划地分三批全面展开。

    图书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
    我国图书市场总体发展良好,但一直存在较为明显的结构矛盾,主要体现在总品种增长过快导致图书市场对于新品种图书消化不足,造成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2006年数据显示这一矛盾已有所改善。2006年,全国出版重版重印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长期以来,过度依赖教育教辅类图书是我国图书市场结构存在的另一问题。2006年数据显示一般图书的品种增幅、总印张增幅和定价总金额增幅均高于课本的增幅,说明一般图书在图书结构中的比重在悄然上升,而课本的比例在下滑。由于中小学教材招标试点范围的进一步扩大,中小学课本的定价、利润也将继续下滑,这必然导致相当一部分以往依靠教育教辅类图书生存的出版单位另辟蹊径,在大众出版领域或是专业出版领域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其结果是导致一般图书以及专业图书在图书结构比例中的上升,这有利于改善我国出版业长期以来依靠教育教辅类图书的增长模式,有利于我国图书出版业的长远发展。
    一般图书在2006年的销售以及满足读者需要方面出现了喜人的变化。以电视和出版互动造就的超级畅销书为标志,图书系列化运作形成的品牌效应,造成的规模经济极大地激发了大众图书市场的繁荣;另一方面一些专业出版社立足于本专业,找准切入点,抓准读者,细分市场,成功地打造出在专业图书出版领域的畅销书和常销书,今后一般图书结构中的两大块即大众图书和专业图书将会在结合市场、满足读者、提升经济效益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此外,政府加大了对重点出版物的支持力度,以抓重大工程为突破口,以《中华大典》、《中华数字古籍全书》等国家重大出版工程为契机,带动出版业向纵深发展。

    市场竞争激烈程度有所提高
    截至2006年底,全国共有541家出版社在分享价值232.19亿元的销售收入市场,但是由于图书出版单位之间实力与水平方面的差距,以及适应市场能力的不同导致图书市场上两极分化现象较为严重。一些实力强的出版社在资源占有、渠道建设、内容创新、经营管理等方面具有强大优势;而一些实力较弱的出版单位在资源、资金、人力、渠道和市场运作能力等方面资源匮乏,往往处于被动地位。这种状况有利于规模化经营和产业集中度的提升,但却带来更为剧烈的竞争,在此情况下,两极分化将呈现加剧的趋势,产业集中度将会得到进一步加强。
    出版产业的竞争远不止在现有出版单位中进行,还存在其他三种力量的潜在压力,一是如何应对跨国出版集团加大对中国图书市场的出版发行领域合作的力度和深度。截至2006年底,中国出版业已经完全兑现了加入wto时的承诺,开放了出版业的分销环节和印刷环节,虽然目前为止并没有出现外资大规模涌入的情况,但是有相当一部分跨国出版集团已经在各地区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正在选择战略投资的最佳角度和时机;二是新媒体对读者群的分流,加上出版物本身制作周期较长、缺乏互动模式极易导致出版业丧失读者群,对读者群的争夺制约着出版业的进一步发展;三是出版产业自身的自主创新、内容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和加强。现阶段,出版物高度同质化,“小而全”、“大而全”的现象比较普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出版业的有序发展,不利于出版业的进一步纵深发展。

    新闻出版公共体系的初步建立
    根据新闻出版总署2006年底制定的《新闻出版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今后将认真组织推出更多更好的服务“三农”、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及少数民族文字、盲文、学术文献和科普出版物。实施“三农读物”出版工程,以图书、音像制品为突破口,大力开发农民买得起、看得懂、用得上的优秀“三农”出版物。开发农村图书市场,推动同享知识、共创和谐的“农家书屋”工程也已正式列入《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农家书屋”将成为新闻出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崭新载体和工作平台。
    截止2006年底,全国已建成各类“农家书屋”3000余家,推荐各类适农出版物4400多种。积极组织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充分发挥政府、社会等各方面的力量,统一规划,分头实施。根据《规划》,力争到2010年在全国建设20万个“农家书屋”,建立农村公共出版发行服务体系,彻底解决农民看书难、读报难等基本问题,使农民群众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和受益者。

    “走出去”步伐将加快
    刘云山同志在《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一文中指出,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汉语热、汉学热的兴起将带动一批汉语学习用书的畅销,同时也为华文出版物的进一步出版发行培育出了广大的外国读者群。用外语直接出版,与国外同行共同组稿、联合出版等形式将成为华文出版物的出版趋势。在海外学汉语热潮的推动下,中国出版的国际化进程将进一步提高,万象城官网的版权合作、国际策划、国际组稿、国际同步发行等国际、地区间的出版合作将成为今后中国出版产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政府也加大了图书出版“走出去”的支持力度。2005年7月,首届世界汉语大会的召开标志着汉语文化推广进入到更高层面。随后,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新闻出版总署联合牵头的“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正式启动。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的出版事业走出去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数字出版渐成气候
    以数字传播为核心的高新技术正在对传统的出版业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网络出版模式的崛起给出版领域带来了革命性变化,一方面给传统出版业带来了巨大冲击,另一方面也使出版业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19次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06年底,中国网民总人数为13700万人,上网计算机数为5940万台,新媒体对受众群的分流使得出版业面临更为严峻的竞争压力,但客观上也为数字出版创造了新的消费主体。同时,数字核心技术的发展,如数字万象城官网的版权保护技术、数字水印技术、数字签名技术、电子纸技术等将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出版物的科技含量,快速、按需、高效、个性化的数字出版产品将在不远的将来普及。2006年以博客为代表的书网互动模式正在为传统意义上的出版活动提供新的内容空间和互动模式,将网络媒体出现的热点、焦点、关注点变为纸质畅销书刊,在网络上形成互动已经成为相当一部分出版单位出版的新模式,今后网络媒体与出版业的互动将成为大众出版领域发展的趋势之一。新的出版模式正在加速形成。

    出版队伍职业化建设将加强
    出版产业作为一种以创新为灵魂的内容产业,人才问题至关重要。只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出版产业才能真正具有核心竞争力。虽然人才队伍的总量、质量和结构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现有人才队伍和工作机制都还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特别是高层次行政管理、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技能型人才紧缺,既懂经营又懂出版、能够进行跨媒体经营的复合型人才紧缺,既善于掌握市场又了解国际惯例的外向型人才紧缺。
    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制定的《2005年~2010年全国新闻出版(万象城官网的版权)人才工作纲要》,今后一段时间,将大力实施三项重点人才工程——素质工程、领军人才工程和高技能人才工程,基本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人尽其才的有效机制,以实现新闻出版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通过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岗位培训、技能练兵等方式,全面提升新闻出版(万象城官网的版权)业人才队伍整体素质;通过5~10年的重点培养,在新闻出版系统形成一支以党政领导干部、优秀出版(万象城官网的版权)家、优秀出版物营销商、优秀出版职业经理人为核心,以优秀新闻采编、编辑策划、万象城官网的版权贸易、经营管理、网络出版等专业技术人才为骨干的领军人才群体;同时通过学校培养、岗位培训、名师传授和技能竞赛等多种途径,培养出在印刷、复制、出版发行等环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浏览次数( 4859 )】 【 】 【 】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