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出版联合集团-万象城官网

万象城官网
| | 联系万象城官网 |
 
万象城官网
集团要闻
党群工作
下属动态
媒体报道
内部新闻
领导批示
招标信息
您所在的位置:万象城万象城官网首页 > 集团动态 > 党群工作
廖俊波为何令人念念不忘
——再探“樵夫”魅力
发布时间:2017-07-27

廖俊波为何令人念念不忘

——再探樵夫魅力

本报记者

人民日报》( 20170609 04 版)

  廖俊波生前在调研中。
  徐庭盛摄

  一个人,究竟有怎样的魅力,才会在他工作过的地方,只要是和他打过交道的人都对他交口称赞?

  一个人,究竟有怎样的魅力,才会在他猝然离世之后,有40多万群众在短短几天内自发在网上悼念?

  一个人,究竟有怎样的魅力,才会在他去世两个多月后,几乎所有受访者提起他仍旧忍不住流下热泪?

  廖俊波像是一个谜。

  为了破解这道谜题,我再次踏上廖俊波曾经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一次又一次地向认识他的人发问: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比喻廖俊波,你觉得他像什么?为什么?

  廖俊波在微信上自称樵夫,但认识他的人却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每一个答案,都从不同侧面,诠释着廖俊波的魅力所在。

  他像阳光

  把温暖带给身边每一个人

我觉得廖俊波像阳光。不止一位受访者选择了这个比喻。

  南平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罗志坚解释:他迷人的笑容,诚恳的态度,和蔼可亲的面容,让每一个和他接触的人都感到温暖真诚。和他共事很踏实,所有给他的任务和工作都一定能完成得很好。他心里装着群众,到哪里都给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群众看到他也感觉像阳光一样温暖。

  在政和县政协副主席魏常金的印象里,和廖俊波共事四年多,他永远都像阳光般温暖待人,从不发火,即使批评人也是和颜悦色、先肯定再提要求。他刚到政和时,我已经退居二线,他前后找了我三次,每次都是温和地对我说,我们一起来做点事。渐渐地,我的心被他焐热了,感觉自己焕发了第二春!魏常金说。

  在政和,廖俊波三顾茅庐、请退居二线老同志出山的故事很多,他还发动了许多离退休老干部发挥余热、为政和发展做贡献。2002年退休的政和县畜牧局原局长汤文池没有想到,廖俊波得知他退休后回到家乡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多次去距离县城40多公里的高山区探访他,鼓励他带动群众搞稻田养鱼、冷水养殖。人到了我这个年纪,已经不容易激动了。汤文池流着泪说,但是听说廖书记突然去世,我还是好难过。他还欠我一件事哩,去年鲤鱼山庄开业的时候,他在电话里亲口答应过我,要来陪大家吃一顿农家饭的,乡亲们都盼了好久了!

  他像老黄牛

  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一辈子

  廖俊波不吃牛肉。

  武夷新区管委会主任洪少锋曾经问他为什么,廖俊波答:牛是最辛苦的动物。它忙忙碌碌干了一辈子的活,怎么还忍心吃它的肉呢?!

  在很多人眼里,廖俊波就像一头老黄牛,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一辈子,不断耕耘、不断奉献,一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说起廖俊波的敬业、工作狂,几乎是所有认识他的人的共识。邵武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熊贻荣从廖俊波1990年刚一毕业在大埠岗中学任教时就认定这年轻人将来必定有大出息。在他印象里,廖俊波对工作充满了激情,在任何一个岗位上都非常认真、敬业。他还是个普通教师的时候就是个工作狂,经常利用晚上时间不断充实自己、琢磨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他把工作标准定得很高,他的勤奋是几十年如一日的。熊贻荣说。

  和廖俊波在荣华山产业组团同吃同住四年多的南平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刘晖明,对廖俊波的印象就是每天除了几个小时睡觉时间,永远都在工作:在办公室也是工作,在工地也是工作,在车上也是工作,吃饭的时候只要一接到工作电话,经常一讲就是半个多小时。我有时候半夜醒来,经常被他吓一跳,他一个人坐在床头,拿着笔记本不知道在写些什么。说到这儿,刘晖明的眼眶倏地红了,这些日子我还经常梦到他半夜爬起来弓着身子抄抄写写的样子,那场景真的是刻骨铭心。

  给廖俊波开了13年车的司机林军,印象中他最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如果一天有48小时该多好廖市长太忙了,所以总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一天24小时不够用,最好是有48小时。林军清楚地记得,光是荣华山产业组团那四年,他的车一共跑了36万公里;十几年下来一共跑了80多万公里。他在每一个地方都很忙,忙着开疆拓土、闯出一片新天地。林军说。

我们所有人笔记本里的内容加起来,剩下的才是他睡觉的时间。洪少锋说,在武夷新区管委会,廖俊波经常是最后一个下班的人,有时会被锁在办公室里,不得不打电话给保安求援。每次外出出差回到南平,不管多晚,他都要先到武夷新区的工地上转一圈、看一眼才放心。南平建设集团董事长伊雄的手机里,至今还珍藏着一张廖俊波去世前两天的照片。那是316日晚上10点半,廖俊波从北京出差回来,刚下火车就直奔新区工地。那几天经常下雨,工地增加了铺设片石的造价,他心里一直放心不下,在现场看到车辆把片石运到现场,询问了有关情况才安心离开。

  他像领头雁

  带领干部群众攻坚克难往前飞

廖俊波就像一只领头的大雁,带领我们政和的干部群众往前飞,攻坚克难、锐意进取,飞往光荣与梦想的方向。政和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许绍卫如是评价。

  在廖俊波看来,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最重要的工作是凝心聚力、提振信心,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2011年,廖俊波刚刚到政和任县委书记的时候,经济实力长期处于全省末位,被戏称为省尾。与一般的县委书记不同,他一上任,先是组织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调研,下乡村、进厂矿、访社区,深入了解政和各方面情况;接着又组织全县副科级以上单位负责人,连开三天发展务虚会,统一认识。他提出:政和只能有一个声音,就是政和好声音;政和只能有一个目标,就是一切为了政和的光荣与梦想。

一切为了政和的光荣与梦想。如今,这12个大字的口号依然竖在政和广场对面的楼顶上,醒目地注视着过往的行人。政和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郑满生不会忘记,正是这12个字,让原本士气不振、人心散乱的政和干部慢慢感到:政和还是有希望的!

  廖俊波提出,政和发展必须走特色化、差异化的路子,在抓好现代农业的基础上,致力突破工业、城市、旅游、回归四大经济。他打破所谓的退居二线惯例,将县委、县政府、人大、政协四套班子所有成员发动起来,成立了11个工作组,分领域推进各项建设,全县上下干部士气明显得到提振,政和的面貌自然随之焕然一新。2012年,政和县域经济发展指数在全省的排名提升了35位;2013年首次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20142015年继续保持十佳位次。

  廖俊波这只领头雁带动的不仅仅是干部,还有一大批群众。他一次次深入乡村调研,和一线干部群众一起梳理思路,寻找开启致富之门的金钥匙。政和县有55%的地域海拔在1千米以上,属于高山区。廖俊波认为,政和能不能翻身脱贫致富,关键就看高山区和城区。

  基地负责人朱曦忘不了,在廖俊波的支持下,700亩油用牡丹项目落地高山区镇前镇。20144月,第一朵牡丹花开放,他兴奋地拍照片发给廖俊波,同样欣喜的廖俊波回复:辛苦付出有了收获。如今,百亩牡丹观赏园已经开始接待游客,朱曦遗憾的是,廖俊波没能看到油用牡丹进入盛产期、正式开始盈利的美好景象;

  铁山镇东涧村主任胡光生忘不了,在廖俊波的牵线下,该村流转土地400亩,引进花卉种植企业落户建起了千亩花卉示范基地,全村超过一半的人口从事花卉产业,村民年均收入从2013年的5000多元增加到2016年的1万多元;

  外屯乡洋屯莲子合作社负责人许仁寿忘不了,在廖俊波的帮助下,以沉淀在财政户头上的200万政府扶贫贷款贴息为政府保证金,在全省率先推出三农小额担保贷款,帮助合作社解决了莲子产业发展资金紧缺的困扰,使得莲子种植规模从原先的700亩扩大到2700亩,年产莲子130余吨,年产值达1000余万元;

  福建卡诗顿电子商务公司经理张斌忘不了,在廖俊波的力挺下,政和县创办了电商创业孵化园,张斌和近30家电子商务企业入驻,2016年电商交易额超8.1亿元,既带动了大众创业,也推动了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他像樵夫,只砍枯枝当柴烧、留下青山护水清”“他像水一样清清白白、干干净净”“他像老鹰一样富有激情、咬定目标不放松”“他像火种一样燃烧自我、点燃周围人的热情”“他像一本百科全书一样知识渊博、胸怀天下”“他像阿甘一样坚韧执着,把人生的每一步走得很精彩”……采访中,还有很多受访者给出了形形色色不同的答案,勾勒出一个温暖、勤奋、敬业、智慧、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期优秀党员领导干部的形象,抒发着他们对廖俊波由衷的敬佩和怀念。


时间不会辜负实干者(人民论坛)

人民日报》( 20170609 04 版)

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能到现场就不在会场。对于福建南平的干部群众来说,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的这两句口头禅,至今仍回荡在耳际。这位生前被称为铁人”“工作狂的领导干部,二十三载埋首实干、倾心为民,以担当和奉献标注了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精神境界。

  有人说,扎根基层工作,最可贵的是始终葆有一股踏实劲儿。廖俊波笃信实干苦干,无论岗位如何变化,从未停止过忙碌的脚步。在担任福建南平荣华山产业组团管委会主任期间,他整日奔波,有时一天只睡4个小时,车子、饭桌、工地皆可作为办公室。朝下看、往下跑、向下钻的拼劲儿,保证了迅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为地区发展不断打开新局面。也有的干部大会小会连轴转,习惯于从文件到文件,谈起政策理论头头是道,唯独对基层实际情况知之甚少。廖俊波的故事启示人们,立足现实、深入基层,在心中矗立起字丰碑,才能真正收获泥土的芬芳。

  纵观党的历史,尽管时代在变,条件在变,但在优秀共产党人身上,实干的精气神始终没有变。从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中能战斗、能生产的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到新时期广大党员干部的楷模牛玉儒,再到被誉为太行山上新愚公的林业专家李保国,无论个人还是集体,一批又一批先行者不畏险阻、攻坚克难,用实干凸显了共同的精神底色。今天,无论是打赢脱贫攻坚战,还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历史留给我们的窗口期时间都很有限,拖不起也等不起,唯以务实的态度、实干的精神,方能攻坚克难、积小胜为大胜。

  很多时候,实干就是担当。1960年,时任河南林县县委书记杨贵启动引漳入林工程。他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带领大家在悬崖峭壁上凿出1500公里的水源线。面对好大喜功、劳民伤财的指责,杨贵襟怀坦荡:修建红旗渠为的是给老百姓一条生路,为的是林县人民,为的是子孙后代,我们问心无愧!正是这份执着与担当,成就了崇尚实干的红旗渠精神,滋养了几代人的内心世界。廖俊波曾勉励同事要发展就要敢担当、敢担责,勇于改革创新。处在改革深水区,面对难啃的硬骨头,唯有勇敢担起责任,不负使命,才能穿过荆棘、突破藩篱、破解难题。

  从根本上讲,实干需要涵养一点信念与情怀。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放弃国外的优越生活,把一身本领献给祖国;女神警任长霞连陪陪儿子的时间都很少有,牺牲在办案的路上;老书记杨善洲婉拒安逸的退休生活,将最后一点精力注入生态事业……在个人名利之外,总有更高的境界与价值,值得我们为之奋斗,为之甘愿奉献,乃至牺牲。有这样的信念与情怀,又怎么会计较一时的得失、留恋一地的风景?而于普通人来说,把个人追求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紧密联结在一起,人生的维度也会不断延展。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历史,不会辜负实干苦干的人。鼓足干劲、久久为功、务实进取,每个人的人生之路都能越走越宽广。


【浏览次数( 1216 )】 【 】 【 】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