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徐晨晨 记者 严粒粒) 随着社会发展、时代变化,使用方言交流的人越来越少。诸暨方言词汇丰富、语音动听,而在诸暨,还有多少人在说诸暨土话?更不要说在外的老乡还有多少人听得懂诸暨话?
诸暨人黄河清、黄钰锋编著的《诸暨方言》日前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有关诸暨地方语言文化的书稿,将一方土音的语音变化规律研究透彻。值得一提的是,今年82岁高龄的黄河清是一位常居金华的诸暨人。近10年来,他一直从事诸暨方言的收集与整理,从编集家乡话到出书,只为传承倍感亲切的乡音,更为心中那无法冲淡的浓浓乡情。
1956年,黄河清去杭州求学,毕业后被分配至金华工作,虽身在外地,却一直心系家乡。黄河清说,虽然老一辈在外诸暨人还保留乡音,不过,他们的后代大多数已经不会说诸暨话,能听懂几句算不错了。
为了诸暨方言,黄河清与乡友赵祖杨共同探讨,在老乡通讯录中附些诸暨家乡话。此后,他每天想一点、记一点,因为不会使用电脑,他把能想到的诸暨土话都用手写下来。渐渐地,手稿积攒了四五万字,厚厚一叠。
2011年秋,一次偶然的机会,浙江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的中学教师、诸暨人黄钰锋到黄河清家做客。黄河清顺便把“诸暨家乡话”手稿给他看,并提到不会用电脑。黄钰锋欣然答应帮忙,2015年8月,《诸暨方言》初稿终于完工。
“虽然处于江南水乡,但诸暨方言全然没有那种吴侬软语的感觉,与周边县市的方言有很大区别,用诸暨本地话说就是‘硬邦邦’的。这特殊的语音、特殊的腔调,也反映了诸暨人特有的豪爽性情。编写《诸暨方言》可以供后人和对诸暨方言有兴趣的读者赏阅。”黄钰锋说。
随后,诸暨市史志办承担审稿,并安排出版《诸暨方言》。期间,市史志办联系区域内多个对诸暨方言有研究的学者和文史工作者审读书稿,邀请插画作者徐央绘制数十幅方言情景漫画,并请相关专业人士对书稿内容进行修改、调整、提升。“可以说,这是诸暨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方言工具书。”市史志办副主任戚曹良说。
熟悉的乡音让人想起故乡、记住乡愁。早在2015年,教育部等就领导实施了一项语言文化类国家工程——“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将方言保护正式纳入国家战略。“毕竟方言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一种文化遗产,代表了一个地方的文化特色。接下来,我想把这本书用童声录下来,能够传播、推广开来。”黄河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