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万象城万象城官网首页 > 集团动态 > 党群工作
发布时间:2016-07-01
浙江省“红船精神”研究课题组 浙江日报2016年7月1日10版 2005年6月21日,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的署名文章,首次公开提出“红船精神”,并深刻阐述了“红船精神”的主要内涵、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红船精神”论述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史宝库的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中国化的具体展现,是习近平党建思想的重要成果。
“红船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中国化的具体展现 习近平同志指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也是‘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红船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近代以来历史规律的自觉认识,对历史任务的自觉把握,对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自觉担当。 “红船精神”是走在时代前列的精神。中国共产党诞生所蕴含的“红船精神”,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历史必然性学说的继承和发展。“红船精神”所代表和昭示的是时代高度,顺应时代趋势、把握时代规律、引领时代潮流、解决时代课题,是中国共产党走在时代前列的本质体现和根本要求。自党诞生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站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前沿,准确把握时代和世界发展的正确方向,将自身的发展和中国的前途命运同世界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中国共产党95年来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走在时代前列的首创史、奋斗史、奉献史。 “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习近平同志指出:“红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红船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道,伴随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共同构成我们党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从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形成的时间序列看,“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历史起点,是党在不同历史阶段形成的各种革命精神的价值基础。综观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史,从“红船精神”到西柏坡精神,都继承和发展了“红船精神”的精神实质,保持了“红船精神”的核心内涵,形成完整的中国革命精神序列;而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一系列革命精神,都在不同历史时间和空间里延续乃至升华了“红船精神”的基本内涵,并始终激励、推动着党的发展壮大。由此,习近平同志指出:“‘红船精神’正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形成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无不与之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 “红船精神”是党的先进性之源。习近平同志指出:“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与生俱来的政治品质和最高从政道德,是衡量党的先进性的根本标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那天起,就公开宣布,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而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最根本的价值追求和终极目标。95年间,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立党为公、忠诚为民”,自觉地将为公、为民、为国家、为民族作为自己的历史责任,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与整个国家的独立、中华民族的解放和长远的历史发展结合起来,与“政治解放”、“社会解放”、“人类解放”(马克思语)有机地结合起来。 悉数中国共产党95年奋斗的精神历程,“红船精神”所承载的首创、奋斗、奉献精神,集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科学思想理论、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优秀政治品格、优良工作作风,集中体现了党的先进性。习近平同志关于“红船精神”的论述,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和中国共产党思想建党理论,而且为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为党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 “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实践和中国革命精神的开篇和奠基 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引用《庄子》“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以形容党的“一大”在党的发展史上的独特地位。回首党的95年历史,“红船精神”无疑在中国革命实践和中国革命精神的塑造历程中,占有开篇和奠基的历史地位。 “红船精神”第一次把中国革命实践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基础之上。1840年鸦片战争以降,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五四”期间,在中西文化的激荡和选择中,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而这一选择深刻影响了中国现代的历史进程,开创了中国革命崭新的局面。 一条小船诞生了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它“见证了中国革命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中国共产党建党伟业实践的精神结晶,就是“红船精神”。党的“一大”通过的党的第一个纲领表明,“中国的先进分子经过长时期的艰苦探索,找到马克思主义这个正确的革命理论,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是他们对中国革命问题认识的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飞跃。”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地位的确立,成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改造中国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使鸦片战争之后中华民族逐渐失落、荒芜的精神家园在科学的政治和精神滋养下得到了新的开垦,中国革命的面貌就此焕然一新。历史反复证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指导,而科学的理论也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才能转化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强大的物质和精神力量。 “红船精神”第一次把中国革命实践建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基础之上。“我们党一成立,就展开了中国革命的新阶段。”这是毛泽东在1945年对中国革命进程的一个重要论断。中国近代以来,围绕着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一主题,各种阶级力量和政治派别先后提出过不同的救国方案,但最终都未能取得成功。“1921年产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就改变了方向,五千年的中国历史就改变了方向。”从历史影响上看,红船见证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的创建历程,引领了中国革命道路的前进方向,成为中国共产党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光辉起点。从此,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推翻“三座大山”,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起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大国,并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 “红船精神”第一次把中国革命实践建立在独立自主地探索中国道路历史起点上。中国近代以来各种政治派别分歧的焦点,集中在建什么国、走什么路的问题上。鸦片战争后80年的历史进程,整个中国社会始终存在着为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理论上的探求和选择。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的各种阶级力量和政治派别先后提出过不同救国方案,并为此做过各种努力,但无论是救国图存的变法梦,还是中体西用的“洋务梦”,或是资本主义的“宪政梦”,都没有得到成功。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以开天辟地的“红船精神”走出一条人类历史上从未走过的崭新发展道路,开辟了一条从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独特道路。 历史表明,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的模式,而要独立自主地走自己的发展道路,才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唯一正确的选择。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中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历史经验,而这条道路的开辟,追根溯源正是发端于“红船精神”。95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面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谷的现状,面对对外开放所带来的西方思潮的干扰,面对国内各种复杂的形势,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的集中体现。党的“一大”通过的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重要标志,而党的创建者们在建党实践中所展现的首创、奋斗和奉献精神,正是建党精神基本内涵的集中体现。建党实践告诉我们,党的创建者中的大多数人是当时中国优秀分子的集中代表,是以天下为己任的理想主义者,他们站在新文化运动的起点上,超越了以往志士仁人的追求,怀揣着用马克思主义来“改造中国和世界”的理想,完成了“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充分展现了首创、奋斗和奉献的“红船精神”。而在中国共产党各个时期的革命精神中,也无不贯穿着这种精神。因此,习近平同志对“红船精神”基本内涵的理论概括正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的集中体现,同时也为当代中国精神奠定了基础。习近平同志亲切地把红船称之为党的“母亲船”,要我们“永远铭记我们党的‘母亲船’,重温红船的历史沧桑”。这也就是“其将毕也必巨”的历史价值。 “红船精神”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精神动力 “红船精神”之所以在20世纪20年代初形成,根本原因就在于当时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为了寻找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道路所开展的革命实践。作为一种革命精神,它为中国共产党开创开天辟地的大事业提供了精神支撑。今天,我们传承与弘扬这种革命精神,仍然需要把它作为一种精神动力,将“红船精神”融入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去。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核心。“红船精神”体现了勇立时代潮头、善开风气之先、敢于争创一流的锐气和魄力,其实质是面对世界发展潮流而展现出的前所未有的勇于担当和变革创新精神。95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始终站在历史和时代发展的潮头,就在于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敢于担起历史和时代的责任,不断推进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时代课题是:作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如何治国理政,走出一条优越于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顺应时代要求,勇敢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体现了对新的发展阶段基本特征的深刻洞悉,对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发展方向的科学把握,是我们党关于发展理论的新提升,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发展。在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和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中,我们仍然需要大力弘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切实担当起新的历史使命,不断推进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支柱。“红船精神”体现了党始终站在历史和时代发展的前列,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其实质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不断实践、不断奋斗、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中国共产党从诞生起,就以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肩负起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历史重任,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有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95年来,正是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强和共产主义理想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才完成和推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新的世情、国情、党情,面对“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习近平系列讲话始终贯穿着“革命理想高于天”“永不动摇信仰”的思想红线,充满着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对党和人民事业必定胜利的坚定信心。十八大以来先后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目的就是使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其精神价值和“红船精神”思想内核一脉相承。 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本质。“红船精神”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和宗旨,是中国共产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所在,其实质是为共产主义崇高事业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努力、敢于牺牲、为民服务的精神。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最高原则,把代表工人阶级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作为党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和衷共济,英勇奋斗。95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载着红船的意愿,在推进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红船精神”蕴含着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最高价值追求,也是中国共产党生存、发展和壮大的思想基础。“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与生俱来的政治品质和最高从政道德,是衡量党的先进性的根本标尺。”在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和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中,我们同样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广大党员要始终在党爱党、在党为党,心系人民、情系人民,忠诚一辈子,奉献一辈子,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团结带领亿万人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共同奋斗。 “红船精神”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法宝 如何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责任,是新时期党建的重要课题。这就要求我们党必须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始终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红船精神”正体现了其价值取向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内在要求的一致性。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需要“红船精神”所蕴含的忧患意识。“红船精神”本身就是20世纪20年代前后中国早期共产主义分子所具有的一种对国家、对民族的强烈的忧患意识的产物。早期的共产主义信仰者们,正是以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在中国绝望的境地之中做出了他们的政治选择。“红船精神”所蕴含的这种忧患意识,在当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历史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我们党历经95年奋斗,从南湖畔成立时只有50多人的小党,成为今天拥有87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自身的建设同样成就斐然。但是必须要以一种忧患意识来看待当前党的建设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就是忧党、忧国、忧民意识,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我们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深刻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主动把握发展机遇,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切实巩固执政地位,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需要“红船精神”所蕴含的使命意识。在中国共产党人之前,所有在中国的近现代政治舞台上粉墨登场的各个政治集团,之所以昙花一现,究其因就是他们缺乏为国家为民族的使命意识。而建党时的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具有这种舍弃自我为国家的精神,就是因为他们面对民族和国家危亡有一种舍我其谁的使命意识。“红船精神”中所彰显的这种使命意识,同样是今天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所必须具备的。推动党的建设,关键和前提就是要解决好党的宗旨问题,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当前,党的建设中所暴露出来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党内一部分人宗旨意识不强,缺乏使命意识,缺乏担当精神,出现了做人不实、谋事不实、创业不实的现象。推进党的建设,就是要着力解决好宗旨问题,树立好使命意识,把对党绝对忠诚作为根本政治要求和最重要的政治纪律,讲大局、守规矩、敢担当、勇作为,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矢志不渝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需要“红船精神”所蕴含的开拓意识。新文化运动期间,各种西方思潮在知识分子当中传播,都试图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实用主义、新村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等等都鼓噪一时。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一批先进知识分子,最终把目光投向了遥远的莫斯科,走俄式道路,接受马克思主义,成为他们最终的抉择,这集中体现了一种走在时代前列、勇于开拓进取的意识。95年前的这种开拓意识,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征程,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样离不开这种开拓意识。中国共产党历经95年发展,党情、国情和世情都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党的建设必须认真对待和分析这些变化。如果不能与时俱进的做出新判断、提出新思路、做出新部署,而是一味的困守传统手段,拘泥传统思路,则党的建设必将与时代脱节。因此,在党的建设中能够始终秉持一种开拓意识,以创新的精神不断赋予党建新思路,构建新体制,引入新方法,关乎党的建设能否有效运转,关乎党的执政地位。因此,在新常态下推进党的建设,既要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要以开拓进取的精神创新方式方法,创新党内治理模式。 “红船精神”是浙江决胜全面小康实践的精神旗帜 习近平同志指出:“红船起航于浙江,既有历史的偶然性,也有历史的必然性。这是浙江的光荣,也是推动浙江发展的精神力量所在。”新世纪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的实践,浙江党的建设伟大事业都取得了显著成就,在全国发挥着“先行和示范作用”,其中充满着“红船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传承与弘扬“红船精神”,目的是为了推进新的实践。总结浙江十余年来决胜全面小康实践以及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目的是为了面向未来。在未来的发展实践中,浙江要永无止境地弘扬“红船精神”,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继续走在前列,真正做到习近平同志强调的“不断强化前列意识,切实把‘走在前列’的要求体现到精神状态上,贯彻到衡量标准上,落实到各项工作上。”真正实现习近平同志对浙江“更快一步、更进一步,继续发挥先行和示范作用”的要求,早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标杆省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应有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