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出版联合集团-万象城官网

万象城官网
| | 联系万象城官网 |
 
万象城官网
集团要闻
党群工作
下属动态
媒体报道
内部新闻
领导批示
招标信息
您所在的位置:万象城万象城官网首页 > 集团动态 > 党群工作
习近平《之江新语》文章选登
发布时间:2016-06-13

习近平《之江新语》文章选登(一)

人民网 >> 理论2013012714:40

编者按:20032月至20073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的习近平同志,曾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短论二百三十二篇。这些短论思想性、针对性、时效性强,语言简洁明快,观点敏锐清晰,形式生动活泼,讲道理浅显易懂,不空发议论,文风朴实,或赞美表彰,弘扬正气;或批评鞭挞,斥责歪风;或分析道理,揭示规律。200756日,浙江日报社经再三征求习近平同志的意见,并在征得习近平同志同意后,以《之江新语》的书名,将这些短论结集出版。本刊特选登其中四篇短论,以飨读者。

树立五种崇高情感

(二○○三年七月十七日)

胡锦涛同志多次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是基础,不能做到情为民所系,手中的权就难以真正为民所用,也就难以真正做到利为民所谋。

要做到情为民所系,就要以党的先进人物为榜样,培养和增强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学习和树立五种崇高的情感。一要学习邓小平同志的情怀感。他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二要学习雷锋同志的幸福感。他虽然只活了22年,但他说:“什么是幸福?为人民服务是最大的幸福。”三要学习孔繁森同志的境界感。他有一句名言:“爱的最高境界就是爱人民。”四要学习郑培民同志的责任感。他始终把“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五要学习钱学森同志的光荣感。他把群众的口碑当作自己无上的光荣。只有学习和树立这五种崇高的情感,才能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切实解决好“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的根本政治问题,努力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文风体现作风

(二○○五年八月十九日)

在一定意义上文风也体现作风,改进作风必须改进文风。现在存在一种很不好的文风,喜欢写长文章,讲长话,但是思想内涵却匮乏得很,就像毛主席所批评的那样,像“懒婆娘的裹脚”。要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扔到垃圾桶里去,其实诀窍很简单,可用郑板桥的对联概括为“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就是要开门见山、直截了当、讲完即止,用尽可能少的篇幅,把问题说清、说深、说透,表达出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最要反对的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八股文,那种“穿靴戴帽”、空泛议论、堆砌材料、空话连篇、套话成串、“大而全”、“小而全”等弊病,都要防止和克服。

当然,我们提倡短文、短话,并不是说凡是长文就一定不好。有些重要的内容,有些深刻的道理,该强调的还是要强调。总的原则是,当长则长,当短则短,倡导短风,狠刹长风。“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为文也是这个道理。

领导干部是作风建设的主体

(二○○七年三月二十一日)

当前,自下而上进行的市、县和乡镇领导班子的集中换届工作即将全面完成。新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有什么样的作风、展示什么样的形象、追求什么样的业绩,是广大党员群众十分关注的问题,也是新任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必须首先面对和回答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体现领导带头、率先垂范的要求,省委专门在市、县领导班子中开展以“团结和谐干在实处、科学发展走在前列”为主要内容的“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以此作为全省“作风建设年”活动的重要内容,这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对领导干部提出的明确要求。领导干部是作风建设的主体,应积极投身于“作风建设年”活动之中,恪尽职守,勤勉自励,既自觉承担起作风建设宣传发动、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等职责,又努力做良好风气的模范实践者和积极营造者,以进一步改进工作、转变作风、树立形象,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领导干部既要严格要求自己,也要严格要求他人,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禁止别人做的,自己坚决不能做。要防止隔岸观火光吆喝、卷起袖子不干活的现象,带头把自己摆进去,既抓好本级,又带好下级,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真正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切实发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作风建设中的引领和主体作用。

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做好“样子”

(二○○七年三月二十四日)

群众看一名干部是否称职,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看其“官样子”做得好不好,有没有“官架子”。现在确实有少数领导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不是很好,“官样子”不怎么的,“官架子”倒不小。

“样子”与“架子”,表面上看有点相似,内在的涵义则有天壤之别。“样子”是好的形象,是群众欢迎的形象,不是外表,而是指干部的德才和实绩。“架子”则是徒有其表,而且是群众不欢迎的形象。群众心中“官样子”好的干部,就是那些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干部。这在牛玉儒、郑培民、郑九万等一大批党和人民的优秀干部身上得到了生动的诠释。但是也有少数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后,滋生了“当官做老爷”的封建习气,像模像样地端起了“官架子”,独断专行,脾气越来越坏,生活要求越来越高,与下属和群众越来越远。我们要始终牢记,心系群众鱼得水,背离群众树断根。事实充分证明,领导干部做好“样子”,其同群众的关系就密切,工作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官架子”大,其同群众的关系就疏远,工作起来就会举步维艰。

各级领导干部要做胡锦涛总书记所倡导的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的模范实践者和积极推动者,切实转变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尽心尽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放下“架子”亲民爱民,做出好“样子”率先垂范。

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

习近平《之江新语》文章选登(二):心无百姓莫为“官”

人民网 >> 理论 2013022708:52

编者按:20032月至20073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的习近平同志,曾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短论二百三十二篇,浙江日报社以《之江新语》的书名,将这些短论结集出版。本刊今年第1期选登了其中的四篇文章:《树立五种崇高情感》《文风体现作风》《领导干部是作风建设的主体》和《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做好“样子”》。今年127日,人民网理论频道在万象城万象城官网首页头条位置转载了本刊刊发的这四篇文章,引起读者和网友热切关注、一致好评。本刊继续选登《之江新语》四篇文章,以飨读者。

心无百姓莫为“官”

(二○○四年一月五日)

“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的一桩桩“小事”,是构成国家、集体“大事”的“细胞”,小的“细胞”健康,大的“肌体”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对老百姓来说,他们身边每一件琐碎的小事,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事,有的甚至还是急事、难事。如果这些“小事”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就会影响他们的思想情绪,影响他们的生产生活。

古往今来,许多有作为的“官”都以关心百姓疾苦为己任。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郑板桥的“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从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到于谦的“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深林”,都充分说明心无百姓莫为“官”。

我们是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一定要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以“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的态度,真心诚意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要抓实做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每项工作,努力办实每件事,赢得万人心。

树政绩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谋利益

(二○○四年三月三日)

能否坚持求真务实,为人民群众真心诚意办实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尽心竭力解难事,与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发展观是否正确、是否科学有密切关系。

对领导干部来说,为一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一方百姓造福,应该有政绩,也必须追求政绩。共产党人的政绩,就是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事,就是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树政绩的根本途径是将人民群众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脚踏实地地工作;树政绩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谋利益。一个干部树政绩如果是为了给自己留名,替自己立碑,为自己邀官,这样的干部就根本做不到求真务实,根本不可能对群众负责,根本不可能专心致志抓落实。当然,政绩观与发展观紧密相关。科学的发展观引导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实践科学的发展观。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和群众观,努力在为民动真情、谋利出实招中,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落到实处。

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

(二○○四年三月二十日)

于细微处见精神,于细微处也见品德。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能够反映人品,反映作风。小事小节中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古人云:“堤溃蚁穴,气泄针芒”,“巴豆虽小坏肠胃,酒杯不深淹死人”。

这揭示了由量变到质变的深刻哲理,也是一些腐败分子带给我们的深刻教训。大多数腐败分子是从不注意小事小节逐步走到腐化堕落境地的。在推杯换盏中放松了警惕,在小恩小惠面前丢掉了原则,在轻歌曼舞中丧失了人格,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小事当慎,小节当拘,确是对领导干部的金玉良言。每个领导干部都应慎独慎微,从小事小节上加强自身修养,从一点一滴中自觉完善自己,懂得是非明于学习、境界升于自省、名节源于修养、腐败止于正气的道理,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浙江民营经济比较发达,各级领导干部一方面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要亲商、富商、安商;另一方面,同企业家打交道一定要掌握分寸,

公私分明,君子之交淡如水。千万不要在这个问题上摔跟头,这方面教训太多了。所以,各级领导干部要注重加强自身修养,慎小事,拘小节,防微杜渐,两袖清风,筑牢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两道防线。

要用人格魅力管好自己

(二○○五年二月七日)

人格魅力是领导干部人品、气质、能力的综合反映,也是党的干部所应具备的公正无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优良品质的外在表现。广大干部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不但要看我们是怎么说的,更要看我们是怎么做的。“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有的领导干部之所以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威信高、影响力大,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自身模范作用好、人格魅力强。否则,“台上他说,台下说他”,说话办事怎么会有影响力和号召力?尤其是我们省级领导干部,众目睽睽,大家关注,更应注重身体力行,以自身的人格魅力,给人们以思想上的正确引导和行为上的良好示范,在领导工作中靠前指挥,在钱物使用上严守规定,在用权用人上坚持原则,在处理问题上公道公正,在解难帮困上

尽心尽力,在工作作风上求真务实,在生活待遇上不搞特殊化,在团结共事上胸怀坦荡,努力展示自身过硬、组织信赖、下级钦佩、群众拥护的良好形象。

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


《之江新语》文章选登(三):要“干事”更要“干净”

2013032808:05 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

编者按:20032月至20073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的习近平同志,曾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短论二百三十二篇。这些短论思想性、针对性、时效性强,语言简洁明快,观点敏锐清晰,形式生动活泼,讲道理浅显易懂,不空发议论,文风朴实,或赞美表彰,弘扬正气;或批评鞭挞,斥责歪风;或分析道理,揭示规律。200756日,浙江日报社经再三征求习近平同志的意见,并在征得习近平同志同意后,以《之江新语》的书名,将这些短论结集出版。

要用人格魅力管好自己

(二○○五年二月七日)

人格魅力是领导干部人品、气质、能力的综合反映,也是党的干部所应具备的公正无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优良品质的外在表现。广大干部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不但要看我们是怎么说的,更要看我们是怎么做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有的领导干部之所以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威信高、影响力大,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自身模范作用好、人格魅力强。否则,“台上他说,台下说他”,说话办事怎么会有影响力和号召力?尤其是我们省级领导干部,众目睽睽,大家关注,更应注重身体力行,以自身的人格魅力,给人们以思想上的正确引导和行为上的良好示范,在领导工作中靠前指挥,在钱物使用上严守规定,在用权用人上坚持原则,在处理问题上公道公正,在解难帮困上尽心尽力,在工作作风上求真务实,在生活待遇上不搞特殊化,在团结共事上胸怀坦荡,努力展示自身过硬、组织信赖、下级钦佩、群众拥护的良好形象。

激浊扬清正字当头

(二○○六年二月二十日)

清代思想家顾炎武在《与公肃甥书》中说:“诚欲正朝庭以正百官,当以激浊扬清为第一要义。”这就是说,要兴国安邦正百官,要稳社固稷泽百姓,就必须惩恶扬善,扶正祛邪,弘扬正气。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命,国家才有希望,社稷才能稳固。

当前,我们正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在各种利益冲突和矛盾面前,党员干部就应坦荡做人,一心为民,视民为根,具有“利归天下,誉属黎民”的淡泊情怀,努力造福一方、平安一域。党员干部如果失去律己之心,随波逐流,趋利媚俗,放纵自己,就会混淆是非,走上邪路,使国家陷入“政怠宦成,人亡政息”的历史周期律。所以,我们一定要始终保持先进性,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节,做到身在顺境而不骄纵,身处逆境而不失志,宠辱不惊,处变不乱,扎实工作。

“子率以正,孰敢不正。”党员领导干部正字当头,发挥示范引导作用,才能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褒扬正气、贬抑邪气,尊崇廉洁、鄙弃腐化的良好社会氛围。

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

(二○○六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马克思有一句名言,他指出“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众所周知,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

构建和谐社会就是一个解决这些时代问题的持续过程。我们国家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决定了我们在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面临着许多与别的时代、别的国家所不同的社会问题。特别是现阶段就业、社会保障、协调发展、收入分配、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与群众切身利益关系比较密切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这些问题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口号,就是时代的声音,也就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要逐步解决的问题。对这些时代问题,首先要从时代的高度、大局的高度去看待、去研究,科学分析当前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所面临的问题和矛盾,分析成因,寻找对策,科学解决。只有立足于时代去解决特定的时代问题,才能推动这个时代的社会进步;只有立足于时代去倾听这些特定的时代声音,才能吹响促进社会和谐的时代号角。

要“干事”更要“干净”

(二○○七年一月二十四日)

领导干部不仅要想干事、肯干事、敢干事,还要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特别是对事业要始终保持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不仅仅是上级推着干、群众推着干,首先是自己要始终充满激情、充满干劲,这样去干事业,才能更加主动、更加自觉。

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工作职能的转变,“有为”和“无为”发生了一些变化,党委、政府抓管理和服务的责任不是轻了,而是更加重了。这在我省这样的市场经济先发地区会表现得更加明显一些。在这种情况下,领导干部更要怀着强烈的责任感认真干事,怀着如临如履的心态保持干净。领导干部手中握着权力,权力用得好可以用来干大事,为人民谋利;用得不好就会被污水沾染,有时不知不觉之中就会陷入了“温水效应”之中。这样的教训是十分深刻的。领导干部一定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注意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时刻注意自身的形象,干干净净地做人、踏踏实实地做事,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领导干部不仅自己要廉洁自律,主动接受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的监督,而且还要负起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指导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形成良好的风气,切实抓好反腐倡廉工作。

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

《之江新语》文章选登(四):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2013041008:11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

编者按:20032月至20073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的习近平同志,曾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短论二百三十二篇。这些短论思想性、针对性、时效性强,语言简洁明快,观点敏锐清晰,形式生动活泼,讲道理浅显易懂,不空发议论,文风朴实,或赞美表彰,弘扬正气;或批评鞭挞,斥责歪风;或分析道理,揭示规律。200756日,浙江日报社经再三征求习近平同志的意见,并在征得习近平同志同意后,以《之江新语》的书名,将这些短论结集出版。从今年127日起,人民网理论频道已独家转载三期文章选登,共计12篇文章,引起读者和网友热切关注。今日独家发布习近平《之江新语》文章选登第四期,以飨读者。

面对面做好群众工作

(二○○四年五月二十四日)

领导干部在急难险重等关键时刻,应该冲在最前列;面对目前大量的群众信访问题,领导干部也应站在最前面,面对面地做好群众工作。

我省去年以来实行的领导干部下访制度,就是面对面做好群众工作的有效方法。通过领导干部下访接待群众,各地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不是信访工作的唯一形式,也不是越俎代庖,取代基层工作,而是一种思想观念的转变,一种工作思路的创新,一种行之有效的机制,一种发扬民主、体察民情、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这有利于进一步畅通与基层群众交流沟通的渠道,有利于面对面地检查督促基层信访工作,有利于发现倾向性问题,深化规律性认识。提倡面对面做好群众工作,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体现了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体现了领导干部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具体实践,必须始终坚持下去。

办法就在群众中

(二○○四年六月二十一日)

在困难面前,是束手无策、畏缩不前,还是克难攻坚、奋力前行?作为领导干部理所应当选择后者,应该千方百计采取切实可行的好措施、好办法,努力解决困难。好措施、好办法哪里来?答案是从群众中来。

群众的实践是最丰富最生动的实践,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力量。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要解决矛盾和问题,就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拜群众为师,深入调查研究。省委作出的实施“八八战略”和建设“平安浙江”的决策部署,都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调查研究多了,情况了然于胸,才能够找出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办法,作出正确决策,推进工作落实,才能够不断增进与群众感情,多干群众急需的事,多干群众受益的事,多干打基础的事,多干长远起作用的事,扎扎实实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

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二○○五年五月九日)

党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党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一个党员,如果与群众的距离远了,就与党拉开距离;心中没有群众,就不配再做共产党员。“群众利益无小事”,柴米油盐等问题对群众来说就是大事。老百姓可能不关心gdp,但他们关心吃穿住行,关心就业怎么办、小孩上学怎么办、生病了怎么办、老了怎么办,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切实把发展的理念转变到科学发展观上来,转变到以人为本上来。在这个过程中,共产党员一定要服务群众并教育群众,努力做为人民群众的带头人,做人民群众信赖、尊敬的贴心人。

善于同群众说话

(二○○五年六月二十九日)

人民群众是共产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力量和智慧的源泉。共产党最基本的一条经验是一刻也不能脱离人民群众。现在基层出现的问题,很多事因为没有重视群众工作,没有做好群众工作,不会做群众工作,甚至不去做群众工作。有少数干部不会同群众说话,在群众面前处于失语状态。其实,语言的背后是感情、是思想、是知识、是素质。不会说话是表象,本质还是严重疏离群众,或是目中无人,对群众缺乏感情;或是身无才干,做工作缺乏底蕴;或是手脚不净、形象不好,在人前缺乏正气。

因此,做群众工作要将心比心,换取真心。群众在党员干部心里的分量有多重,党员干部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这说明,只有在平时多做过细的群众工作,才能真正取得群众的认同和信任。有了这个牢固的基础,遇到问题和矛盾时才容易同群众说上话、有沟通、好商量、能协调。

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

《之江新语》文章选登(五):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

2013050808:06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

编者按:20032月至20073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的习近平同志,曾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短论二百三十二篇。这些短论思想性、针对性、时效性强,语言简洁明快,观点敏锐清晰,形式生动活泼,讲道理浅显易懂,不空发议论,文风朴实,或赞美表彰,弘扬正气;或批评鞭挞,斥责歪风;或分析道理,揭示规律。200756日,浙江日报社经再三征求习近平同志的意见,并在征得习近平同志同意后,以《之江新语》的书名,将这些短论结集出版。本刊特选登其中四篇短论,以飨读者。

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

(二○○三年七月十八日)

我们平时常讲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出凝聚力、出战斗力、也出干部,这说明团结是何等的重要。其实,团结是班子建设的重要问题,讲团结是讲政治、顾大局的表现。加强团结,“一把手”要负主要责任,应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善于抓方向、议大事、管全局,善于团结各方面同志包括与不同意见的同志一道工作,善于充分调动班子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做到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科学决策,防止和克服独断专行、软弱涣散和各行其是。每个领导干部都要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同志,正确对待组织,对有些事要拿得起、放得下,豁达一些,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在合作共事中加深了解,在相互支持中增进团结,形成领导班子的整体合力。

打好“团结牌”

(二○○三年十一月十一日)

懂团结是真聪明,会团结是真本领。团结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出新的生产力,也出干部。在团结问题上,“一把手”更应带好头,起好表率作用。那些“孤家寡人”、包打天下的“超人”,是不能长久的。只有靠“众人拾柴”和“三个臭皮匠”之力,靠大家帮衬,工作才能做好。

在一个班子中共事,是一种缘分,更是一种责任。我们要始终牢记毛泽东同志关于书记和委员之间“谅解、支援和友谊,比什么都重要”的教导,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同志,正确对待组织,用真诚赢得大家的理解和信任,在合作中加深了解,在共事中增进团结,以坚强的党性、良好的作风、规范的制度和人格的魅力抓好班子自身建设。

一个手掌,摊开是“多个指头”,握紧是“一个拳头”。班子的团结就好比“指头”与“拳头”的关系。“一把手”只是其中一个“指头”,充其量是个“大拇指”。一个“指头”劲再大,其他“指头”如果不用力,也难以体现出“拳头”的合力。所以,“一把手”要充分调动班子成员的积极性,使他们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展其才,从而使这个领导集体攥紧“拳头”,打出“团结牌”,形成整体合力。

多种声音和一首乐曲

(二○○三年十一月十三日)

集体领导是民主集中制在党的领导制度上的具体体现,是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关键环节。由于人们观察问题的视角不同,个人阅历和知识结构不一,认识事物的能力和水平不尽相同,在讨论问题、作出决策时自然会见仁见智,发出“多种声音”。这“多种声音”,正是坚持集体领导、形成科学决策的基础。而“一种声音”,甚至于“悄然无声”,看起来是高度集中、至高威信,实非好事。

“一把手”的领导艺术,就在于有容人之气度、纳谏之雅量,充分发挥党内民主,确保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确保党委班子认识上的统一和行动上的一致。这就像一支乐队,只能有一个指挥。离开了指挥,乐队的演奏不协调,大家各自的声音汇集在一起就变成了“杂音”。乐队指挥的高超技艺,就表现在他能巧妙精致地指挥乐队,吹拉弹唱,丝竹和谐,齐奏一曲悦耳动听的交响乐。领导班子的“一把手”,就应该成为这样的指挥,善于把“多种声音”协调为“一首乐曲”,从而使领导集体的决策尽可能反映客观实际,符合人民利益。

领导干部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

(二○○四年六月十六日)

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领导干部在工作顺利的时候,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并不难,难的是在面对众多矛盾和问题时、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够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当前,经济发展中不同程度地遇到了土地、资金、电力等要素制约的矛盾困难,一些干部产生了畏难情绪,这对当前的发展,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是有害的。在任何时候,做任何工作,都会有矛盾、有困难,解决矛盾和困难是对领导干部工作能力和水平的考验。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面对矛盾和困难,我们要有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要有大无畏的气概,要有克难攻坚的勇气,从战略上藐视矛盾和困难,在战术上重视矛盾和困难,千方百计化解矛盾,战胜困难,这才能显出领导干部的真本领、硬功夫。没有矛盾和困难,还要我们这些共产党的领导干部干什么?现在,要想顺顺当当当太平官是不可能的。当官就要为民办实事,干工作就是同矛盾和困难作斗争。不是仅仅不贪污,不腐败就可以了。如果面对困难垂头丧气,占着位置毫无作为,那还是一个不合格的领导干部。

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之江新语》文章选登(六):主动来一场"学习的革命"

2013060508:08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

编者按:20032月至20073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的习近平同志,曾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短论二百三十二篇。这些短论思想性、针对性、时效性强,语言简洁明快,观点敏锐清晰,形式生动活泼,讲道理浅显易懂,不空发议论,文风朴实,或赞美表彰,弘扬正气;或批评鞭挞,斥责歪风;或分析道理,揭示规律。200756日,浙江日报社经再三征求习近平同志的意见,并在征得习近平同志同意后,以《之江新语》的书名,将这些短论结集出版。本刊特选登其中四篇短论,以飨读者。

努力具备符合时代要求的知识结构

(二○○四年三月二十九日)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各种知识层出不穷,迫切要求我们每个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努力具备符合时代要求的知识结构。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一个关系到中华民族能否持续发展、能否实现民族复兴大业的战略问题。

我们党自建党以来,始终把加强自身学习作为党员干部的一项重要任务。毛泽东同志提出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号召。邓小平同志说:“学习是前进的基础。在不断出现的新问题面前,我们党总是要学,我们共产党人总是要学,我们中国人民总是要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江泽民同志再三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身体力行,在加强学习上为全党树立了榜样。

面对我们的知识、能力、素质与时代要求还不相符合的严峻现实,我们一定要强化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主动来一场“学习的革命”,切实把外在的要求转化为内在的自觉,成为自己的一种兴趣、一种习惯、一种精神需要、一种生活方式。

思想认识上的收获更有长远意义

(二○○四年十一月十日)

磨刀不误砍柴工,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思想认识上的收获,比我们在发展上的收获更有长远意义。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问题上,做了大量的统一思想的工作。但统一思想是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必须贯穿于实际工作之中。有的同志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在态度上是积极的,但一遇到具体问题就容易产生偏差,把科学发展观与宏观调控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事实上,宏观调控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宏观调控把滥用土地的闸门关住,把过热的投资降下来,把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项目清理掉,正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当然,任何一项工作的推进都有一个磨合的过程,也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现在我省各级党政领导在这方面的认识是统一的。我们要继续花力气、下工夫,认真做好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统一思想的工作,使全省上下不断提高思想上的坚定性、行动上的自觉性和工作上的创造性。

处理好三对时间关系

(二○○四年十二月八日)

抓好任何一项工作,都要处理好三对关系:一要善作善成,处理好部署与落实的关系;二要再接再厉,处理好坚持与深化的关系;三要统筹兼顾,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

这三对关系,从时间的传递来说,第一对关系是要处理好昨天与今天的关系,昨天有部署,今天要抓落实;第二对关系是要处理好昨天、今天、明天三者的关系,昨天的要坚持下去,今天的要有所深化,明天的要取得更大成效;第三对关系是处理好今天与明天的关系,今天的一切都必须顾及明天,明天的发展要建立在今天的基础上。

这样一个时间关系看似简单,但真正处理好并不容易;这个关系处理好了,对于更好地理解、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极有意义的。

求知善读,贵耳重目

(二○○六年三月一日)

在建设学习型社会、创新型社会中,领导干部要做学习和实践的表率,既要求知善读,又要贵耳重目。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对学习的追求是无止境的,既需苦学,还应“善读”。一方面,读书要用“巧力”,读得巧,读得实,读得深,懂得取舍,注重思考,不做书呆子,不让有害信息填充我们的头脑;另一方面,也不能把读书看得太容易,不求甚解,囫囵吞枣,抓不住实质,把握不住精髓。

读书客观上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必须联系实际、知行合一,通过理论的指导,利用知识的积累,来洞察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古人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尤其是领导干部作决策、下指示,往往需要大量客观、真实、有效的信息。这就更需要向实践求知,善读社会这部书,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问计于基层,问计于群众,在耳闻、目见、足践之中见微知著、管窥全豹,获得真知灼见,形成正确思路,作出科学判断。学之思之、闻之见之,领导干部对一方的情况就有了话语权。

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中国共产党新闻>>理论

习近平《之江新语》文章选登(七)

习近平:不求“官”有多大但求无愧于民

2013070508:00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

编者按:20032月至20073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的习近平同志,曾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短论二百三十二篇。这些短论思想性、针对性、时效性强,语言简洁明快,观点敏锐清晰,形式生动活泼,讲道理浅显易懂,不空发议论,文风朴实,或赞美表彰,弘扬正气;或批评鞭挞,斥责歪风;或分析道理,揭示规律。200756日,浙江日报社经再三征求习近平同志的意见,并在征得习近平同志同意后,以《之江新语》的书名,将这些短论结集出版。本刊特选登其中四篇短论,以飨读者。

不求“官”有多大,但求无愧于民

(二○○三年六月十八日)

做人要有人品,当“官”要有“官德”。当干部的,不能老是想着自己的升迁。“莫道昆明池水浅”,一个干部,无论处在什么岗位,只要心系群众,都可以做出一番事业来。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官”有多大?但他的形象是十分高大的。当干部,不求“官”有多大,但求无愧于民。同时,一个干部的能耐有多大,最终人民群众看得清清楚楚,组织上也明白。是“锥子”总会脱颖而出的。

当干部的,要真正在思想上解决“入党为什么,当‘官’做什么,身后留什么”的问题,牢记“两个务必”,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形势越好,越要求真务实

(二○○四年二月二十三日)

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什么时候求真务实坚持得好,党的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就充满朝气和活力,党和人民的事业就能顺利发展;什么时候求真务实坚持得不好,党的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就缺乏朝气和活力,党和人民的事业就受到挫折。一定要充分认识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的极端重要性。要在看到国际形势总体对我们有利的同时,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存在的困难和挑战;在看到广大党员干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主流是好的同时,清醒地看到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的十个方面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在我省不同程度的表现;在形势越是好、群众加快发展的积极性越是高的情况下,越要坚持求真务实,越要保持清醒头脑,越要坚持好的工作作风,扎扎实实地把我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

执政意识和执政素质至关重要

(二○○四年十一月十五日)

党的干部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体,党的干部的执政意识和执政素质至关重要,其外在表现出来的能力和作风同样至关重要。

各级党的领导干部要不断增强党的意识和为民执政意识,无论在哪个方面、哪个部门、哪个地方工作的党员干部,首先要明白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第一目标是为民谋利,始终把党和人民放在首位,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本领,切实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

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思考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自己该怎么办,切实增强执政的忧患意识,切实在领导工作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执政本领,切实树立良好的执政作风,像领导干部的好榜样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等英模人物那样,做一个亲民爱民的公仆,做一个忠诚正直的党员,做一个靠得住、有本事、过得硬、不变质的领导干部。

要甘于做铺垫之事

(二○○四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领导干部要以正确的政绩观为指导,抓好各项工作。“功成不必在我”,要甘于做铺垫性的工作,甘于抓未成之事。

不是自己开头的不为,一定要刻上自己的政绩印记才干,这不是共产党领导干部的风格。在大局面前,在党和人民的利益面前,我们不能斤斤计较,患得患失。红旗渠、三北防护林等大工程,都是几代人一以贯之而成的。如果有个人的私心杂念,政策朝令夕改,是完成不了的。只有像接力赛一样,一任接着一任干,才能做成大事。

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习近平《之江新语》文章选登(八)

习近平之江新语:莫把制度当“稻草人”摆设

2013080208:17 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

编者按:20032月至20073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的习近平同志,曾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短论二百三十二篇。这些短论思想性、针对性、时效性强,语言简洁明快,观点敏锐清晰,形式生动活泼,讲道理浅显易懂,不空发议论,文风朴实,或赞美表彰,弘扬正气;或批评鞭挞,斥责歪风;或分析道理,揭示规律。200756日,浙江日报社经再三征求习近平同志的意见,并在征得习近平同志同意后,以《之江新语》的书名,将这些短论结集出版。本刊特选登其中四篇短论,以飨读者。

领导干部要欢迎舆论监督

(二○○四年五月二十六日)

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领导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必须自觉接受监督。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欢迎舆论监督,主动接受舆论监督,通过运用舆论监督,改正缺点和错误,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新闻舆论部门的同志要遵守新闻纪律,做到反映情况客观真实,鼓劲帮忙而不添乱。特别应注意不报假新闻,不炒作可能引发各类事件的所谓热点新闻。要不断改进新闻宣传工作,围绕中心抓好重大主题报道,提高舆论监督水平,改进重大突发事件报道,健全这方面报道工作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协调机制,认真落实和完善新闻发布制度,牢牢掌握新闻信息传播的主动权。新闻舆论要唱响团结稳定鼓劲的主旋律,及时准确地传播党的声音,积极有效地做好释疑解惑工作,形成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氛围。

努力把“不能为、不敢为、不想为”的工作抓实做细

(二○○四年八月二日)

通过制约权力和惩治滥用权力行为来保证权力的正确运行,是监督和纪律的最主要功效。执纪监督的过程,就是规范行为的过程,就是纠偏补正的过程。《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侧重从加强事前、事中监督的角度,强化正面教育,预警在先,对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加以限制和规范,通过严格制度规范让其“不能为”。《党纪处分条例》则从事后查处的角度,加强反面教育,使党员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违法违纪的危害,通过强化警示作用使其“不敢为”。要深入推进这两个《条例》的学习教育,不断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境界、监督意识和纪律观念,通过增强自身“免疫力”促其“不想为”。总之,我们要不断强化“不能为”的制度建设、“不敢为”的惩戒警示和“不想为”的素质教育,努力把反腐倡廉的工作抓实做细。

莫把制度当“稻草人”摆设

(二○○四年八月六日)

各项制度制定了,就要立说立行、严格执行,不能说在嘴上,挂在墙上,写在纸上,把制度当“稻草人”摆设,而应落实在实际行动上,体现在具体工作中。

现在执行制度难,主要原因是一些干部当“老好人”,不愿得罪人,你好我好大家好,不讲原则讲人情,不讲党性讲关系,甚至批评也变成了变相的表扬。开展积极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事业的需要,是对干部的爱护,是党内政治生活的一种方式。批评的目的是促使当事人改正缺点和错误,其他同志引以为戒。如果批评不得,听不进不同意见,我们的事业还怎么进行?说到底,当“老好人”和批评不得,是个人私心杂念在作祟,这也是一种不正之风,是机关效能建设要努力解决的一个问题。我们要在狠抓制度的贯彻落实上下工夫,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反制度的人和事,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该曝光的要曝光,该通报的要通报,该惩处的要惩处,做到令行禁止、违者必究,努力使制度成为机关干部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虚功一定要实做

(二○○四年十二月三十日)

虚与实是相比较而言的。比较之下,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物质文明建设实一点,精神文明建设虚一点;在提高人们素质的工作上,科学文化素质方面要实一点,思想道德素质方面要虚一点。实的比较好把握,虚的相对难以把握。有些同志在工作中往往喜欢抓实的,不喜欢抓虚的。虚与实的工作,好比人体的大脑和心脏,你说哪个重要,哪个不重要;哪个需要,哪个不需要?大脑和心脏都重要、都需要,缺一不可。所以,干工作必须虚实结合,尤其是虚功一定要实做。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思想道德建设一定要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创造实实在在的载体,寓教于乐,入耳入脑,深入人心,潜移默化。道理要说清楚讲明白,但任何道理要深入人心,都不能光靠说教,要有一个好的载体,通过积极探索和创造更多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有效载体,使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富有实效。

中国共产党新闻>>理论

习近平《之江新语》文章选登(九)

习近平之江新语:领导下访是一举多得的有益创举

2013090508:04 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

编者按:20032月至20073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的习近平同志,曾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短论二百三十二篇。这些短论思想性、针对性、时效性强,语言简洁明快,观点敏锐清晰,形式生动活泼,讲道理浅显易懂,不空发议论,文风朴实,或赞美表彰,弘扬正气;或批评鞭挞,斥责歪风;或分析道理,揭示规律。200756日,浙江日报社经再三征求习近平同志的意见,并在征得习近平同志同意后,以《之江新语》的书名,将这些短论结集出版。本刊特选登其中四篇短论,以飨读者。

领导下访是一举多得的有益创举

(二○○四年十月十一日)

领导下访接待群众,是深入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本质要求,认真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信访问题的生动实践,是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集中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的具体体现,是从源头上化解各类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有力举措。我省实行领导干部下访制度一年来的实践证明,下访不仅有利于检查指导基层工作,还有利于促进基层工作的开展与落实;不仅有利于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还有利于培养干部执政为民的思想作风;不仅有利于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还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不仅有利于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还有利于培养干部把握全局、推进改革发展的能力。这是一项一举多得的有益创举。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对这项工作的探索研究,不断深化这项工作,切实把这件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大事做实、做细、做好。

基层干部要把好信访第一道岗

(二○○四年十月十三日)

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主动下访,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每个领导干部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各级领导干部,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的责任,就是向人民负责,为群众解难。既然群众有信访诉求,我们就应该千方百计去排忧,扑下身子去解决,切实履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庄严承诺。解决信访问题应该分级负责,严格落实责任制。基层是群众信访的源头,又是解决信访反映问题的关键。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广大基层干部长期处于一线工作,为人民群众解决了大量的实际问题。在信访工作中,基层干部应该把好第一道岗。现在有一些基层干部,或是思想方法不当,或是掌握政策不够,或是工作本领不强,或是自身作风不正,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有些群众的来信来访问题。这就迫切需要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身入心入,亲自讲政策、教方法,作示范、抓督查,以自身的传帮带,来指导基层工作,推进责任落实,带领基层干部共同处理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促使把这些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领导下访必须注重实效

(二○○四年十月十五日)

信访工作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必须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坚决杜绝作风漂浮、工作不实的现象。从省有关部门进行督查的情况看,各地还有少部分信访件没有办结,群众的满意率还不是很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责任单位调处工作不到位。因此,深化领导下访,必须注重实效,着力在解决问题、提高接访质量上下工夫。对领导下访接待的信访件,要加大交办督办力度,加大协调力度,加大包案化解力度,对其中一些涉及成批性的信访问题,有关部门要及时调查研究,提出治本之策,努力在切实解决问题上下工夫,在真正化解矛盾上做文章。

领导下访的方式方法要不断深化

(二○○四年十月十八日)

要把领导下访,与常年接访、定期约访有机结合起来,把敞开式下访与专题约访或调研有机结合起来。除了领导下访中事先公告、敞开接待等形式外,也可选择一些涉及全省性的问题进行约访或调研,然后出台政策,或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对不完善的政策进行修改调整,推动成批性问题的解决,以减少群体性上访问题;也可就一些当地解决不了的跨地区、跨部门的信访案件进行协调;也可以分类指导,根据当地情况选出一两个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约访。不管采取哪种形式,都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而定,目的是要提高接访的效果,让群众满意。

习近平《之江新语》文章选登(十)

习近平之江新语: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

2013100908:26 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

编者按:20032月至20073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的习近平同志,曾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短论二百三十二篇。这些短论思想性、针对性、时效性强,语言简洁明快,观点敏锐清晰,形式生动活泼,讲道理浅显易懂,不空发议论,文风朴实,或赞美表彰,弘扬正气;或批评鞭挞,斥责歪风;或分析道理,揭示规律。200756日,浙江日报社经再三征求习近平同志的意见,并在征得习近平同志同意后,以《之江新语》的书名,将这些短论结集出版。本刊特选登其中四篇短论,以飨读者。

办节要降温

(二○○四年五月二十八日)

这些年来,全省各地办节很热闹。总体上说办节有利于经济发展,但过多过滥则会适得其反。从我省实际情况看,办节要降温。有的节庆活动,在热热闹闹的歌舞晚会中开场,在各方来宾的迎来送往中结束,铺张浪费严重,既无很好的经济效益,又无明显的社会效益。对此,人民群众反映强烈,而且还造成一些安全隐患。全省各地都要严格控制办节。进一步加强重大节庆活动的申办管理和安全管理工作,坚持“谁主办、谁负责,谁审批、谁监管”的原则,加强领导,严密组织,落实节庆活动的安全责任和措施,确保万无一失。安全没有把握的,坚决停办,否则出了问题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责任。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场社会革命

(二○○五年二月二十三日)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场关系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革命。人类追求发展的需求和地球资源的有限供给是一对永恒的矛盾。古人“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的说法,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这一对矛盾。人类社会在生产力落后、物质生活贫困的时期,由于对生态系统没有大的破坏,人类社会延续了几千年。而从工业文明开始到现在仅三百多年,人类社会巨大的生产力创造了少数发达国家的西方式现代化,但已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地球生物的延续。西方工业文明是建立在少数人富裕、多数人贫穷的基础上的;当大多数人都要像少数富裕人那样生活,人类文明就将崩溃。当今世界都在追求的西方式现代化是不能实现的,它是人类的一个陷阱。所以,必须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道路。这对于既是资源小省、又是经济大省的浙江来说,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显得更为迫切,这也是我们建设生态省的本义所在。

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

(二○○五年八月二十六日)

陈云同志曾经说过:“领导机关制定政策,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作调查研究工作,最后讨论作决定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就够了。”又说:“片面性总是来自忙于决定政策而不研究实际情况。”为什么我们现在有些决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说到底,根子还是在于调查研究少了一点,“情况不明决心大,心中无数点子多”。

正确的决策,绝对不是一个人或者一堆人,不作调查研究,坐在房子里苦思冥想就能产生的,它要在人民群众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才能产生。我们担负领导工作的干部,在对重大问题进行决策之前,一定要有眼睛向下的决心和甘当小学生的精神,迈开步子,走出院子,去车间码头,到田间地头,进行实地调研,同真正明了实情的各方面人士沟通讨论,通过“交换、比较、反复”,取得真实可信、扎实有效的调研成果,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决策就像“一朝分娩”。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的过程,千万省略不得、马虎不得。

抓落实如敲钉子

(二○○六年十二月六日)

抓落实是领导工作的一个基本环节,也是各级领导干部的一项重要职责。决策部署作出以后,对广大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求真务实、狠抓落实。但在实际工作中也有的往往出现抓不具体、抓不到位、抓不出实效的情况。归根结底,这是欠缺“真抓”的工作作风和“会抓”的本领方法。

抓落实就好比在墙上敲钉子:钉不到点上,钉子要打歪;钉到了点上,只钉一两下,钉子会掉下来;钉个三四下,过不久钉子仍然会松动;只有连钉七八下,这颗钉子才能牢固。这就说明,抓落实首先要抓到点上、以点带面。要盯住事关全局的重点工作,把力量凝聚到点上,着力解决涉及全局的突出问题,以点带面,推动全局,避免“撒胡椒面”式地这里抓一下,那里敲一点,浅尝辄止、朝三暮四。其次,要一抓到底,常抓不懈。要一步一个脚印,步步为营,有板有眼,深入而持续地抓好落实,而不能满足于会议开过了,文件发过了,嘴上讲过了。同时,抓落实还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这就好比敲钉子也不能光凭着一股蛮力,逢墙乱钉,碰到容易脱落或者开裂的墙面时,还要想办法修补墙面,打好敲钉子的基础。抓落实也要根据本地本单位的实际加以贯彻落实,而不是依葫芦画瓢、搞照搬照套。总之,抓落实,就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狠劲,真正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抓出实效。

习近平《之江新语》文章选登(十一)

习近平之江新语: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

2013110813:21 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

要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

(二○○三年十一月六日)

“一把手”是党政领导集体的“班长”,是一个地方和部门贯彻中央大政方针、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的第一责任人。把方向、抓大事、谋全局,是“一把手”的根本职责。

各级党政“一把手”要站在战略的高度,善于从政治上认识和判断形势,观察和处理问题,善于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的内在规律。要努力增强总揽全局的能力,放眼全局谋一域,把握形势谋大事,以“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气度和胸襟,始终把全局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全局利益为最高价值追求,以世界眼光去认识政治形势,把握经济走势,了解文化态势;用战略思维去观察当今时代,洞悉当代中国,谋划当前浙江,切实把本地、本部门的工作放到国际国内大背景和全党全国全省的工作大局中去思考、去研究、去把握,不断提高领导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成功之道在于锲而不舍

(二○○四年三月八日)

“八八战略”体现了继承和创新的结合。浙江目前的成就,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历届省委、省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长期工作积累的效应。十月怀胎,才能一朝分娩。我们要饮水思源,与时俱进,要像接力赛跑那样一棒一棒地接下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对那些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做法和决策,要一以贯之,决不能朝令夕改,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而要在前任的基础上添砖加瓦。这是一种政治品格,是正确政绩观的反映,也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需要。当然,形势在发展,“逝者如斯夫”。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无时无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做工作要顺应变化,应时而变,应势而变,不断开拓创新。创新是“三个代表”的精髓,没有创新就不可能发展、不可能前进。

抢抓战略机遇期要有历史紧迫感

(二○○四年三月十八日)

战略机遇期由国际国内各种因素综合而成,是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特定历史时期。能否把战略机遇期提供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主要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宏观的战略决策。

新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期”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成熟期”。紧紧抓住和用好这一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我们就可以在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牢牢掌握主动权,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易失难得,稍纵即逝。不是错过了前五年还有后十五年,而是赶不上这个时间表,耽误了前五年就没有后十五年的机会和境遇,失之交臂,悔之晚矣。对新世纪头二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一定要有一种强烈的历史紧迫感。只有抓得早、抓得紧、抓得实、用得好,才能抢占先机,赢得优势,扩大实施“八大战略”的各项成果,实现加快浙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

(二○○四年三月二十五日)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良好的精神状态,能极大地激发人的智慧和潜能,产生巨大的力量,从而克难制胜,成就事业。当前,改革正处攻坚时,发展又到关键期,稳定呈现新特点。针对我省用地更趋紧张、用电更为短缺等问题,以及改革和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我们要以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政治责任感,善于把中央的要求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浙江改革开放二十多年走过的道路,就是一条在不断克服困难中前进的改革创新之路,就是一段“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的历程。困难是压力,困难是挑战,困难中往往也蕴藏着机遇,克服困难也就意味着抓住了机遇,赢得了先机。各级领导干部要勇于迎难而上,破难而进,变压力为动力,化不利为有利;要敢于负责任、挑担子,不求全责备,不因噎废食,以捉虫护花的态度,多打气鼓劲,在实践中切实保护好、调动好、发挥好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增强浙江的发展活力。

习近平《之江新语》文章选登(十二)

习近平之江新语:机遇总是垂青勇于竞争的人

2013120615:12 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

机遇总是垂青勇于竞争的人

(二○○四年五月一日)

市场竞争是一个动态过程,如果稍有懈怠,原有的先发优势就会削弱,已有的比较优势也会失去。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进一步扩大开放,全国各地特别是一些周边地区招商引资活动异常活跃,高招迭出;开拓国际市场力度不断加大,出口增速明显加快。我省在对外开放中能不能充分发挥好现有比较优势,就看我们的竞争意识强不强,看我们的工作力度大不大,看我们的工作做得实不实。机遇总是垂青勇于竞争的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绝不能有丝毫懈怠,不能满足于现状,一定要有谦虚的态度,树立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竞争意识,清醒认识形势,顺应扩大开放的趋势,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正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趋势,努力从国际国内形势的相互联系中把握发展方向,从国际国内条件的相互转化中用好发展机遇,从国际国内因素的综合作用中掌握发展全局,进一步增强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扩大对外开放上,花更大的力气,作更大的努力,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努力争创我省对外开放新优势。

要把困难当作机遇

(二○○四年六月十四日)

当前,在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中,存在着畏难情绪,感到宏观调控加强,要素供给紧张了,特别是严格执行领导责任追究制,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了。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正确引导广大干部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振奋精神,迎难而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正进入一个新的关键时期。要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我们客观上面临着一些困难。面对困难,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只看到挑战的一面,看不到机遇,被困难吓倒,止步不前;另一种是既看到挑战,更看到机遇,勇敢地迎接挑战,化压力为动力,克难攻坚,奋勇向前。

在困难面前,各级领导干部不应该消极畏难,无所作为,更不能怨天尤人,而应该坚定信心,千方百计克服困难。要视困难为考验,把挑战当机遇,变被动为主动。困难是一道坎,是一道分水岭。就像鲤鱼跳龙门,跳过去就是一片新天地,进入一种新境界。当前挑战与机遇并存,但是,机遇始终大于挑战。我们要坚决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把加强宏观调控作为调整结构、深化改革、转变增长方式的一个重要机遇,进一步苦练内功,大力推进科技进步,更加重视人才作用,坚持“走出去”战略,不断扩大发展空间,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坚定不移地把中央的有关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努力促进浙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成才必须先学做人

(二○○四年七月十九日)

“子不教,父之过。”家庭是未成年人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无可非议的,但孩子要成才,必须先学做人。人而无德,行之不远。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即使有丰富的知识、高深的学问,也难成大器。要引导家长改变重知轻德的倾向,在关心孩子学业成绩的同时,重视对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家长的言行举止在孩子眼中是无形的示范,应注意自身良好的品行修养,使孩子在健康向上、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中成长成才。各级有关部门和学校要承担起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通过家长学校、家庭指导中心、家访等多种形式,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善于与孩子沟通,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学会鼓励孩子的方法。特别要关心单亲家庭、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的未成年子女教育,一视同仁纳入各地学校教育,热情为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把所有孩子都培养成对社会有用之人。

落实才能出成绩

(二○○四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正确的战略需要正确的战术来落实和执行,落实才能出成绩,执行才能见成效。做任何一项工作,我们不能浅尝辄止、虎头蛇尾,而要真抓实干,善作善成。抓而不成,不如不抓。

无论是贯彻上级的决策,还是抓好本级的部署,都要做到既抓部署、又抓落实,在部署中出实招,在落实中求实效。在抓落实的问题上,我们必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清轻重缓急,突出工作重点,抓住关键环节,明确主攻方向。必须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注意把阶段性工作与长期性目标结合起来,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一年抓成效,不断积小胜为大胜。

习近平《之江新语》文章选登(十三)

习近平之江新语:生活情趣非小事

2014011408:10 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

生活情趣非小事

(二○○七年二月十二日)

风成于上,俗形于下。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和生活情趣,不仅关系着本人的品行和形象,更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对社会风气的形成、对大众生活情趣的培养,具有“上行下效”的示范功能。这方面的逸事较多,有两则小典故至今读来仍有强烈的警示意义。一则是《宋人轶事汇编》记载:钱俶进宝犀带,太祖曰:“朕有三条带,与此不同。”俶请宣示,上笑曰:“汴河一条,惠民河一条,五丈河一条。”俶大惭服。另一则是《南村缀耕录?缠足》记载:李后主嫔妃窅娘纤丽善舞,后主令窅娘以帛绕脚,素袜舞云中,回旋有凌云之态。“由是人皆效之,以纤弓为妙。以不为者为耻也”。这两则典故一正一反,说明了领导人在生活细节上体现出来的态度,绝不是小事。

一名领导干部的蜕化变质往往就是从生活作风不检点、生活情趣不健康开始的,往往都是从吃喝玩乐这些看似小事的地方起步的。如果领导干部生活作风上不检点、不正派,在道德情操上打开了缺口,出现了滑坡,那就很难做到清正廉洁,很难对社会风气起到正面引导和促进作用。在当前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正确选择个人爱好,慎重对待朋友交往,明辨是非,克己慎行,讲操守,重品行,时刻检点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新官上任要善于“瞻前”、注意“顾后”

(二○○七年三月二十三日)

当前,各地自下而上集中换届产生的新一届领导班子,担负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组织实施“十一五”规划的重任,肩上的担子不轻,更加需要领导干部振奋精神、鼓足干劲、开拓创新。现代化建设好比马拉松接力赛,需要领导干部一任接一任地带领群众跑下去,而每一任领导干部接过的只不过是漫长的接力赛中的短暂一棒而已。所以,领导干部上任伊始,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培养“接力意识”,既要善于“瞻前”,也要注意“顾后”,团结带领本地本部门的干部群众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奋力奔跑。

领导干部要善于“瞻前”,既不搞“一个师公一道法”,也不刻意搞“新官上任三把火”。对于前任留下的工作,只要是符合党的事业和群众利益的,符合实际情况的,就要遵循客观规律,尊重群众意愿,多多“添柴”而不胡乱“起灶”,不求个人“风光”而是一以贯之地干下去。领导干部还要注意“顾后”,努力培养长远的眼光和全局的思维,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致力于推动本地本部门又好又快发展,为后任多打些基础,为后代多留些财富,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书呆子”现象要不得

(二○○七年三月二十五日)

恩格斯有一句名言:我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列宁称这是“经典性的论点”。实际上,它讲的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可现实生活中却存在着一种奉行本本和教条的“书呆子”现象。有一些党员,特别是少数领导干部,虽然都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也经常读书,但却没有真正做到“求知善读”,不是专注于死读书、读死书,就是生搬硬套、照抄照搬,还有的纸上谈兵、华而不实。“书呆子”现象在领导干部中的存在,不但害人害己、影响工作,而且危害长远、影响恶劣。追根溯源,这种现象反映出来的是学风上的问题,也就是理论与实际严重脱离。不读书要不得。“书呆子”现象也要不得。读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切实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重视学习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解决遇到的问题。要充分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和现实的确切真实,注重研究新情况,认真分析新问题,积极寻求新对策,努力做到知行合一,理论联系实际,实实在在地做事情,尽心尽力地干工作,而不是热衷于追求热闹,只摆花架不种花,只摆谱架不弹琴。

追求“慎独”的高境界

(二○○七年三月二十五日)

《礼记》有云:“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党员干部要“慎独”。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手中往往掌握一定的权力,不仅要主动接受组织、制度的监督,而且还要不断加强自律,做到台上台下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尤其是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更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就将“慎独”作为党性修养的有效形式和最高境界加以提倡,他说:“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党员干部都要努力做到“慎独”。首先,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明确的政治方向,遵守鲜明的政治原则,珍惜个人的政治生命,以形成内在的“定力”。其次,要时刻反躬自省,就像古人讲的“吾日三省吾身”,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洁身自好,存正祛邪,注重修身养德,增强防腐拒变的“免疫力”。同时,还要办事公开透明。党员干部也是普通的人,难免存在各种弱点,会犯各种错误,而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只要办事讲民主、讲程序、讲纪律,避免暗箱操作、上下其手,就能减少各种诱惑的“渗透力”,防腐拒变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习近平《之江新语》文章选登(十四)

习近平之江新语:防止不稳定因素成为“慢性病”

2014021108:13 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

防止不稳定因素成为“慢性病”

(二○○六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构建和谐社会,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维护稳定的任务更重了,要求更高了。社会稳定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在社会稳定的前提下,才能集中精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和谐的问题。当前,我省社会形势总体上是稳定的、和谐的,但是,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定的因素还不少,影响社会稳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仍然存在。和谐社会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社会总是在解决矛盾中不断前进的。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就是一个不断化解这些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定因素的过程,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的过程。

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善于从大局的高度来看待社会稳定问题,对一些不稳定因素,要有深邃敏锐的观察能力、主要防范的思想准备和缜密细致的工作预案,见之于早、抓之于实、求之于解,常研究,常排查,常督促,像进行经济形势分析那样,经常分析社会稳定形势,把过细的工作做到前面,防止不稳定因素演变成“慢性病”,三天两头反复发作,以致小事变成大事,个案变成群体性事件,局部问题变成影响一个地方的问题。要抓住苗头,综合分析,解剖病灶,对症下药,切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力求一针见血、一抓到底。这样,才能抓出成效,解决问题,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有方、守土有效。

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

(二○○六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五十年前,毛主席写过一篇很著名的文章,叫做《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他把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民主方法,具体化为一个公式,叫做“团结—批评—团结”。意思就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半个世纪过去,伟人著作至今读来,对我们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仍然很有启发意义。

人民内部矛盾是现阶段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星移斗转,时过境迁。与五十年前相比,目前,影响社会稳定的人民内部矛盾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致使这些人们内部矛盾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覆盖范围更加广泛,相互交织更加复杂,解决起来也更加困难。这就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着眼于新的形势加强学习,深刻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规律,探索解决矛盾的正确途径和有效办法,不断提高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本领,努力避免因为决策失误和工作不当引起群众不满,依法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防止局部性问题转化为全局性问题、非对抗性矛盾转化为对抗性矛盾,注重从源头上减少人民内部矛盾的发生。

“政之所要,在乎民心”。解决人民内部矛盾需要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扎实转变工作作风,多站在群众的立场想一想,多做一些解疑释惑的工作,多做一些得民心聚民气的工作,珍惜民力民智,解决民困民难,维护民生民利,把群众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同时,要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诉求,不断促进党群干群关系的和谐。

不兴伪事兴务实

(二○○六年十二月四日)

古人曰:“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这也可以说是求真务实的一个基本要求。务实之人,一般都是愿听真话、敢讲真话、勇于负责、善抓落实之人。领导干部就要做这样的务实之人。

务实之于工作,就是要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在落实的认识上,要讲求一个“深”字。落实要深入,认识先深化。要深刻认识到不抓落实,再美好的蓝图也不过是蓬莱仙境、空中楼阁,从而切实把抓落实的过程贯穿于践职履责的始终。在落实的要求上,要讲求一个“新”字。落实工作不能照搬照抄。要把上级精神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在结合中出思路、出特色、出成效。在落实的步骤上,要讲求一个“韧”字。要有一股韧劲,持之以恒抓落实,一项一项地督促,一件一件地落实,一年一年地见效。在落实的举措上,要讲求一个“实”字。“牡丹花好空人目,枣花虽小结实成。”为政之道,贵在实干。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才能真正干出有益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实事,真正建立起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实绩。

握正确的工作方法

(二○○六年十二月八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正确的方法是做好工作的重要保证。掌握了正确的工作方法,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际工作中,很多同志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容易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瞎子摸象,对工作没有全面的把握;一种是纸上谈兵,眼高而手低,遇到具体事情不知何处着手。不管是哪种情况,都不利于工作的开展和深入。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正确的工作方法对广大干部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既要大处着眼,学习曹冲称象,善于把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这头“象”,置于构建和谐社会全局这条“大船”上来定位和谋划,提出前瞻性的工作思路;同时,又要小处着手,学习庖丁解牛,善于从具体的现象中把握客观规律,以有效抓手之“无厚”,入关键环节之“有间”,拿出具体的工作措施,抓好落实,取得实效。这样,我们就能够较好地防止方法上的不当,游刃有余、有条不紊地推进工作。

习近平《之江新语》文章选登(十五)

习近平之江新语:权力是个神圣的东西

2014031415:39 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

为政者需要学与思

(二○○六年十二月十一日)

为政者需要学与思,古人早就有箴言。《论语》写道,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常人只重“学而优则仕”这后半句,并以此激励自己刻苦读书,希望来日出人头地。为政者则要看重前半句,善学善思,善作善成,不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论语》还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现实中确实有些人既不学习也不思考,既罔于自己也怠于工作。有的对学习基本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不深入,没思考,忙于会议、活动、应酬,热切于“政绩”、“形象”、“进步”,说起学习与思考则用“忙”字来做挡箭牌。其实,今日世界,一日千里,不学无所适应,不思无以应对。领导干部要善于安排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少一点酒酣耳热,多一点伏案而思,做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要通过深入学习来明确远大的人生志向,通过深思熟虑来制定科学的工作方案。《左传》有云,“政如农功,日夜思之”。古人还说“爱人如己”。唯有善学善思,才能把为政如农功般精耕细作,日夜思之;把为民如爱己般殚精竭虑,日夜牵挂,干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社会、无愧于人民的业绩。

为民办实事成于务实

(二○○七年一月七日)

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最终要落实在一件一件的实事之中。这些实事。既体现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惠及全社会的“大事”,也体现在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家门口的“小事”。“群众利益无小事”。抓好为民谋利的“小事”,必须要像抓“大事”那样,把求真务实的精神贯彻到为民办实事的具体工作之中。做好为民办实事工作,关键在于用好的作风来办好事,用实在的项目来办实事。最实在的事就是要着力解决民生问题,特别是关心困难群体,多做、大做“雪中送炭”的事,多搞一些直接造福于民的“满意工程”、“民心工程”,切实把老百姓家门口的事情办好。实事必须实干,要改进工作方法,转变工作作风,脚踏实地、稳扎稳打,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决不喊空口号、搞花架子。实事还要见实效,最大的实效就是真正使广大群众得到实惠、感到幸福,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人文效应。群众最能体验为民办实事工作的成效,要让群众来评判为民办实事工作的成效。总之,“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我们把为民办实事的工作做好了,群众的幸福感就会提升,人民群众与党委、政府心相系、情相连,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就会更加扎实。

正确理解“好”与“快”

(二○○七年一月十日)

由“又快又好”发展改为“又好又快”发展,充分体现了以科学理念促进科学发展。科学发展,一是科学,一是发展,一定要在“好”和“快”上做足文章,“又好又快”这个有机统一体中,“好”在“快”前,居第一位,处于主导地位;“快”置“好”后,居第二位,处于从属地位,所以,“又好又快”首先就要“好”字当头,注重优化结构,提高效益,节能降耗,减少排放。同时,还要好中求快,优中求进,在“好”的基础上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在制定工作目标时,“好”作为对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要求,主要贯穿于以节能降耗减排为代表的约束性指标中;“快”作为对经济发展速度的强调,则更多地体现在以gdp增长为代表的预期性指标上。在当前的条件下,要做到“好”比做到“快”难度更大。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和执行工作计划时,必须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能片面追求gdp增长速度,要着重关注节能降耗减排等约束性指标,把结构调整、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加注重发展的协调性、均衡性和可持续性,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权力是个神圣的东西

(二○○七年二月九日)

中国古代有一种哲理:国家之权乃是“神器”,是个神圣的东西,非“凡夫俗子”所能用。党员领导干部务必珍惜权力、管好权力、慎用权力。正确行使权力,掌权为公、用权为民则群众喜、个人荣、事业兴;错误行使权力,甚至滥用权力,掌权为己、用权于私,则群众怨、声名败、事业损。

秉公用权、廉洁从政,是领导干部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邓小平同志就语重心长地告诫全党说:“我们拿到这个权以后,就要谨慎。不要以为有了权就好办事,有了权就可以为所欲为,那样就非弄坏事情不可。”这些年有的领导干部犯错误,恰恰都与乱用权有关。各级领导干部对待权力一定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做到慎用权、善用权、用好权,既要管好自己,又要防止他人利用自己的权力和职务影响谋取非法利益。要树立权力就是服务的意识,经常想一想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从哪里来的、应该为谁所用这个重要问题,自觉做到用权为公而不为私。要遵守权力使用的纪律规定,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讨论问题讲民主,进行决策讲程序,执行决议讲纪律。要牢记权力就是责任的理念,用权要接受监督,确保权力行使不偏离正确方向,确保权力行使的神圣性。

习近平《之江新语》文章选登(十六)

习近平之江新语: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

2014040309:57 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

讲党性、强责任、树正气、守纪律

(二○○六年五月二十四日)

今明两年,从乡镇到省各级将开展集中换届工作。换届是对领导干部党性观念和组织观念的一次重大考验。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讲党性、强责任、树正气、守纪律,做到在整个换届过程中思想不散、秩序不乱、工作不断。讲党性,就是要正确对待进退留转。一名党员无论在什么岗位,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是为党的执政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讲奉献、讲觉悟、讲大局、讲境界,正确对待个人的名利权位和个人的进退留转,自觉服从组织安排。强责任,就是要恪尽职守做好工作。以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把心思和精力集中到抓好自己的分管工作上,尽职尽责地做好各项工作。树正气,就是要坚决反对庸俗作风。要坚持组织原则,正确对待组织;坚持敬贤举贤,正确对待同志;坚持光明磊落,正确对待自己;坚持公道正派,正确对待“选票”。守纪律,就是要经受考验、克己自律。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章,自觉实践“八荣八耻”的荣辱观,严格遵守换届工作中的组织人事纪律,不托人情,不打招呼,不拉庸俗关系,不传播小道消息,努力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

(二○○六年七月二十日)

一个偏僻的小村庄,因为他们的支部书记生病了,一天之内村民自发筹集了数万元手术费为他治病,村民们说“就是讨饭也要救他”。当地就有一些干部不由地发出了“假如我病倒了,会有多少村民来救我”这样的感慨!郑九万所做的一切都体现在了村民的回报上,是老百姓心中那杆秤称出了一名基层党员干部的分量。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深刻揭示了“老百姓在干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干部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的丰富内涵。这就是我们树立郑九万这个先进典型的意义所在。

古人说:“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可以说,郑九万这种“精神”体现的就是党的为民宗旨,郑九万这个“典型”体现的就是共产党员的先进性,郑九万这个“现象”体现的就是人心向背的问题。

“郑九万现象”说明,一个党员干部只要心里装着群众,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人民群众就惦记他、信任他、支持他;同样地,一个政党,只有顺民意、得民心、为民谋利,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作为执政党,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就是公仆与主人的关系。离开了人民,我们将一无所有。一事无成;背离了人民的利益,我们这些公仆就会被历史所淘汰。所以,共产党人一定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真正为人民掌好权、执好政。

敢于负责善于负责

(二○○六年十月二十四日)

支持、保护、重用敢抓敢干、敢于负责、善于负责的领导干部;批评、教育、处理不敢负责甚至失职渎职的干部,这是我们的一贯立场和做法。

敢于负责,是领导干部必备的精神状态。古人就说“为官避事平生耻”,还说“任其职,尽其责;在其位,谋其政”。领导干部重任之下,必须能负重才能担当。负重就要敢于负责。敢于负责,就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大胆工作,以敢抓敢管、尽职尽责、奋发有为为荣,以不负责任、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为耻,坚决克服事事求安稳、时时患得患失、处处畏首畏尾的消极心态,不怕担风险、不怕担责任、不怕得罪人、不怕遭非议,遇到问题不回避,遇到困难不躲避,遇到风险不逃避,而是敢于迎难而上,勇于承担责任,善于总结教训、纠正错误。

领导干部有了敢于负责的胆量和气魄,固然可嘉。但是,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负责,还需要有善于负责的本领。善于负责,必须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领导干部要能负责、会负责、负好责,做到权责对等,不盲目负责、不胡乱负责,处理矛盾和问题要讲究策略,有勇有谋、有胆有识、有理有礼有节。

在学习中深化认识在实践中提升境界

(二○○七年一月八日)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是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科学认识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深化认识,再以深化认识来推动实践的渐进的过程。这几年来,我省把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这个实践就充分体现了这样的过程:一是注重当前,破题解难,就是在令行禁止、坚决执行的同时,运用“倒逼机制”,破解经济运行中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着力解决粗放经营等“先天的不足”和要素制约等“成长中的烦恼”;二是着眼长远,抓“调”促“转”,结合“八八战略”的深入实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构筑科学发展的新平台。三是突出根本,以人为本,抓住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转变思想观念,激发群众活力,切实把人的发展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之中,回归了经济发展以社会发展为目的,社会发展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本义。这个过程,体现了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涵盖了科学发展观关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内容。做好这三个方面的工作,我们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实践就会进入到一个新的境界,经济社会发展就能开创一个新的局面。

习近平《之江新语》文章选登(十七)

习近平之江新语:主仆关系不容颠倒

2014051307:54 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

越是艰苦环境,越能磨炼干部品质

(二○○六年九月十三日)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韩非子也说过:“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古往今来,将才良相大都经历过艰苦环境的磨炼。越是艰苦的环境,越能磨炼干部的品质,考验干部的毅力。欠发达地区、工作复杂的地方、挑战性强和困难较多的领域是培养干部的一个重要部位,也是选人用人应关注的地方。哪一个干部能在这些地方和广大干部群众同甘共苦,团结奋斗,做出成绩,不辜负组织的重托,就应该受到称赞,他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也会不断地得到提高。贪图安逸、不愿意到这些地方工作的干部,或者即使去了也讲价钱、闹情绪、不安心工作的干部,不是党和人民所需要的干部。

强本还须节用

(二○○七年一月十二日)

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勤俭持家,勤俭办一切事情,古人云:“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意思是说,在广开财路的基础上,如果节用节流,那么日子会越过越好。现在,经济持续发展,财力得到改善,利润实现增长,群众收入提高。成绩令人鼓舞,也容易让人陶醉,甚至容易降低一些方面的要求。因此,杜绝铺张浪费之风,重申勤俭节约之风,确是一记当予敲响的警钟。

我们在“强本”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本”不仅在于我们所创造的财富,也在于自然界赋予我们的财富,这样的“本”不是我们所能创造的。当前,制约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等因素比较突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应当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切实珍惜民力和财力,珍惜资源、环境,在“节用”上花大力气。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旗帜鲜明地反对铺张浪费和大手大脚,坚决反对奢靡享乐之风,大力弘扬勤俭节约之风,让勤俭精神广为弘扬,勤俭意识深入人心,勤俭行为化为自觉,真正使崇尚勤俭成为社会风尚。

要“和”才能“合”

(二○○七年一月十九日)

一个好的领导班子,要善于团结协作。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遇事多通气,多交心,多谅解,真正做到讲团结、会团结。讲团结不是不要原则,而恰恰是要坦诚相见,勇于直率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一个班子里就像是在同一条船上,开展工作就好比划船。大家同舟共济,目标一致,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形成了合力,这船就能往预定的目标快速前进。如果各有各的主张,各往各的方向划船,这船只能在原地打转,不能前进半步。更有甚者,如果互相拆台,还会有翻船的危险。百年修得同船渡。班子里的同志能聚到一起工作就是一种缘分,要珍惜在一起共事的时间,同心协力,干出一番事业。班子的主要负责同志,是一“船”之长,要起好把舵抓总的作用,凝聚全“船”之力,使“船”沿着正确的航道前进。班子里的其他成员各司其职,相互配合,这样“和”然后“合”,大家团结和谐,就能形成合力。

主仆关系不容颠倒

(二○○七年二月五日)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邓小平同志就明确指出了搞特权的危害性。他说:“当前,也还有一些干部,不把自己看作是人民的公仆,而把自己看作是人民的主人,搞特权,特殊化,引起群众的强烈不满,损害党的威信,如不坚决改正,势必使我们的干部队伍发生腐化。”党员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人民是领导干部的主人。这个关系任何时候都不容颠倒。如果不把人民群众当主人,不愿躬身做“仆人”,那就不配当一名领导干部。是否牢记主仆关系、践行执政宗旨,是否做到心系群众、服务人民,是否恪守为民之责、履行为民之职,始终是我们党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衡量一个领导干部作风是否端正的试金石。

俗话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古人也常讲,“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德莫高于爱民,行莫贱于害民”。各级领导干部要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立身、处世、从政,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破除“官本位”思想,克服和纠正那种“当官做老爷”的封建习气,始终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和群众工作路线,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把智慧奉献于人民、力量根植于人民、情感融解于人民,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尽心尽力地为群众出主意、想办法、谋利益。

习近平《之江新语》文章选登(十八)

习近平之江新语:多读书修政德用思想武器管好自己

2014060908:23 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

用思想武器管好自己

(二○○五年二月四日)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内思想斗争的锐利武器,也是领导干部管好自己的有效方法。现在,党内批评总是要在一定的场合内进行,而“吾日三省吾身”,自我批评则与我们个人如影随形,是最及时、最管用的思想武器。我们常讲,领导干部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这“四自”要求,就是对自我批评的要求。尤其是省级领导干部受党教育多年,在党性修养上更应有“响鼓不用重锤敲”的自觉性。要经常警示自己,不断反省自己,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地把自己置于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之下,及时检查自己有什么不足和缺点,时刻不忘省级领导干部是党和政府形象的“化身”,是群众认识和评价我们党的“窗口”,也是其他党员和干部心目中的“标杆”,必须管好自己,同时管好亲属和身边的工作人员。

多读书修政德

(二○○六年二月十七日)

我们国家历来讲究读书修身、从政以德。古人讲,“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读书即是立德”,说的都是这个道理。传统文化中,读书、修身、立德,不仅是立身之本,更是从政之基。按照今天的说法,就是要不断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党性修养,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觉做到为政以德、为政以廉、为政以民。

“为政之道,务于多闻。”我们的文化传统中包含了丰富的廉政文化理念和文化实践。要修炼道德操守,提升从政道德境界,最好的途径就是加强学习,读书修德,并知行合一,付诸实践。广大党员干部要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使读书学习成为改造思想、加强修养的重要途径,成为净化灵魂、培养高尚情操的有效手段。要真正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境界要求,使一切有益的知识、一切廉洁的文化入脑入心,沉淀在我们的血液里,融汇到我们的从政行为中,做到修身慎行,怀德自重,敦方正直,清廉自守,拒腐蚀、永不沾,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求知善读贵耳重目

(二○○六年三月一日)

在建设学习型社会、创新型社会中,领导干部要做学习和实践的表率,既要求知善读,又要贵耳重目。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对学习的追求是无止境的,既需苦学,还应“善读”。一方面,读书要用“巧力”,读得巧,读得实,读得深,懂得取舍,注重思考,不做书呆子,不让有害信息填充我们的头脑;另一方面,也不能把读书看得太容易,不求甚解,囫囵吞枣,抓不住实质,把握不住精髓。

读书客观上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必须联系实际、知行合一,通过理论的指导,利用知识的积累,来洞察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古人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尤其是领导干部作决策、下指示,往往需要大量客观、真实、有效的信息。这就更需要向实践求知,善读社会这部书,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问计于基层,问计于群众,在耳闻、目见、足践之中见微知著、管窥全豹,获得真知灼见,形成正确思路,作出科学判断。学之思之、闻之见之,领导干部对一方的情况就有了话语权。

讲文明兴村

(二○○六年四月二十六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人是最活跃的因素,最关键的内容,最基本的前提。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全面的建设任务,不但要抓硬件,还要抓软件;不但要有新农村,还要有新农民;不但要推进经济建设,还要推进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其核心就是人,归宿也都是人。美国农业经济学家舒尔茨曾经提出一个著名论断:现代化的过程是“人的经济价值不断提高的过程”。这句话的确切含义,是指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人通过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提高了自身价值。借用这一理论,建设新农村也应该是农民的自身价值、自身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如果我们改变了农村的外在面貌,却没有改变农民的精神面貌,那么新农村建设还是在低层次开展。只有在建设农村、发展农业的同时,用现代文明、先进理念武装农民、提高农民,努力使农民成为具有新理念、新思想、新知识、新文化、新精神、新技能、新素质、新能力的新型农民,新农村建设才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和更加长久的活力,才能取得真正的成效。鉴于此,我们要把“讲文明兴村”放到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位置来抓,积极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建立健全培训农民、增强素质的长效机制,从而促进农村人口优势向人力资本优势转变。

习近平《之江新语》文章选登(十九)

习近平之江新语:领导干部做事浮躁祸国殃民贻害无穷

2014071408:12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

理想责任价值也要重在实践

(二○○五年八月二十二日)

共产党员要保持先进性,必须坚定理想、强化责任、实现价值。理想责任价值不仅是一个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理想责任价值从来不是靠空谈,而是来自于实践,体现于实践,实现于实践。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坚定理想、强化责任、实现价值,也要重在实践。

坚定理想,就是共产党员既要有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又要有为今天的事业而献身的精神,做到在纷繁复杂的情况下,不迷失方向,不走错路、弯路,贯彻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全面建设“平安浙江”、切实增强执政本领的工作实践中奋发有为。强化责任,就是要把党员的责任义务明晰到具体工作岗位中,落实到出色做好本职工作上来,时刻把党的历史使命记在心上,把浙江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记在心上,不负重托,真抓实干,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实现价值,就是共产党员要以自己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人民群众投入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实践中去,在伟大实践中实现个人价值与人民利益的统一。

敬业乐业为美德

(二○○六年二月二十二日)

敬业是一种美德,乐业是一种境界。朱熹说:“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对待本职工作,应常怀敬畏之心,专心、守职、尽责,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尽心竭力、全身心地投入。要精其术,不拘泥于以往的经验,不照搬别人的做法,力求做得更好,成为本行业的行家里手。人生不满百年,做的也就是那么些事。做一件事情,干一项工作,应该创造一流,力争优秀。要竭其力,对待事业要有愚公移山的意志,有老黄牛吃苦耐劳的精神,着眼于大局,立足于小事,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要乐其业,对工作有热情、激情,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把承受挫折、克服困难当作是对自己人生的挑战和考验,在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中提升能力和水平,在履行职责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在对事业的执著追求中享受工作带来的愉悦和乐趣。

做人做事要力戒浮躁

(二○○六年二月二十七日)

古人云:“心浮则气必躁,气躁则神难凝。”这说的是做人不踏实,做事不扎实,志大才疏,急功近利。领导干部如果产生浮躁之气,从浅层次看是一种情绪、一种心理状态,从深层次看,则是为官从政的一种不良作风。浮躁祸国殃民,贻害无穷,必须戒此顽疾。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力戒浮躁,最根本的是要坚守做人的操守和从政的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正确对待名利地位,正确看待进退留转,淡泊处世,静心思考,磨炼意志,砥砺志趣,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能够负重,方能担当重任。力戒浮躁,还要大力倡导实干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工作靠实,事业靠干。讲实话是硬本事,干实事是真功夫。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把个人进步与党的事业联系起来,脚踏实地、踏实工作,讲真话、报实情,不夸夸其谈、不脱离实际,扎扎实实干出实绩,实实在在让群众满意。

在学习中深化认识,在实践中提升境界

(二○○七年一月八日)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是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科学认识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深化认识,再以深化认识来推动实践的渐进的过程。这几年来,我省把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这个实践就充分体现了这样的过程:一是注重当前,破题解难,就是在令行禁止、坚决执行的同时,运用“倒逼机制”,破解经济运行中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着力解决粗放经营等“先天的不足”和要素制约等“成长中的烦恼”;二是着眼长远,抓“调”促“转”,结合“八八战略”的深入实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构筑科学发展的新平台。三是突出根本,以人为本,抓住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转变思想观念,激发群众活力,切实把人的发展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之中,回归了经济发展以社会发展为目的,社会发展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本义。这个过程,体现了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涵盖了科学发展观关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内容。做好这三个方面的工作,我们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实践就会进入到一个新的境界,经济社会发展就能开创一个新的局面。

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习近平《之江新语》文章选登(二十)

习近平之江新语:倍加珍惜在位时

2014080113:15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

珍惜在位时

(二○○四年一月十五日)

一个领导干部,在位的时间是有限的,在一个地方工作的时间更有限。我们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倍加珍惜在位的时间,充分利用这有限的时间,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我们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常思常想“入党为什么,当‘官’干什么,身后留什么”,视事业如泰山,把岗位看做是为党的事业奉献的机会,当作为人民服务的机会,倍加珍惜在位时,尽职尽责,有所建树,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抓而不实,等于白抓

(二○○四年二月二十六日)

今年是我省充分发挥“八个优势”、深入实施“八项举措”,扎实推进浙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狠抓落实年。必须把抓落实摆上重要位置,做到落实、落实、再落实。实践表明,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抓而不实,等于白抓。抓好落实,我们的事业就能充满生机;不抓落实,再好的蓝图也是空中楼阁。

能否做到狠抓落实,是否善于狠抓落实,这是衡量领导干部作风、能力、水平的重要标志。就浙江而言,今年抓落实,就是要紧紧围绕“八八战略”的重大决策和部署来进行。“八八战略”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得到了全省上下的一致认可。落实“八八战略”是加快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是我省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任务。全省上下必须思想高度重视,必须摆上重要位置,必须结合实际贯彻,必须狠抓工作落实。对“八八战略”作出的总体规划和提出的各项任务,要一步一步地展开,一项一项地分解,一件一件地落实,一年一年地见效。

凡是为民造福的事一定要千方百计办好

(二○○四年二月二十七日)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也是衡量有没有真正学懂、是不是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标志。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说到底,就在于求真务实,狠抓落实。必须把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使之落实到制定和实施各项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始终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自觉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来检验自己的工作和政绩,做到凡是为民造福的事就一定要千方百计办好,凡是损害广大群众利益的事就坚决不办。

成功之道在于锲而不舍

(二○○四年三月八日)

“八八战略”体现了继承和创新的结合。浙江目前的成就,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历届省委、省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长期工作积累的效应。十月怀胎,才能一朝分娩。我们要饮水思源,与时俱进,要像接力赛跑那样一棒一棒地接下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对那些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做法和决策,要一以贯之,决不能朝令夕改,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而要在前任的基础上添砖加瓦。这是一种政治品格,是正确政绩观的反映,也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需要。当然,形势在发展,“逝者如斯夫”。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无时无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做工作要顺应变化,应时而变,应势而变,不断开拓创新。创新是“三个代表”的精髓,没有创新就不可能发展、不可能前进。

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习近平《之江新语》文章选登(二十一)

习近平之江新语:从“倒逼”走向主动

2014091708:21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

发展不能走老路

(二○○五年二月十八日)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根本指南。科学发展观不是不要发展,我们党改革开放以来提出的“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等重要论断,都是科学发展观的本义所在。科学发展观首先还是要发展,其关键在于发展不能再走老路。发展不能脱离“人”这个根本,必须是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这是发展的终极目标。发展要城乡协调、地区协调。发展不能断送了子孙的后路。粗放型增长的路子,“好日子先过”,资源环境将难以支撑。因此,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这些道理一经揭示出来,看似浅显易明;但不揭示出来,可能在实践中就忽略了;一旦忽略,就出现许多问题,有些问题积重难返,就非下“虎狼之药”不可,这就需要宏观调控了。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个常态,去年以来“有保有压”的政策是宏观调控,前些年以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刺激投资和消费也是宏观调控,今后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宏观调控。

从“倒逼”走向主动

(二○○五年四月十五日)

兵法云:“置之死地而后生。”这话说得绝对了些。但世上有些事确实是“倒逼”出来的。譬如,浙江人多地少,自然资源匮乏,逼着众多浙商走南闯北开辟新天地,逼着众多企业做好“无中生有”促发展的文章。二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历程,不仅“倒逼”出浙江的实力和活力,而且造就了一批创业型人才,这是浙江推进新发展的最大“资源”。

现在,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和现实经济活动中资源要素瓶颈制约形成了新的“倒逼”机制,实际上这也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一个契机。我省一些地方以脱胎换骨的勇气,从被“倒逼”转向主动选择,逼出了“腾笼换鸟”、提升内涵的新思路,逼出了“借地升天”、集约利用的新办法,逼出了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的新转折,从而用“倒逼”之“苦”换来发展之“甜”,争取实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飞跃。这说明,面对“倒逼”的客观现实,唯有变压力为动力,深刻认识,尽早觉悟,抓紧行动,才能从“倒逼”走向主动,形成可持续的发展机制,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化压力为动力

(二○○五年五月三十日)

面对当前发展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各级干部不同程度地感到一些压力,比如,转变传统思维定势的压力,落实领导责任制的压力,基层工作难做的压力,上级机关检查和督导的压力,甚至还有一些遭受非难和责怪的压力。有压力是事业心和责任感的体现。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把压力转化为动力,可以促进工作,提高质量。但压力过大,超过承受程度,也会影响情绪,走向反面。领导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发挥“调压器”的作用,适时给干部“增压”和“减压”,使其始终保持在一种“常压”的工作状态。“调压”的目的就在于更好地调动和保护各方的积极性。气可鼓而不可泄。各方尤其是基层干部的积极性,是推进发展的动力。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要加以珍惜,给予保护,这也是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特别是对基层干部,要全面落实“三多”要求,多给一些鼓励,多予一些指导,多教一些方法,既要下达“过河”的任务,更要切实指导帮助其解决“桥”和“船”的问题。全省上下齐心协力,就必定能做好我们的各项工作

不畏艰难向前走

(二○○五年六月二十日)

浙商源起于浙江独特的文化基因,源起于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突破,源起于浙江资源环境的约束。从这个意义上说,浙商也代表了浙江广大干部群众的创造精神、创新精神和开放精神。浙江之所以能够由一个陆域资源小省发展成为经济大省,正是由于以浙商为代表的浙江人民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正是由于历届党委、政府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大力支持,放手发展。浙商自草根中来,每一位浙商的成长都伴随着克难攻坚的拼搏,每一位浙商都有一部艰苦的创业史。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随着浙江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规模的日益扩大,我们在发展中又遇到许多困难,既有“先天的不足”,又有“成长的烦恼”,原有的一些优势正在减弱,新的矛盾又在产生。浙江的发展正进入一个关键时期,在这个关键时期,结构需要优化,产业需要升级,企业需要扩张,要素需要保障,环境需要保护,市场需要更大的空间,经济增长方式需要从根本上转变。面对产业升级的动力,企业发展的张力,要素制约和资源环境的压力,我们必须寻找新的出路,拓展新的空间。浙江的资源禀赋逼迫我们,浙商的走南闯北启示我们:浙江要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既需要“立足浙江发展浙江”,又必须“跳出浙江发展浙江”。同时,妥善处理“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关系,既为浙商走出去搭桥铺路,做好引导,又为浙商的回归搭建平台,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创业环境,使更多在外创业有成的浙商反哺家乡,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前进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包括浙商在内的浙江人民从来不怕苦,从来不畏难,这是我们不断前进、走在前列的不竭动力。

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习近平《之江新语》文章选登(二十二)

习近平之江新语:要“平安”不要“平庸”

2014101315:25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

理论学习要有三种境界

(二○○三年七月十三日)

著名学者王国维论述治学有三种境界:一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三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领导干部学习理论也要有这三种境界。首先,理论学习上要有“望尽天涯路”那样志存高远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静下心来通读苦读;其次,理论学习上要勤奋努力,刻苦钻研,舍得付出,百折不挠,下真功夫、苦功夫、细功夫,即使是“衣带渐宽”也“终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愿;再次,理论学习贵在独立思考,学用结合,学有所悟,用有所得,要在学习和实践中“众里寻他千百度”,最终“蓦然回首”,在“灯火阑珊处”领悟真谛。只有这样,各级领导干部才能做到带头学、深入学、持久学,成为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模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模范,学以致用、用有所成的模范。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

(二○○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领导干部要想真正在群众心目中留下一点“影”、留下一点“声”、留下一点印象,就要精心谋事、潜心干事,努力为人民多作贡献,而绝不能靠作秀、取宠、讨巧,博取一些廉价的掌声。

领导干部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党和人民把我们放在这个岗位上,这是对我们的信任,是赋予我们的责任,是给我们为党分忧、为国效力、为民尽责的机会。“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为“官”一任,就要尽到造福一方的责任,要时时刻刻为百姓谋,不能为自己个人谋。我们要坚持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统一,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恪尽职守,尽心竭力,讲奉献,有作为。既要多办一些近期能见效的大事、好事,又要着眼长远、着眼根本,多做一些打基础、做铺垫的事,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事,创造实实在在的业绩,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凡是为民造福的事一定要千方百计办好

(二○○四年二月二十七日)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也是衡量有没有真正学懂、是不是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标志。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说到底,就在于求真务实,狠抓落实。必须把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使之落实到制定和实施各项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始终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自觉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来检验自己的工作和政绩,做到凡是为民造福的事就一定要千方百计办好,凡是损害广大群众利益的事就坚决不办。

要“平安”不要“平庸”

(二○○四年五月十九日)

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既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又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改革开放的路线。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这是十分清楚的三者关系。正是从这三者关系出发,省委综合考虑经济、政治、文化诸多因素,从大的概念、大的范畴作出建设“平安浙江”的战略决策。发展始终是硬道理。不能以为我们现在强调“平安”,改革与发展就可以放松了;更不能以为在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影响“平安”的问题,就因噎废食,不事改革,不抓发展,“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当“太平官”。这样不是“平安”而是“平庸”,这样既不能保百姓的“平安”,也不能保“官位”的“平安”。对干部改革与发展的积极性,要坚决予以保护;同时,对干部因工作不负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要坚决予以追究。我们要的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方面都和谐稳定发展的“平安”,而不是无所作为的“平庸”。

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浏览次数( 2122 )】 【 】 【 】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