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丁谨之
浙江日报2016年6月7日01版
加入党组织,我并不是为了争名夺利,更不是为了当官。而是在党的教育下,使自己真正成为有用的人,能为“四化”建设贡献力量,这就是我的心愿。
——摘自钟杏菊的《入党申请书》
从牛皮档案袋里,抽出那份入党申请书,嵊泗县嵊山中心卫生院壁下社区服务站医生钟杏菊动作轻柔,生怕弄皱了边角。
36年过去,这份落款于1980年1月的入党申请书已微微泛黄,透过纸背,仿佛能瞧见当时风华正茂、执意回到壁下岛工作的钟杏菊,一笔一划,倾注着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期盼与渴求。
她说,已记不清当年伏案写下申请书的具体情形,但能肯定的是,这份申请书听过潮汐的歌唱、闻过海风的腥咸,写于距嵊泗本岛尚有3小时航程的壁下岛——她坚守40年的偏远一隅。
壁下岛,每年有三分之一时间因刮大风而“与世隔绝”,除岛上居民外,鲜有人踏足。1976年,钟杏菊从舟山卫校毕业,主动要求分配到壁下乡卫生院。那时,卫生院设施简陋、资金短缺,甚至无力采购药品。她掏出仅有的600多元积蓄,并四处筹款,到县城购置常用药,卫生院才得以正常运行。从此,她把家安在了卫生院,不分上下班、没有节假日,只要病人需要,随时出诊。“为了给人看病,常常一顿饭要停下三四次。”钟杏菊回忆。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日复一日的忙碌中,时任壁下公社书记的孔祥善询问钟杏菊是否愿意向党组织积极靠拢。“没想到组织对我那么肯定。”钟杏菊坦言,“我晓得只有工作特别出挑的人,才能申请入党”。
1980年1月,钟杏菊正式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于1981年光荣入党。“是人民信任我,是党培养了我。”她寥寥数语,诉尽深情。漫漫岁月中,钟杏菊没有辜负党和人民。
在强台风期间,为了抢救病人,她冒着生命危险,爬过没有护栏的跨海大桥;为照料突发肺炎的温岭渔民,她每天在家里做好饭菜,送到医院,除医药费外,不收分文;为提供更周到的医疗服务,她不仅帮助全社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还为岛上40多名60岁以上的老人、70多名患有顽疾的重点人群提供上门服务……
“我是医生,也是共产党员,为渔民看病是我的本分。”钟杏菊不善言辞,但以行动书写出来的忠诚,更有撼动人心的力量。
嵊泗县卫生局局长孙梅雪说,前些年卫生系统与社区结对,有的社区干部还叫不全居民的名字,钟杏菊却能叫出所有人的名字,说得出每个人的身体状况。
壁下岛的老百姓说,不知道“钟医生”是哪个,他们身边唯一的医生叫“杏菊”,是“阿姐”,也是“阿拉的自家医生”。
坚持,是最难兑现的诺言。这些年来,她也曾面对许多可以离开的机会。
1977年8月,钟杏菊被选派到嵊泗县人民医院进修,期满后,因表现出色获得了留院机会,她却选择了回归;1995年,她的编制调至嵊泗县妇保所,这意味着,只要想走就能随时离开,但她从没开过口;除多次放弃上调县人民医院的机会外,她甚至请缨到条件更艰苦的大盘岛驻岛行医。
2004年3月,壁下乡卫生院撤并入嵊山卫生院,跟钟杏菊相伴共事25年的一位同事也调走了。
为什么独自留下?她说,要对得起入党时许下的誓言。她还说,因为舍不得壁下岛的老百姓。“是党员就得为群众服务。”
蓝天会记得,大海会记得,40年来,她的尽忠职守,她的责任担当。
党的十八大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被诸多荣誉包围,钟杏菊淡然处之。她告诉记者:“做一名合格党员,就该吃苦在前,享受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