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2016年5月27日05版 作者:本报记者 张欢
焦守云,焦裕禄女儿,1953年生,13岁受到毛主席的接见,15岁入伍当兵,20岁当选为党的“十大”代表。现为焦裕禄干部学院名誉院长,几十年来一直将宣传焦裕禄的事迹与精神当成自己的责任和工作的一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曾评价焦裕禄精神,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永远是亿万人民心中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永远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强大思想动力,永远是激励我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
“我也在想,父亲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让我们过了50多年仍会为他流泪,仍在想念他、怀念他、呼唤他?”
1 “一个人的精神,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焦裕禄精神孕育形成在洛矿,弘扬光大在兰考”
记者:您的父亲焦裕禄对我们来说应该是“熟悉的陌生人”。那个披着外套、双手叉腰、笑望右前方的形象深入人心,他在兰考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但他毕竟离开我们这么久了,对他的了解仍然有限。
焦守云:提起我的父亲,大家马上想到“焦裕禄兰考除三害”。在兰考的日子确实是父亲一生中非常重要的阶段,但也是他工作经历中非常短暂的一段,他在兰考工作了仅仅475天就去世了。
父亲出生在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的一个小山村。从小逃过荒、要过饭,做过长工、打过短工。1945年,父亲参加革命,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随军南下,曾经在河南尉氏县还搞过土改。
他工作时间最长的是在洛阳矿山机器厂也就是“洛矿”,在那儿工作了9年,占其一生工作时间的一半。也是在这个厂,父亲完成了一个从小学生到大学生的深造过程。厂里把他作为选干生派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毕业后他又到大连起重机厂当了2年的实习车间主任。父亲学习回到洛矿以后,带领科技攻关队伍,还有工人师傅们,生产制造了我国第一台直径2.5米双筒卷扬机,填补了国家卷扬机科研项目的空白。从那时候起,国家就停止了进口卷扬机的历史。这是我父亲在工业战线做出的最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一个人的精神,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焦裕禄在洛矿工作的9年,是焦裕禄精神形成的重要时期,其孕育形成在洛矿,弘扬光大在兰考。确实是这样,洛矿是父亲成长、成熟的地方,他长期在工业战线和精密仪器打交道,养成了一个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态度,考虑问题特别周到、全面。父亲在洛矿工作的9年时间,是“充电”的过程,正是因为在洛矿充足了电,到兰考工作的一年多时间才能发光。
记者:这和我们印象中那个拼命苦干的县委书记不完全一样。
焦守云:我父亲不是傻大憨粗,不是只会艰苦奋斗苦干实干,他是个很聪明的人。他在做一件事情以前,一定要认真观察、反复思考,然后抓住主要矛盾。
到兰考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父亲认为,当时危害最大的不只是“三害”,因为“三害”从古至今都有,最大的问题是领导干部的精神状态——有一点办法的都想调出去,外边的不想进来。甚至有人说,兰考这么穷,这么破,干脆把它分给周边的几个县算了。
我父亲就说了,战胜困难最重要的是人的革命意志、革命品德。他提出了一句口号叫“干部不领,水牛掉井”。就是说如果困难的时候,我们的领导干部不走在群众前面的话,群众就会像一头水牛掉到井里了。水牛浑身都是劲,它找不着出口、想不到办法也是出不来的。他想用这个简单的道理告诉我们的领导干部,在这大灾大难面前,人民群众眼巴巴地看着县委,如果我们都挺不起腰杆,那群众怎么办?
看过电影《焦裕禄》的人都会记得这样一个镜头——大风大雪天,我父亲领着县委的干部到了火车站。大家不理解,县委怎么开会开到火车站去了。那时候因为兰考逃荒要饭的人太多了,所以国家每天给兰考一辆输送灾民的专列,输送到全国各地逃荒要饭,有的甚至根本没有目的,只要能要到饭,拉到哪儿都行,换句话说,只要离开兰考就有活路。专列一到,那些灾民们,大人喊小孩哭,大家拼命往车上挤,挤上去就是一条生路啊!我父亲沉重地对大家说,你们看看,我们的乡亲背井离乡去逃荒,我们有责任啊!如果在家有饭吃,有衣穿,谁还会背井离乡去逃荒啊?我们的工作没做好,应该感到羞耻和痛心!我父亲通过这样的方法来统一大家的思想。
“看着老百姓逃荒要饭吃苦受罪,我的心比刀剜还疼”,这是他经常讲的一句话。逃荒要饭都是我父亲经历过的,所以他非常能体恤百姓的疾苦。也因此,他对自己提出了要求,就是县委书记要善于当班长,不但要能干,还要会领。
兰考很多沙土地,比沙土地更可怕的就是沙丘。这些沙丘不是死的,是活动的。兰考刮大风的时候,沙丘会跟着,风往哪刮它就往哪滚动,风停了,它们就在那片区域形成新的沙丘。凡是风沙走过的地方,刚播的种被刮出来,刚抽的苗被连根拔了,要成熟的庄稼也全被沙丘压死,非常可怕。父亲多次观察兰考的地质,也曾询问很多老农,但大家都苦无良策。有次他在村边散步,发现一个年轻人去上坟,觉得很奇怪,因为兰考风沙大,大多数坟头都留不住,但这个年轻人的祖坟却有坟头。父亲赶紧过去问他用的什么方法。年轻人说,就是把坟头用胶泥封住,然后再培上黏土,再种上草,这样坟头就保持住了。我父亲听了眼睛一亮,觉得坟可以封,沙丘不也行吗?他还给这个计划起了个名叫贴上膏药、扎上针。我父亲的语言都很形象、生动。
2 “父亲不是个苦行僧,他是一个会创造生活、享受生活,有乐趣的人。但是在兰考,他舍弃了一切爱好”
记者:焦裕禄在大家心中是县委书记的榜样、是人民的好公仆,在您和家人心中他是个怎样的人?
焦守云:父亲生得高高大大,非常英俊,可以这样说,我觉得饰演过我父亲的演员都没有他长得英俊。这不是女儿看父亲越看越顺眼,我父亲在我母亲眼中那也是非常高大帅气的。
我父亲非常有魅力,他不单高大英俊,而且多才多艺。在小学他就参加了学校的乐队,那时候叫雅乐队,他学二胡,是“童子功”。他在南下工作队的时候,也是文工团员。不但会拉二胡,他还会唱,是一个很好的男中音。当时南下工作队边走边演,他在大型歌剧《血泪仇》里演男一号,这是影响仅次于《白毛女》的一部大型歌剧,演歌剧可不是像我们唱唱歌就行,什么都得会。看过那戏的老人家都说,你父亲的《血泪仇》演得我们在下面直抹眼泪。
我父亲还很善舞,我说的是交谊舞。他为什么会想学这个呢?那时候的洛矿有苏联专家支援,进口的机器大部分也都是苏联机器,他突然萌生了要学俄语的念头,以便向苏联专家请教问题。他去跟翻译学,这个翻译特别逗,说“你山东人舌头不灵光,你看普通话你都不会说,你还学俄语。但我教你,你找一个鹅卵石含到嘴里,没事你就用舌头绕它,把你的舌头磨一磨,磨灵活一点”。我是不相信,但我父亲最后把舌头都磨肿了,也没有达到他快速说好俄语的目的。
我父亲又想,那我直接跟苏联专家学。就我父亲那点俄语水平,和苏联专家没法对话,只能偶尔蹦出个单词来。苏联专家说上班我们不能教你,下班我们要去跳舞,也不能教你。我父亲一想,不就是跳舞吗?你们能学会,我为什么学不会?他又有那个基础,也有一颗年轻人追赶的心。他就找我母亲练。我母亲一米六四,瘦瘦挑挑的,他们两个就在一起跳舞,很快成了厂里非常般配、引人注目的一对。等和我母亲练到不踩脚了,他就去找苏联专家跳。苏联专家都很佩服,说没想到你一个拉牛尾巴的人,舞还会跳得这么好。
所有年轻人喜欢的事情,他都喜欢,像打篮球,那会人家都说如果这场篮球缺了老焦,很可能打不赢。他还爱钻研,爱写文章。在大连起重机厂时,给他们的厂报、广播电台写了很多文章。父亲这辈子最好的一件衣服,就是母亲用他的稿费买来的。当时李雪健老师演我父亲时穿的衣服,前后都是大补丁,前胸、后背、屁股都有补丁。我母亲就说,其实你父亲那时候还是比较讲究的,他的衣服旧是旧一些,就袖口、领口有补丁。我母亲还说,你父亲不是个苦行僧,不是说他就是好吃苦,就是好受罪,就是不享福,他是一个会创造生活、享受生活,很有乐趣的人。他讲话非常幽默,你想他去兰考的时间不长,就成了出了名的顺口溜大王,他下乡的时候,农民都想跟他对两句。
但是在兰考,面对当时的那个情况,他舍弃了一切爱好。
我母亲一辈子都崇拜我父亲,生前对我父亲那么好,我父亲去世后的几十年,我母亲几乎住到哪儿就把我父亲的遗像搬到哪儿,让我父亲一直陪伴着她。她对我们说,你们兄弟姐妹六个,哪个都比你们父亲条件好,但哪一个还都比不上你们的父亲。她说你们父亲有两个特点,第一是聪明,第二是刻苦。聪明是天生的,刻苦是他后天修炼的。
3 “父亲是一个贫穷的父亲,但他给我们焦家子孙留下了精神金矿,祖祖辈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记者:焦裕禄给我们留下了至今仍闪耀的“焦裕禄精神”,但他离开的时候,您才11岁,作为父亲,您觉得他给你们留下了什么?
焦守云:父亲临终前跟我母亲说,“俊雅,咱们生活这十几年来,你跟着我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罪,我对你的承诺也都不能实现了。我走了以后,你就更辛苦了,咱们有两个老人你要好好孝敬他们,给他们养老送终;还有六个孩子,你要把他们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有一条你得记住,我死了以后,组织上会给你适当的照顾”,我父亲刚去世的时候,我们没有参加工作的孩子,每人一个月有9元的抚恤金。“其他的事情,你一定不能随便伸手,向组织要钱,要东西,要补助,要救济。”
这是我父亲跟着我母亲最后的约法三章。这是他不爱我母亲,不爱我们这个家吗?绝不是!这人要规矩,他活得规矩,死得一样规矩,活着不搞特殊化,死了也不允许搞特殊。
说实话,那个时候我们兄弟姐妹几个都小,不懂得什么叫家风,就知道父亲对我们的要求很严。现在看来其实也很简单,第一,教育我们从小热爱劳动,不能不劳而获;第二,要艰苦朴素,不能跟别人比吃比穿,要比就比学习、比进步; 第三,领导干部的家属、孩子不能搞特殊化。
当年我大姐毕业以后要工作,母亲就问父亲怎么安排,父亲说有三项工作可以做,你们挑。他说第一个可以留在县委打扫卫生,打扫厕所。我母亲一听,说亏你想得出来,叫你姑娘在你眼皮子底下掏厕所,不行不行。我父亲又说那就让她当理发员,学一门技术。我母亲说一个大姑娘天天给人家剃头那不好。我父亲又说,这两个不行,还有一个就是去食品加工厂当工人。我母亲一听当工人还行,戴着工作帽,穿着背带裤,咱们工人有力量,挺好。报到那天,我父亲专门领着我姐去的,说是个食品加工厂,其实连个手工作坊都不如,就是腌咸菜,造酱油,再挑出去卖。我父亲特意给厂长交代,我把姑娘搁到你这是参加劳动的,一定不能让她在办公室。
繁重的劳动这一关我姐姐都过了,但让她受不了的就是面子——要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地卖酱油和咸菜,碰见熟人、朋友,她都觉得抬不起头。大姐哭过、闹过,使小性子不吃饭、罢工,什么招都使了,不行!我父亲说,别人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就因为你是县委书记的姑娘?有一天我父亲就对大姐说,小梅,爸爸今天事不多,陪你去卖酱油吧。他说爸爸小时候卖过油,可以教你怎么挑担子不磨肩,怎么吆喝能把东西赶紧卖出去。那天我姐很高兴,心想爸爸跟着我,看谁还笑话我。她看着父亲很自如地挑着担子吆喝着卖酱油、卖咸菜,丝毫没有不好意思的样子,我姐突然反应过来了,爸爸是县委书记都不觉得丢面子了,我什么都不是,有啥丢面子的。那天我姐就说,爸爸你回去吧,我以后再也不闹了。那段时间对姐姐一生都有很大的影响,姐姐现在在开封生活,经济情况不太好,她孩子多,下岗、待业的都有。如果姐姐去找领导,请他们给孩子安排工作,也不是件难事,但我们姐妹之间有个共同的约定,就是要守卫好父亲这面旗帜,就算不能为父亲争光,但也绝不能给他抹黑。父亲是一个贫穷的父亲,但他给我们焦家子孙留下了精神金矿,祖祖辈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4 “天上一颗星照着地上一个人,如果你是一个好人,你那颗星就亮,如果你不是个好人,你那颗星就发暗”
记者:您刚提到了家风,父亲的严格要求和言传身教树立了焦家的良好家风,一直感染影响着焦家后代,那又是什么一直影响着您父亲,让他最终能成为世人心中永远的丰碑?
焦守云:前面我说到父亲出生在淄博市博山区的一个小山村,这个地方是孔孟之乡,也是我们的大孝之乡,非常重视孝道。像我父亲看到穷苦人家的老太太,他就喊娘。可能有些人奇怪,怎么就喊娘了?喊娘是他们那个地方的一个习惯,也是我父亲的一个习惯,这一声娘一喊,那就是自家人了。他经常跟其他领导干部说,我们要做人民群众的儿子,还要做孝顺的儿子。有了这种想法,自己的儿子为自己的娘做事,难道还讲条件?除非你不孝顺。
我作为电视连续剧《焦裕禄》的总策划,试着写了主题曲《喊了一声娘》,就是我根据对父亲这一生的了解和理解找到的切入点。小时候他的父亲死得早,是娘把他养活大的。我这样写,“小时候我喊了一声娘,山也应来水也响,脚下的路啊步步要走稳”,因为我们那出门就见山,这是娘教他学走路的情景;“出门时我喊了一声娘,娘抻平我的旧衣裳,娘啊娘啊,你的话记心上”,那时候家里穷,衣服很破,我奶奶就经常跟两个儿子说,我们穷,不是我们的错,我们出去走路,要把头抬起来,我们的衣服破也不是我们的错,但是我们要把它洗得干干净净的,所以出门进门,奶奶都拿着小笤帚,给我大伯、我父亲身上扫扫灰尘;“长大后我喊了一声娘,天也阔来地也广,人生的路啊步步留脚印,有娘我就挺脊梁”,这描述的是参加工作以后,这个娘就是我们的人民群众,我父亲觉得脚下的路都会留下脚印、留下痕迹,人民群众给他撑腰,支撑、支持他,他就可以挺起脊梁来做事;“回家时我喊了一声娘,娘抚平我的痛与伤。娘啊,娘啊,你的嘱咐永不忘”,这个回家就是回到老百姓家,特别是我父亲病重以后,老百姓都会问“你怎么黑了”“你怎么瘦了”“你脸色怎么这么不好”,这老百姓的一声一声问候,就抚平了我父亲的病痛,在这个时候他又想起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娘,又想起了娘的嘱咐,什么嘱咐?我奶奶没有文化,是一个小脚老太太,但是她懂道理,她这样教育孩子,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钉,好男儿就要有担当。这是我奶奶经常对我父亲讲的话。她说天上一颗星照着地上一个人,如果你是一个好人,你那颗星就亮,如果你不是个好人,你那颗星就发暗,或者说天上没有你那颗星,地上不承认你这个人。这就是我父亲从小受到的教育。地方文化的教育和娘的教育让我父亲从小就有了强烈的担当意识。(本报记者 张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