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出版联合集团-万象城官网

万象城官网
| | 联系万象城官网 |
 
万象城官网
集团要闻
党群工作
下属动态
媒体报道
内部新闻
领导批示
招标信息
您所在的位置:万象城万象城官网首页 > 集团动态 > 党群工作
“东风送我飞向前”——记阎肃的追求之路
发布时间:2016-06-07


本报记者 陈原
《人民日报》(2015年11月26日09版)


  阎肃曾多次总结自己的人生经验,并归纳出“四悟”。其一是要想甜,加点盐,也就是说生活不会亏待谁,但也不会过于眷顾谁,今天吃了一斤糖,没准儿明天就有一斤黄连在等着,所以一定要养成吃苦耐劳的习惯。其二是把握好人生四要素,即天分、勤奋、缘分、本分。其三是永远怀有一颗童心。其四是要学会爱。
  这“四悟”基本道出了阎肃追求之路的特点,他从来不怕吃苦;他有天分,但特别勤奋,人又本分,而且缘分不浅;他一直被人称为“老顽童”;他始终满怀着一颗大爱之心。
  时代提供大舞台
  阎肃出生在河北保定,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他随全家逃难到重庆,进入一所天主教修道院的学校学习,当修道院准备推荐他精修深造、作为未来的神父培养时,他却选择了报考重庆南开中学。在中学读书时他读过《共产党宣言》《新民主主义论》,在重庆工商大学求学时又加入了中共外围组织,投入学生运动。1952年,已经是西南团工委青年艺术工作队宣传员的阎肃,两次赴朝鲜慰问志愿军。头天他还看到的一张张年轻面孔,隔天就成了一具具遗体,而且山岗上的一座座墓碑无不朝着祖国的方向。阎肃的心灵被震撼了,他伫立在墓碑前做出了一个重大选择:我要当兵去!
  果然,朝鲜归来,阎肃就加入西南军区青年文工团,穿上了军装,还入了党。“从此,我的人生和艺术才有了可以扎下深根的精神沃土。”阎肃这样回顾自己的人生选择。
  1955年,西南军区青年文工团撤销,他被编入空政文工团,一干就是60年。这60年里,阎肃的文艺创作道路是从当兵开始的。1959年春节刚过,团领导就找他谈话,让他下连队当兵去。在连队他才明白原来自己还不懂得什么才叫一个兵,于是,学打背包、集合、操练,跟着老兵学当机械兵,擦飞机、充氧、充冷、充气、加油。
  原本以为这下与文艺该分开了,可正是这当兵的经历让他写出了成名作。一天傍晚,眼看别的飞机都回来了,可阎肃所在机组的一架飞机却迟迟不归,大家伫立在晚霞之下,盯着天空。此情此景让阎肃当兵的积累化于笔端,《我爱祖国的蓝天》歌词喷涌而出,同在连队当兵的羊鸣拿去谱曲,然后寄回了文工团。两位青年万万没想到,这首歌很快就传遍了空军的军营。阎肃后来回忆说,正是他当兵后产生的那种感情,正是那个年代对保卫祖国、建设空军的浓浓气氛,才有了他的艺术遐思。
  时代为阎肃提供了可以施展才华的大舞台,而阎肃也紧紧把握住了时代的精神内涵。上个世纪60年代创作的歌剧《江姐》,90年代初创作的歌剧《党的女儿》,就倾注了阎肃对那个年代的深刻思考。80年代,电视剧《西游记》的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传遍千家万户,“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你说这是唐僧师徒取经的写照,没错,但在那个时代,很多人都将这几句歌词看作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人的心态。《风雨同舟》写的是抗洪救灾,《军营男子汉》写的是商品经济大潮下军人的应有形象。时代,让阎肃的歌词一首接着一首被广为传唱。
  名人即明白之人
  “名人即明白之人”,这是阎肃的名言,什么叫明白呢,阎肃回答:对上不伸手,周围拉紧手,工作有一手。
  阎肃不但讴歌英雄、书写军营,在他的追求之路上也始终以英雄为榜样。尽管他从来没担任过什么要职,按他的话说,其实连小官也没当过,却一向以党员、军人的高标准来要求自己。从毛主席、周总理开始,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都曾接见、赞扬、勉励、关心过他的创作,让他如沐春风,但他没有以此为炫耀的资本,更不借此向组织要这要那。今年9月14日病倒后他还一再叮嘱孩子,千万不要向组织提一点点要求。无论做什么事,他从来都遵守党的规矩、军人的纪律,只要外出,他第一件事就是向团里请假,回来后马上销假;每月领到薪水的第一件事就是缴纳党费。
  “我就是个平凡人,我最喜欢沙僧,任劳任怨。”阎肃家里的茶几玻璃板下有一张发黄的黑白照片,上面是个胸前挂着大红花的小伙子,一脸腼腆样,这是阎肃参加工作后获得的第一个荣誉,而原因是他拉大幕、管汽灯、跑龙套认真负责,任劳任怨。阎肃谈吐字正腔圆、嗓音浑厚,经常被人请去登台朗诵,友情出演。2009年,空政文工团排演舞蹈诗《我们的天空》,中间有几段朗诵,导演想起了阎肃,他二话没说,赶到现场,反复录制了两天, 结果却被认为效果不佳,换了下来,但阎肃闻后哈哈一笑:那当然是用好的哦!
  别看阎肃平时嘻嘻哈哈,对别人总是能发现长处,但在关键问题上从不让步,这也是他的明白之处,而大家也都在重大问题上请他把关。“空军有个阎老肃,说好说坏都算数。”这是军内文艺家的一句顺口溜。他曾多次当面批评一些演员:再唱不好就别唱了。“在文艺评奖和晚会筹划中,对有的作品,他也绝不让步,说什么都没用,非拿下不可,还因此与别人争执起来。不过,事后该喝酒喝酒,该是朋友还是朋友,公私分明。” 海军词曲作家付林这样回忆。
  大任在肩 不辱使命
  1989年,阎肃与作曲家羊鸣写过一首歌曲《天职》,传遍军内外,这部作品饱含了他对当代中国军人的期待。在阎肃的眼里,为党创作、为国家创作、为军队创作、为人民创作,就是自己一生的追求,更是天职。身为空军的一员,为了写出空军的风采,他几乎跑遍了空军的所有部队、机场、哨所,一路留下了不计其数的团歌、营歌、连歌。
  2009年,年近80岁的阎肃参加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的主创队伍,任文学部主任,“一路发烧般走过来,始终热度不减,精度不减,大任在肩,必须不辱使命。”不辱使命,这句话发自阎肃的肺腑,让他每次都圆满完成了自己的天职。
  2013年,阎肃已经83岁,但他在总政举办的“强军战歌”征歌中依然有两首作品问世。他与作曲家印青共同完成的《当兵前的那个晚上》取材于新兵入伍前父亲的叮嘱,节奏明快、铿锵有力、充满朝气。“他是老党员、老军人,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对党、国家、军队的重大决策和重大事件,无不知晓,从不脱离时代,但同时又拥有一颗童心。”与阎肃合作20多年的印青这样评价他。
  由于他的高度政治觉悟和高超的艺术把握能力,30多年来,重大文艺活动都少不了阎肃,一个充满智慧的点子、一个包含深厚学养的提议,常常可以将策划中出现的难题顺利化解。
  在人生道路上、在文艺创作中、在为兵服务的日日夜夜里,阎肃一直认为他的进步属于党的关怀、军队的培养、民族文化沃土的哺育,而社会的发展,则是他永不止步的东风。“我爱祖国的蓝天,晴空万里阳光灿烂,白云为我铺大道,东风送我飞向前。”这是《我爱祖国的蓝天》的第一段歌词,阎肃描述的是他所深爱的空军,其实,也预见了他自己的追求之路。

【浏览次数( 1446 )】 【 】 【 】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