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体育场路繁华而喧嚣,坐落其中的浙江人民出版社并不惹眼。但在地方人民社竞争激烈的“战场”上,它的表现却只能用“霸气”二字来形容。
阅读方式变迁,图书零售走低,阅读日益边缘,在绝大多数出版人谋划升级转型之际,浙江人民出版社却在近些年交出了让人近乎难以置信的主业答卷:在员工60人
左右的情况下,2013年销售码洋达到3亿,利润超1500万元;2015年销售码洋将达5亿,利润突破2500万元。相比部分体量相似的地方人民社对于
教材教辅板块的“重度”依赖,直面市场的浙江人民出版社凭借时政、财经及文史三大板块,趟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
“坚持专业出版之
路,创造有价值的阅读”是浙江人民出版社社长何成梁秉承的发展“要诀”。面向“十三五”,这位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近乎以一己之力“再造”了浙江人民社的掌
舵人有着清晰、理性的目标。“持续、平稳、健康发展,是浙江人民出版社今年提出的口号。在保持原有优势的同时,我们还将加强对于学术出版的关注,并继续积
极探索与国内优秀民营策划机构的合作,争取‘十三五’的时候再翻一番。”何成梁说。
三大板块“所向披靡”
尽管已经转企,浙江人民社却有着明晰的规划,坚持自身出版定位,不跟风,不逐流,在专业出版的道路上大步向前。据何成梁介绍,浙江人民社将自己出版的专业领域定为三个方面:时政、财经、文史。而其中时政图书和财经图书的市场影响力,浙江人民社在地方人民社中均名列前茅。
“对于时政类图书,浙江人民社的目标是‘做特’,”何成梁告诉《出版人》。的确,包括《之江新语》、胡鞍钢“解读中国”系列等一系列优秀作品各具魅力,在时政类图书市场中构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而在财经板块,浙江人民社的表现同样强劲。“从进入新世纪以来的《大败局》的畅销开始,浙江人民社在这个版块的市场中便没有缺位过。”何成梁指出。《大败
局》发行上百万册,2012年出版的《大数据时代》累计发行120多万册,这一串串令业界侧目的数字也都与浙江人民社对于财经类图书“做大”的定位十分契
合。
对于文史类图书,浙江人民出版社提出的口号则是“做强”。浙江人民出版社总编辑叶国斌告诉《出版人》:“近年来,人民社出版了包括《明
朝那些事儿》《周国平全集》等一系列既有分量又被市场充分认可的畅销书。《许倬云谈历史》《父亲南怀瑾》“季羡林自选集”等优秀作品也将分别在各自领域掀
起波澜。”他说。
《大数据时代》
领跑地方人民社
根据中国出版传媒商报·东方数据,截至今年上半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市场占有率达到0.69%,在地方人民社中排名第一。“尽管和人民出版社还有较大差距,但在没有大量教材教辅的情况下,做到这点已实属不易。”何成梁说。
从2011年以社长身份到任浙江人民出版社,到如今带领该社近乎完成了翻两番,何成梁的掌舵秘诀是什么?“为了在社科类板块有所作为,我到任后便制定了三大产品线的发展路径,从这五年的发展来看,我的目标基本达到了。”何成梁说。
据了解,2011年上任之初,何成梁便马上组织社里主要力量,进行产品和选题的研讨,并帮助浙江人民社于当年11月份就进入商报·东方数据的社科类单品种码
洋贡献率的全国前十,并保持至今。而从2013年的1月份《大数据时代》畅销之后,浙江人民社更是在全国出版社图书单品种码洋贡献率前十位的宝座上“坐”
的稳稳当当,不论从哪个维度来看,都在地方人民社中一马当先。
“我们前四年秉承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何成梁指出,但随着“地基”的加大,如何保持优势成为关键所在。“今年我们提出的口号是,持续、平稳、健康发展,争取‘十三五’的时候再翻一番。”他说。
《1800年以来的中英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