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苏江元 彭典
《之江新语》责任编辑、浙江人民出版社副社长虞文军。
“《之江新语》重印以来销售为什么一直很火,我认为有三点,一是文章接地气,好读。二是能在书里找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执政理念。三是有很多传统文化在其中彰显。”10月16日,在首届孔学堂·国学图书博览会“《之江新语》赠书仪式暨出版报告会”上,《之江新语》责任编辑、浙江人民出版社副社长虞文军在接受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专访时说,浙江和贵州从历史上到现在一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向贵州赠送习近平总书记的著作,是希望贵州在发展中能够借鉴一些浙江的经验,因为书中既有总书记的执政思考,也有浙江经济发展的脉络痕迹。
古为今用
在《之江新语》里,传统国学内容随处可见。“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引用郑板桥的对联,他在文章中说:“要开门见山,直截了当,讲完即止,用尽可能少的篇幅,把问题说清、说深、说透,表达出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
虞文军说,从书中看,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学的学习非常有系统性,引用的文字有孔子、老子、孟子、庄子、韩非子、诸葛亮、范仲淹、顾炎武、王国维等先哲的名言,还有杜甫、白居易、苏轼、陆游、杨万里、于谦、郑板桥等诗人的诗句,有《礼记》《左传》《战国策》《史记》中的章句,也有费孝通、季羡林等学者的阐述。
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虞文军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学智慧中吸收养分,和工作实践结合起来,才会有那么多喜欢国学的读者。
通过阅读《之江新语》,可以看到一条执政理念的清晰脉络。“从‘平安浙江’到‘平安中国’,从‘美丽浙江’到‘美丽中国’,从‘法制浙江’到‘法制中国’,从干部‘慎独’到现在的‘反四风’,这些都是一以贯之的。”虞文军说,这说明,在浙江任省委书记时,习近平就开始思考更深层次的政治治理方略。
《之江新语》非常好读,接地气。虞文军说,“之江新语”是当时《浙江日报》开辟的一个特色栏目。从2003年2月25日至2007年3月25日,在近1500天里,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这个专栏上共发表短论232篇。
之江是浙江母亲河钱塘江下游一段的别称,栏目名称“之江新语”,作者笔名“哲欣”,其中深意是希望浙江改革创新,锐意进取。
虞文军说,到2014年,书的发行量已经达到138万册。
“一本书的畅销既取决于作者的身份,也来自于文章的可读性。” 虞文军说,《之江新语》语言自然、文风清新、角度新颖。“人无压力轻飘飘”“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等“大白话”接既接地气又有个性,篇幅基本上控制在四五百字,最短的才100多字,就像如今网民爱看的“微博体”。
山水相连
10月16日,浙江出版集团向贵州赠送1000册《之江新语》,赠送对象为文朝荣似的好支书、乡镇工作人员、文化工作者和高校师生。
为什么向贵州赠书?
虞文军说,贵州和浙江,历史上一直山水相连。最先是大哲学家王阳明架起的桥梁。王阳明用三年时间在贵州龙场驿创立了“知行合一”的心学体系,后来成为影响中外的东方哲学代表。抗日战争时期,浙大西迁到贵州湄潭,在艰苦的环境里开展教学活动,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被称为“东方剑桥”。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和贵州两地商贸往来频繁,干部交流逐渐增多。
虞文军说,书中的观点以及浙江的发展理念和思路,也可以带给贵州一些启示。在《之江新语》中,232篇短论划分为党建、经济、社会、法治、三农、文化教育和生态七大主题,党建是作者谈得最多的主题,其次是经济。而在党建主题中,反腐倡廉又是习近平勤于论述的话题。在经济主题中,习近平则不断强调“腾笼换鸟”和“凤凰涅槃”。
创新国学
国学如何传播?虞文军认为,一定要结合时代特点和区域特点进行。
“很多现代人不去看国学书,不是国学不好,而是很多古文很难普及。”虞文军说,可以吸取国学的精华,有策略地进行传播,比如《之江新语》中,就恰如其分的引用了很多国学文化。
虞文军认为,贵州举办首届孔学堂·国学图书博览会,抢占了国学市场的先机,抓住了社会和市场的热点,如果结合地方文化——阳明文化做深做透,前途不可限量。
“一个地方经济发展得好,和地方文化有很大关系。”虞文军说,以浙江为例,浙江国学出版除了一些经典国学,还一直围绕当地的历史文化、名人进行深度挖掘,形成浙江国学体系。
结合孔子学院在国外的传播,虞文军说,文化的推广与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特别是经济发展有很大关系。从现代看,把文化通过影视等进行软传播,效果会更理想,比如美国电影里的国家精神、韩剧和日本动画片里的东方孝道和美学等,很容易感染到观众,能够给国学的传播带来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