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人:杨红樱
采访人:李虹(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文学博士)
李虹:先问一个小读者最想知道的问题,您创作《白雪公主小剧团》的灵感是怎么来的?
杨红樱:应该有10年了,那时上海一个教育家办的学校要举办读书节,在孩子中做了一个调查:读书节的开幕式上,你最想见到哪位作家?很多孩子投了我的票,我就被请去了。我参观其中一个班的阅读活动,同学们正在表演马小跳的一个故事《猪和狼的辩论会》,虽然这个故事是我写的,但当时我还是被深深地吸引了。
李虹:是什么吸引了您?
杨红樱:小演员朴素自然的表演,把故事中的人物演活了。倒不是说这几个小演员有多么高的表演技巧,而是他们对故事有自己的理解,把自己融进了角色里。看戏的同学也深深地入戏了,台上台下互动十分热烈,效果出奇的好。老师告诉我,这出戏完全是同学们自编自导自演的。
李虹:可能正因为是孩子们自编自导自演的,才有原汁原味的效果吧?
杨红樱:那时全国的孩子都在读马小跳,也兴起了“马小跳校园剧”的热潮,我在深圳、南京、成都的学校,都观看过孩子们自编自导自演的戏。他们既对原著故事有很到位的理解,又有自己全新的诠释。后来,在我的家乡成都举办了首届全国马小跳校园剧大赛,因为是一个全国性的赛事,评委都是成人,评判的标准是成人的标准,于是就成了成人编、成人导、孩子演,自然是少了童趣,失去了原汁原味。
李虹:这就是您在这本新书里,写到《白雪公主》这场戏时从导演到演员,从团长到服装、道具、舞美,都要由孩子来担任,最后,连戏剧节的评委也要由孩子来担任的初衷吗?
杨红樱:只有让孩子来当评委,这种由孩子自编自导自演的戏,才能得到公正的评价,孩子们的各种能力才能得到充分体现。儿童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编成戏,演戏的是儿童,看戏的是儿童,评戏的也是儿童,让参与者在自我表达中了解世界、培养健全人格、进行有效学习,而不在于训练舞台演员和对完整作品的呈现。
李虹:您曾经做过7年的小学语文老师,您当年给孩子们上阅读欣赏课时,经常让孩子们自己来表演,在30多年前,这种教学理念还是很超前的。
杨红樱:那时年轻,还谈不上什么理念,主要得益于我的童年经历。我小时候是个很爱读书的孩子,那时的儿童读物非常少,好看的故事总是看了又看,然后编成戏来演,床作舞台,蚊帐当幕布,乐此不疲。我记得我演过《白雪公主》《豌豆公主》《卖火柴的小女孩》《马兰花》,我认为爱演戏是孩子的天性,把演戏作为培养儿童阅读兴趣,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所以我为孩子们选择课外读物,有意识地会选择形象鲜明、适合角色表演的文本。他们要进入角色,首先要读懂作品,通过对作品的理解表演出来。
李虹:在您看来,孩子演戏已不是一种简单的娱乐、简单的游戏?
杨红樱:戏剧是对孩子进行美学教育和情感教育的最佳艺术实践活动,我鼓励孩子自编自导自演,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模仿能力、表达能力都能得到综合体现,我甚至鼓励幼儿参加演戏,比如,我在一个幼儿园观看根据我的童话故事改编的童话剧《鸭妈妈孵鸡蛋》,7个鸡蛋就是由7个幼儿扮演的,表演孵蛋的过程,需要他们很长时间蹲在鸭妈妈的身边一动不动,如果没有对故事的理解,没有丰富的想象,没有专注的品质,那么小的孩子是根本做不到的。
李虹:在这本新书中,您也充分地发掘您笔下人物的自身潜力:平时说话结巴的张达,成功地扮演了全靠台词传递真相和智慧的魔镜;为了扮演彪悍威武的猎人,懒散的唐飞以惊人的毅力成功瘦身;全校闻名的淘气包马小跳,竟能将英俊潇洒的王子演得“惊翻全场”。恰恰因为人物自身条件和角色之间的距离,戏里戏外,故事情节妙趣横生,幽默诙谐。
杨红樱:其实,在戏里戏外的故事冲突中,马小跳他们以一种健康的方式宣泄了情绪。他们在丰富多样的角色里,深刻体会他人的人生经历,体验角色的喜、怒、哀、乐、愁。情绪的正当宣泄、情感的真实体味,有助于儿童情感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