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万象城万象城官网首页 > 行业资讯 > 相关资讯
发布时间:2009-02-25
金融危机造就的经济严冬仍在继续,如果此时还能有某个产业以塞翁自居,暗地庆幸,视今冬为明春的先声,而紧锣密鼓地筹备革命,意欲提前吹响颠覆旧秩序的号角,那一定是电子书。
近日,亚马逊在纽约举行记者会,正式发布其手持电子书阅读器kindle的第二代产品kindle2,较其第一代,它有多项重大改进:更轻,更薄;采用3g无线上网,下载图书速度更快;16级灰度显示,使文字和图片更清晰,也更近于真实纸张的阅读感受;电池寿命亦有25%的提升;更大的容量,可存储1500余本电子书,更快的翻页速度,提升了20%;同时新加入了文本朗读功能。 第一代kindle推出一年来,已经销售了至少50万部,甚至超过了苹果公司的新型手机iphone上市头一年37.8万部的销量。kindle2无疑有更为强大的功能,以及更漂亮、时尚的外貌。分析家指出,kindle2的畅销指日可待。 亚马逊的发言人亦于稍早前宣称,该公司将向手机用户提供kindle版的电子书。目前在亚马逊网店,可购的kindle电子书已达23万种,包括绝大部分《纽约时报》畅销榜的上榜图书,以及多种报纸、杂志。 此前数日,网络搜索引擎巨头google也宣布,将开发自己的电子阅读器硬件,并同时推出手机版的图书搜索服务。这意味着,google现有的150万本免费扫描图书,将很快可以通过新的手机阅读软件到达用户手中。 出版业没死,正在进化 进入21世纪后,出版业始终增长缓慢。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金融危机波及,跨国出版巨头遭到重大打击,纷纷采取裁员和冻结薪金的办法,以紧缩开支。西蒙和舒斯特、麦克米兰、哈泼柯林斯、道布尔戴、休顿米弗林·哈考特对员工多有遣散,兰登书屋亦被迫进行大幅重组。连锁书店鲍德斯被破产流言包围,美国头号书商巴诺亦实行了该店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裁员,在总部削减了100个工作岗位。美国出版业的头号杂志《出版商周刊》已发布悲观预言,指2009年将成为“出版业几十年来最糟的一年”。 情况如此之坏,仍有人从中看到生机。2月2日出版的《时代》杂志,罕有地以长达三页的篇幅,刊出了该周刊头牌书评人列夫·格罗斯曼(lev grossman)论及这场革命的文章,称,出版业没死,而是在进化。 格罗斯曼说,这进化如此剧烈、全面,以至于我们也许无法辨清它何时才能完成。文学阐释世界,反过来被世界决定。我们正在经历18世纪初以来最大的经济和技术变革,小说亦难保旧颜。它之所以有现在的样貌,不完全是因为前辈笛福、塞缪尔·理查森和菲尔丁等人一时兴起,不约而同地决定了我们应该就虚构的人物读长长的故事。事实上,200年前印刷术的进步和社会财富的增加,提供了长篇小说大批量生产的物质条件,城市中产阶层的扩大许之以庞大的读者市场,资本主义的繁荣则保证了有效的营销。现在,小说将再次进行自我更新,或将变得比以往更便宜,更不羁,更多的废品,更民主,也更五彩斑斓。 出版业现行的运行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一百年来,稿酬支付和发行方式几乎一成不变,已无力应对今天处在大变动之中的世界格局。在网络上,一种新的写作、出版、发行和阅读方式正在出现,其结果很有可能是出版商遭到抛弃。“无需印刷,无需物流,没有预付稿酬,出版业也许照样能生存下去!”格罗斯曼写道。 在美国,已有少量在传统的经理人和出版社处不断碰壁的作家转而尝试自行出版,并结出名财两丰的硕果。《时代》周刊的文章列举其中了几个成功的例子,其中名头最响的,要数魔幻小说《伊拉龙》的作者克里斯托弗·鲍里尼,他乳臭未干时便以自行出版投入市场,结果轰动世界。鲍里尼绝非孤例,现在,有越来越多自行出版的无名作家打入了《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榜。 理论上而言,出版社好比看门人,行文学过滤之责,只有最好的作品才能走入市场。但是,天才也可能被过滤掉,永远被拒之门外。过去他们会一辈子被埋没,至死不能得志。今天,网络的出现给所有有志于文学事业的天才提供了新路,使所有人,而不仅仅是出版社的编辑老爷们成为评判者。这不仅仅是一场技术革命,同时也是一场文化革命!广大的人民才是流行风尚的创造者。 老的出版体系堂皇,严谨,成本高昂。新的出版方式便宜,良莠不齐,不受纸张、资本和精英的控制。如果将传统出版业称作修剪整齐的园林,那么新式出版便是一座野性骚动的丛林:巨大,无路可循,既有优雅的兰花吐香,无名野草也在其中疯长。 格罗斯曼认为,传统出版业不会就此消失,现在它仍然是作家们获取财富与名望的最佳途径,但是,它将经历剧烈的变革。自行出版、电子书将从一开始便把选择权交到读者手中。出版业将成为金字塔结构,塔尖上是传统出版业,出产少而精的纸印作品。而广大的底层,则由无数免费的、未经编辑的、以电子文本出现、仅供网络阅读的作品构成。 读到这篇文章,我想起格罗斯曼2000年的一个预言,当时他说,有两种革命正在发生,一种是对作者而言,另一种则面对读者。可以大胆申告,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走向“出版”,人们可以通过多种形式阅读他们的著作。“书籍将要死去,而书将永生!” 革命有理 专栏作家麦克·艾尔甘(mike elgan)2月7日也在《计算机世界》(computerworld)撰文,以高昂的热情分析了读者很快将投身革命的六大理由: 一、经济。在当前低迷的经济环境中,读者会想尽一切办法减少开支。买二三十本电子书的节余,便可折抵一部kindle的投资。如果你阅读量大,那么读电子书可节省大量购书款。假如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人们节约的愿望会更加强烈。 二、环境。环保主义日益深入人心,阅后即扔的报纸和周刊无疑造成了极大的纸张浪费,后者又与树木、森林、臭氧洞,以至地球妈妈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环保意识将大大提高电子书的可接受性。 三、出版革命。“图书出版业乃我们经济中最落后、最陈腐、最过时的产业之一。”艾尔甘说,“当其他所有信息产业均以光速前进时,图书出版的流程仍像出自中世纪。” 对作者来说,要先花上几个月寻找经理人,后者再花几个月找出版商,及至书稿付印上市,还不知要等到牛年马月。自行出版已经起步,不需等待太久,便会有数目庞大的作者加入以电子书形式自行出版的行列。他们会自己雇佣自由编辑,自办发行。手稿之出版在几分钟内即可搞定。 出版业的老派思想家或会对电子书嗤之以鼻,想当然地认为它们未经专业人才的精编细校,难免粗糙,但看看今日的出版业,多年前便已放低了标准,以求降低成本,再看看今天的书架,粗制滥造的货色又何尝不是比比皆是?最近几年来,传统媒体与blog的关系演变可为先例。最初,媒体无法理解blog,接着是看不起,而后终于接受了它们。如今,blog的可信性已经确立,几乎所有的专栏作家和记者都开设了自己的blog,主流电视节目亦受blogger们意见的左右。艾尔甘宣称,公众态度的转变,也将同样发生在自行出版和电子书身上,它们终将成为可依赖的读物。 四、咄咄逼人的电子书推广。以电影业为例,从默片到有声片的演进过程,亦将重现于传统纸书向电子书的跨越。电子书大步前进,新技术和新体验将层出不穷,并终将统治整个出版业。新一代的电子书出版商将利用社交网站、文字广告及其他创新形式,将电子书的书名整合进上网者浏览的内容内,如今尚不多见的电子书很快会遍地开花。 五、电子书写作的兴起。从纸书到电子书的转变,亦将改变图书本身。许多书会更为短小,更具时效性和文化关联性,更多彩,更具吸引力。较之以往,也将更加迎合年轻读者的偏好。在日本,年轻一代不仅开始在手机上读书,也在手机上写书,这已经成了一种新兴的文化现象。人们——特别是年轻人——已经“远离阅读”的论断,终将被证明是误解。事实上,今天的年轻人比史上任何一代读的更多,也写的更多。到目前为止,他们一直未对传统图书和报刊表现出太多兴趣的原因在于,他们是与社交网络共同成长起来的一代新人。一旦图书电子化、与己相关,并更具社交性质,他们便会投入疯狂的阅读与写作。 六、报业的没落。报纸正在走向死亡。传统的印刷和每日投递方式已是死路一条,只有那些与电子书结为一体的报纸能够存活,余者皆难免一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