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旗下的浙江印刷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印刷集团)连续9次登上中国印刷企业百强榜,2012年通过了绿色印刷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入选了首批国家印刷示范企业,走出去工作取得突破……在生产经营、科学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近日,浙江印刷集团总经理金汉宏接受了《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的采访,谈到当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细数了取得的成绩。
坚守书刊印刷,大步走出去
“比较下来,近10年的书刊印刷工价没有上涨,无论是硬件投入,还是人员工资提高、原材料价格上涨,都使得书刊印刷的利润变得更低。”金汉宏告诉记者,“相对于图书印刷业务、商业印刷业务等领域的激烈竞争,教材印刷市场相对比较稳定。”
然而,与江苏、安徽等周边省份教材印刷的集中度相比,浙江省的教材印刷集中度并不高,浙江印刷集团占比并不明显。面对这样的情况,浙江印刷集团积极实施走出系统、走出区域、走出国门的走出去战略,进一步增加总量、扩大规模,积极参与省内印刷业务的招投标,开发了一大批省内优质社会客户。此外,还成功打入上海、北京、甘肃等地区市场,为上海译文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总)社、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等提供服务。
2011年,浙江印刷集团成立外贸部,通过参加书展等渠道拓展客户。实现走出去不仅需要接触客户,“公司成立了企业技术中心,根据美国客户要求开发了‘局部发泡加版画工艺设计’以及薄纸印刷工艺等”,使得企业获得了对于工艺、质量等要求颇高的海外客户的认可。金汉宏介绍,走出去战略初见成效,2011年公司承印了20多万册海外精装图书,2012年获得了200多万美元的印刷业务。
目前,浙江印刷集团共有包括浙江新华数码印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华数码)、浙江新华彩色印刷有限公司等在内的8家投资参股企业。其中,全资子公司新华数码是公司的新生产基地,主要从事教材、期刊、图书等书刊印刷生产,承载着服务出版主业的任务。
占地约100亩、总建筑面积为6.65万平方米的新生产基地2009年4月建成投入使用。这为集团带来了怎样的革新呢?“新生产基地的印刷生产与印刷物资供应、新华书店的发行配送同处浙江出版联合集团下沙出版基地,与出版印刷生产的上下游相互邻近,物流便利,配套完整。”金汉宏向记者表示。这意味着新生产基地为公司规模化、集约化地从事出版印刷生产提供了发展空间,提升了公司服务出版主业的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发展绿色印刷,追求双效益
实施绿色印刷是出版物印刷企业转型升级的一次机遇。既可以提高企业科技水平,实现以人为本的宗旨,为社会提供绿色环保的产品,也可以使企业更好地担负起应尽的社会职责。浙江印刷集团敢于争先,旗下新华数码成为浙江省内首个通过绿色印刷环境标志产品认证的出版物印刷企业。
2012年,浙江印刷集团独家承担了全省当年秋季中小学教科书绿色印刷实施任务,共计完成绿色印刷教材品种103种,占全省全部品种的38%,总印数约2400万册,占全部总印数的40%,超额完成2012年秋季教科书绿色印刷任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金汉宏表示2013年春季教材印制工作已完成。虽然春季教材的绝对数量要小于秋季教材数量,但总体覆盖率大有提高。这也为实现浙江省2013年秋季教材绿色印刷覆盖率达到70%的目标开了好头。
当前,推动绿色印刷的成本由企业自行消化,金汉宏表示,“最开始我们一次性投入了70多万元改进设备、工艺等,今后每年公司在营运上仍会产生一定的费用,如固废处理、环保检测等费用。”尽管发展绿色印刷使得公司成本上升,浙江印刷集团旗下其他出版物印刷企业仍在积极申报绿色印刷认证,其中从事教材教辅生产的杭州印校印务有限公司已通过现场审核,即将获得认证;浙江新华印刷技术有限公司也将在近期接受现场审核。
重视技术研发,推数字印刷
浙江印刷集团2011年成立企业技术中心,与多家企业和学校开展了技术研发合作。例如,参与了深圳精密达机械有限公司高速无线胶订线和高速骑订线的研发,与杭州杭华油墨化学有限公司开展新型环保油墨的开发,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开展了校企合作等。为生产效率的提高、产品质量的提升、产品工艺的优化等及时提供了技术、工艺、材料的支撑。
“通过了解和调研,我们确定探索数字印刷的目的是为了服务出版主业”, 金汉宏表示,未来将引进和应用数字印刷技术,“一方面,我们正在熟悉工艺、了解技术、培养人才,寻找切入点,可能从引进喷墨印刷设备着手,为生产应用做准备;另一方面,我们也意识到,按需印刷客户群体的接受还需要有一个过程,还存在包括纸张、成本等问题。”
金汉宏向记者透露了近期计划:引进中端单张纸数字印刷设备,这样既可以满足公司数字印刷业务拓展的需要,探索数字印刷的营运模式,还可以降低投入的风险。设备引进后,可以考虑为出版社印制样书以及承印印量1000册以下的产品;同时,为传统印刷的尾数管理提供便利,进一步降低成本;还可以为数字印刷进一步扩大应用范围、控制和降低成本以及数字资产管理的经验积累打下基础。
作者:李明远,2013年2月20日《中国新闻出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