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浙江第七地质大队的报告文学《地质之魂》是一部急就章,据我所知,作者天涯用了20天时间,连采访带写作,完成了这样一部14万字的作品。有人说,作品的好坏往往与创作的时间长短成正比,这未必如此,关键的一点是看作者是否找到了那个文学富矿的“矿脉”,是否依据“矿脉”的走向,寻觅到丰富并且感动我们的文学矿藏。天涯找到了。当一个人的灵魂与一批人的灵魂无缝对接的时候,20天“焊接”上的何止是50年。天涯脚踏实地,披荆斩棘,去寻找普通生活和平凡人群中的伟大和感动,用作者自己的话说,“在他们面前,我唯有虔诚地聆听、忠实地记录,这才是对他们最好的尊重”。
作者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我用最美文字去赞美的集体,这是一群值得我用心去书写的地勘人”,“不是因为他们的伟大,恰恰相反,打动我的,是他们的普通、平凡、真情”,“现实中不会有‘高、大、全’的英雄,我也不希望自己妙笔生花去虚构出几个高不可攀的地勘英雄来,我只想记下我最真实的感受,记下这群普通的地勘人给我的心灵震撼”。
天涯抓住“坚守”这一关键词,写出了一代又一代地勘人坚守找矿第一线,用青春和生命,高高竖起了“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三光荣”旗帜,地质之魂,魂在坚守,魂在永不放弃。
从书中我们看到,黄玉舟、周时雄等老一辈的地勘人在遂昌治岭头奋战10多年,终将那里变成了长江以南第一个探明的大金矿;许金坤、苏锦华等地勘人在缙云老虎头辛勤查探4年多,探明上亿吨沸石矿床,是我国首次发现并探明储量的天然沸石矿;在青田石平川,沈庭槐、陆永顺等地勘人又是一个10年的苦战,为国家找到了一座中型富钼矿,给当地留下了一个“聚宝盆”。这些老一辈的地勘人的成绩是巨大的,他们的自豪感和成就感,足以让他们的人生迸发出骄人的光彩。
如果说,老一辈地勘人的坚守是一种“苦中有乐”的坚守,那么,到了市场经济的年代,尤其是地质事业陷入低谷,地质队伍处境艰难的时候,地勘人的坚守简直成了“苦中有泪”的坚守了。于是,我们看到:获得过地矿部野外地勘队员金锤奖的高级工程师胡雄健,摆地摊卖起了珠宝;两度获得过地矿部科技进步奖的高级工程师童朝旭,与他人合伙做起了防火板材生意,以亏本告终;钻机的“王牌机长”何华乔,靠蹬三轮车挣点生活费;为了抢下一笔120元的钢筋笼业务,他们居然会和民工在泥浆里僵持了10多个小时;管理着1000多号职工的当家人陈启强,在最为困难的时候,连给受伤工人住院看病的200元押金都拿不出,只能心酸地泪流满面。在这样难以想象的艰苦岁月里,地勘人仍然坚持找矿,坚守着地勘人的地质梦想,这真的是需要用生命来拼搏的坚守,于是通过书中感人的篇章,我们记住了一个个永远值得铭记的名字:生命不息,探矿不止的地质专家周俊法;一生严谨、退而不休,坚决不会弄虚作假的“良心地质”王敏耀;30多岁英年早逝的技术员李永奎;年仅22岁,殉职遂昌金竹萤石矿地勘的共产党员金军。地勘人的守望与奋斗,有“凤凰涅槃”般的耀眼与悲壮。
我还欣赏作者刻画年轻一代地勘人的文字。作为一位70后的年轻作家,天涯的笔触在叙述与自己年纪相仿的地勘人的“坚守”,有着特别的感情沟通和特别的温情表达。在这里,作者刻画了两类年轻人,一类是70、80后的大学生,如齐刚、谢常才、王青、党晓亮、张爱平,他们对地勘事业的薪火相传,让浙江第七地质大队的“坚守”有了青春的底色。另一类堪称是“勘二代”的年轻人,比如蓝星,其信念之坚定,其行动之果敢,给了我们精神强烈的震撼。当今世界充满着诱惑,当一个人有许许多多美好的选择时,他的“坚守”往往就更加的不易。年轻的郑刚,家里办有企业,妻子在烟草专卖局工作,家庭经济条件非常优越,面对父母妻子一次次苦口婆心的劝说,他却一次次选择了地勘,用他自己的话说,“做事不能半途而废,如果现在走,怎么对得起老一辈留在大山里的青春?”可以这么说,这些新一代地勘人的闪光言行,在我们这个已经变得浮躁的社会里,具有特别的指标意义。
天涯毕竟是一位女作家,女作家特有的细腻笔触,在刻画女性人物时,尤为精彩,并且深入到了她们的内心,让我们的内心也充满着爱怜和暖意。如也是“勘二代”的童早莲,在丈夫罹患鼠疫时候的万般无奈;女钻机班长易建华,以及王淑仙等小姐妹们所经历的酸甜苦辣;盛素球遭遇毒蛇的紧张和惊险;还有陈升立的妻子杨素娟、楼望平的妻子陈群,都被女作家充满文学性的生花妙笔,描写得活灵活现,仿佛是那山野的无名花朵,根扎在石缝里,向着太阳摇曳着生命的色彩。
我有幸和书中的徐刚一起同学了将近半年,在与他谈到天涯写作的这件事,我是有点担心的,我知道天涯写过优美的散文,写过浪漫的诗篇,她的长篇小说风花雪月、九曲回肠,虽然也有一些粗粝的笔调,但抒发个人小情调的色彩颇为浓重。现在看来,我的担心多余了。我欣喜地看到,《地质之魂》的出现,可以说从根本上改变了天涯写作的品格,无论是她的叙述语言,还是她的刻画手段,或是她的谋篇布局,无不透出一种大气,在不动声色的讲述中,能感到作者内心波涛的涌动;在貌似冷静的报告里,可以读出作者对书中人物的无比敬爱。
当我写下这篇评论时,正是2012年的清明节,想到书中写到的金军,他22岁就离开了这个美好的世界,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字,但足以打动我的心,如果天涯是用“心”创作,我则用“心”评论,我想借此短文,祭奠那些为祖国的地质事业默默献身、已经逝去的有名和无名的英雄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