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少社隐身支持冰心奖二十载成就文坛佳话
《 中华读书报》( 2010年12月08日 01 版)
本报讯(记者 陈香)“一生最爱孩子”的冰心先生生前认可和扶持、成立于1990年的冰心儿童文学奖,如今枝繁叶茂,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内儿童文学界最重要的奖项之一。日前,在杭州举行的“冰心诞辰110周年·冰心奖21周年 国际华文儿童文学研讨会”上,当初出于公益目的、补贴支持冰心奖评奖工作,“隐身”20年的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终于现身,一段文坛佳话就此浮出水面。
冰心奖是目前国内创办时间长、纯民间的儿童文化奖项之一,她的创立有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冰心奖创办人葛翠琳先生回忆,“1990年,冰心老人90岁生日。我对作家韩素音说,冰心一生爱孩子,我们设一个冰心奖,奖励为孩子写好书的人,这是对她90岁生日最好的祝贺。”后来,韩素音、葛翠琳就到冰心家里,与冰心商量由谁出面做评委会主席。雷洁琼老人上世纪20年代在燕京大学上学、30年代就在燕京大学教书,是冰心的同学,韩素音与葛翠琳分别在上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在燕京大学读过书,“大家就说,请雷洁琼做评委会主席,比较有号召力;说我年龄最小,具体事就由我张罗了。”葛翠琳说。
葛翠琳说,冰心老人希望这个奖项更“纯粹一些,民间一些”,做一些“铺路搭桥”的工作。“纯粹一些,民间一些,就可以不太受外界的束缚,纯粹从作品的艺术性上来考量;同时,与诸多奖项不同的是,冰心奖更注重发现和培养新作者,给新人机会和荣誉。”冰心奖评委会副主席、儿童文学理论家孙建江说。孙建江的另一个身份,是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副社长。获冰心奖之后,很多年轻人就此改变了自己的人生道路,这是让葛翠琳老人颇感欣慰的。
上世纪90年代初,儿童文学创作和出版的环境是严酷的。当时,很多少儿出版社的儿童文学编辑室都被裁撤或合并了。这样的大环境下,冰心奖的评奖工作也遭遇了困难。从1993年开始,浙少社承担了冰心奖评奖工作的费用,同时,每年为冰心新作奖以及后来的作文奖获奖作品结集出书。此后,浙少社每年还给以冰心奖评委会一定的资金,以支付日常工作上的开支。
1996年年底,浙江出版集团副总裁陈纯跃就任浙少社社长时,社里也已经没有儿童文学编辑室了。1997年,他特意让儿童文学理论家孙建江重新组建了儿童文学编辑室,其中很大一部分精力,就是协助冰心奖评委会进行评选和出版工作。有了组织的保障,冰心奖评选的各项工作得以平稳规范进行,影响力越来越大。
尽管协助冰心奖评委会进行评奖事务工作,但冰心儿童图书奖(针对国内已出版的儿童图书进行评奖)的整个评奖流程,为避嫌疑,浙少社从未介入;针对未曾发表的全球华文儿童文学新作进行评奖的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和评奖对象为未曾发表的全球华文中小学生作文新作的冰心作文奖,因为参赛者众多,来稿量太大,同时皆为未曾出版的新作,浙少社则在评委会的指导下,协助做大量繁琐的事务性工作。
多年来的默默付出与奉献,一坐就是20年的“冷板凳”终于被焐热。随着儿童文学阅读的升温,原来只印两三千册、作为补贴项目出版的“冰心奖”获奖图书,终于走向了良性循环,每册的销量基本可以达到一两万册了。“如果一点市场回报都没有,我们当然还是会继续投入,但是,社会反响和社会效应也不像现在这样好。买书的人越多,关注冰心奖评选的人就越多。”孙建江说。
陈纯跃告诉读书报,与冰心奖评委会的合作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应该是儿童文学编辑室成立之前,1997年以前,我们作为一个公益性的任务接下来,没有有意识地去做深化开掘工作;1997年到2003、2004年,合作就比较规范和顺畅了,对奖项的推动,对奖项图书影响力的推动,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还没有意识到冰心奖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出版资源进行深度开掘;2004、2005年以后,重视程度才在加深,表现在我们对十几年的资源进行了深度开发,包括出版新作奖获奖作者的图书,包括原来获过奖的作品的重新开发。”而在出版的推动下,社会各界对冰心奖奖项的认知度也在提高,就此,陈纯跃称之为“正相关”的关系。
同时,经过二十年的坚守、耕耘和积累,浙少社打造“中国儿童文学原创基地”的构想也开始付诸实施。浙少社社长蔡潮峰表示,浙少社将进一步加强海内外华文作家等资源的整合,通过更多名家新作的出版和潜力新人的培养,为打造“中国儿童文学原创基地”这一战略布局奠定坚实的基础。
20年来支持冰心奖评奖工作却不张扬,也与浙少人一向低调务实的风格有关。“第一,冰心奖的主导是葛老师和评奖委员会,第二,事情做好了,才有资格说一说。”陈纯跃表示。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是一家有文化理想的出版社,这与冰心奖的理想光辉是相映照的。”冰心奖评委会副主席、湖北作协副主席、作家徐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