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出版联合集团-万象城官网

万象城官网
| | 联系万象城官网 |
 
万象城官网
精品长廊
电子音像
期刊杂志
分类书库
教材展示
本版教材
代理教材
按出版社浏览
浙江人民出版社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浙江教育出版社
浙江古籍出版社
浙江摄影出版社
浙江电子音像出版社
浙江省期刊总社
您所在的位置:万象城万象城官网首页 > 产品推荐 > 品牌图书
品牌图书
别想那只大象
浙江人民出版社
作 者: [美]乔治·莱考夫 著,闾佳 译  出版时间:2013-09
isbn:9787213056994
开本尺寸: 16开
定 价:42.90元
印 次: 1
编辑推荐
 《别想那只大象》的作者是语言学大师、认知语言学之父乔治·莱考夫。
  《别想那只大象》分析语言的秘密,教每一个读者用“隐喻”和“框架”两大利器抓住语言的本质,在人际沟通中说服对手。
  乔治·索罗斯说:“我从莱考夫那里学到不少东西。”霍华德·迪恩说:“要是民主党早几年读了乔治·莱考夫的作品,恐怕不会丢了在白宫的权力。”对金融界和政界的大鳄来说都这么重要的书,谁不想一睹为快!
目录
引言:重塑语言框架,就是变革社会
第一部分:控制语言就是控制思想
第1章 控制话语权的两大利器:“框架”与“隐喻”
  从现在开始,请你绝对不要想到大象。你能做到吗?你越是努力要求自己不能想到大象,就越拼命在想大象,对不对?因为每个词都与一个框架相关联,即使否定框架,也会唤起框架。
第2章 每个故事都需要一个框架:施瓦辛格的竞选奇迹
  施瓦辛格为什么能当上州长?是原来的州长实在太糟糕吗?是因为人们不理解政治,随便选了一个名人吗?是施瓦辛格自己努力奋斗,最终实现了自己梦想吗?所有这些叙事框架,都有不同的深层含义。
第3章 一字之差决定命运:“同志婚姻”vs“同性婚姻”
  大多数美国人都不赞同歧视同性恋,但却反对“同志婚姻”。为何一字之差所引起的态度却截然不同?原因之一或许在于,这个词唤起了性的联想,同志性行为意味着一种野性、越轨、放纵的生活方式。
第4章 恐怖的隐喻:我们是怎样被操纵的
  曼哈顿双子塔倒塌后,美国政府找人们要400亿美元,去打反恐战争。然而,只有一位民主党人投了反对票,其他人全部赞成!因为政府将“严父式”道德的隐喻应用到国际事务中,操纵了公众的观点。
第5章 致命的隐喻:一个国家就是一个人
  隐喻也能杀人。从海湾战争到伊拉克战争,美国政府使用的是相同的隐喻:一个国家就是一个人。这个隐喻加上经典童话故事的“自卫和救助”叙事结构,就成了政府为公众确立的战争框架。
第6章 真实的谎言:揭穿背信弃义
  美国政府为伊拉克战争辩护的理由全部不存在,一切都是谎言,但有70%的美国人仍然信以为真。语言学家发现,大多数人判断一句话是不是谎言时,这句话本身的真实性居然是考虑得最少的因素。

第二部分:实战指南
第7章 知己知彼:找出对手的核心,建立自己的框架
  保守派有许多不同的流派,但都有着共同的倾向性。找到对方的核心意识形态,深入了解对方,是迈向胜利的第一步。与此同时,进步派也要放弃细节上的分歧,找到共同的价值观,建立框架。
第8章 答疑解惑:详解框架的18大问题
  要想重新确立框架,只要想出一些朗朗上口的新词儿就行了吗?如果说跟框架不吻合的事实会被摒弃,那我们是不是应该在辩论时放弃事实?重新确立框架是不是欺骗性地操纵摆布?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有答案。
第9章 破解语言迷魂阵——夺回话语权的技巧
  激活对话者原本存在的框架;表现出对对方的尊重;保持冷静,不拼嗓门儿;保持立场,绝不抱怨;不要从对手角度构建问题;如果对方说一套做一套,那个问题正是他的弱点所在。诸如此类的技巧,助你致胜。

译者后记
作者简介
  乔治·莱考夫
  语言学大师,认识语言学之父,与乔姆斯基齐名。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圣塔菲研究所科学委员会委员,国际认知语言学协会主席,认知科学学会理事会成员。
  著述颇丰,其中《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被译成几十种文字,在各国语言学界广为传述;《道德政治》是霍华德·迪恩参加2004年总统大选时使用的竞选指导手册;《别想那只大象》则被认为是美国进步派的基本指南。
内容简介
  作为一个研究语言和认知的科学家,乔治·莱考夫认为,控制了语言就控制了思想。他在《别想那只大象》一书中,以美国政客的竞选语言为例,详细解释了这一理论,并指明了在实际语言沟通中如何运用该理论的方法。
  乔治·莱考夫长期以来着力研究认知语言学对人际沟通的启示。他用“别想大象”这个例子说明,在语言大战中战胜对手的方法很简单:千万不要用对方已经不断重复强调的关键词。他告诉我们,“隐喻”和“框架”是控制话语权的两大利器,你可以运用这两种武器在30秒之内了解对方言语的核心含义,并迅速做出反应。
  《别想那只大象》不仅教我们在话语角力中抢占高地、达成自己的目的,还可以让我们变得不那么容易被引导、操弄和煽动。营销、广告、公关、媒体等领域人士必读。
文摘
  第1章 控制话语权的两大利器:“框架”与“隐喻”
  我在伯克利大学认知科学基础课上讲框架时,总是先叫学生做个练习。练习内容是这样的:别想大象!你做什么都行,就是别想大象。我还从来没发现有学生能做到这件事。每一个词汇都跟大象一样,唤起了框架;而框架又涉及一种形象,或是其他类型的知识:大象体格庞大,有蒲扇般的大耳朵、长长的鼻子,马戏团里有大象等等。这一词汇的定义与该框架相关联。每当我们否定框架,也就唤起了框架。
  尼克松总统经历了惨痛的教训才发现这一点。水门事件期间,尼克松承受着辞职的压力,在电视上向全国发表演说。他站在全国民众的面前说:“我不是骗子。”结果,人人都以为他是个骗子。这给了我们一条有关框架的基本原则,也就是你在和对方争论时,切莫使用他们的语言。他们的语言确立了框架,那绝不会是你想要的框架。
  我给你举个例子吧。自从乔治·布什进驻白宫那天起,白宫里就开始传出“税收减免”(tax relief)的说法。直到今天还是这样:当年年度国情咨文多次使用它,四年后的预选演说中也屡次看到它的身影。
  你想想“减免”(relief,也有“救济、缓解”的意思)这个词确立的框架吧。要有“减免”,就必然有痛苦和灾难,必然有承受苦难的一方。而消除痛苦的人,就成了英雄。要是人们想要阻挡英雄,这些人就成了阻挡“减免”的恶棍。一旦“税收”这个词前加上了“减免”,就得到了带有隐喻意味的结果:税收是一种痛苦。带走痛苦的人是英雄,阻止他的人是坏蛋。这就是框架,由痛苦和英雄这类概念构成。唤起这一框架的语言出自白宫,进入了新闻通稿,擣入了所有的电台、电视台和报纸。很快,连《纽约时报》也用起“税收减免”的说法来了。它不光出现在福克斯电视台,也出现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和每一家其他电视台,因为它是“总统的税收减免计划”。很快,民主党人也用起了“税收减免”这种说法,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这一做法效果显著。总统的税收计划提交参议院之前,民主党参议员邀请我去参加他们的骨干会议。他们推出了自己版本的税收计划,也就是民主党版本的税收减免。他们接受了保守派的框架。
  保守派设下了陷阱:他们的用词把你扯进了他们的世界观。这就是框架的作用。框架就是让语言吻合你的世界观。它不仅仅是语言。首要的是观念,语言则承载、唤起这些观念。
  治国与治家
  ▲严父式家庭模型
  严父模型始于一整套的假设:世界是一个危险的地方,而且永远如此,因为外面有魔鬼。世界也很难对付,因为竞争激烈。总是会有赢家和输家。错与对都是绝对的。孩子生下来就不好,因为他们只想做自己感觉好的事,而不愿做正确的事。因此,必须要把他们改造好。
  这样的世界里需要强大而严厉的父亲,他能够:
  ——在危险的世界里保护家人;
  ——在危险的世界里赡养家人;
  ——教他的孩子们明辨是非。
  孩子们需要的则是服从,因为严厉的父亲是明辨是非的道德权威。它进一步假设,教孩子服从(也就是明辨是非)的唯一途径,就是他们一做错事,就给予惩罚,痛苦的惩罚。这包括狠揍孩子,一些保守派的育儿专家们甚至建议,用棍棒或皮带打孩子们的屁股。有作者建议从孩子出生就开始这么做,多布森算比较开明,在书里写道:“打15或18个月以下婴儿的屁股,是不可取的。”
  体罚背后的理由如下:孩子做了错事之后,如果他们受了体罚,就能学会不再这么做。这也就意味着,他们会培养起自律精神,不再做错事,以后变得更顺从,行为更道德。不体罚,世界就会下地狱,再也不会有道德可言。这种内在的自律精神,还有一个辅助作用。它是在竞争激烈的苦难世界里获取成功的必需品。也就是说,要是人有纪律,在这片机会的土地上追求自利,他们就会变得成功、独立。就这样,严父模型把道德与成功挂起了钩。讲究道德,实现成功,也靠的是同一种自律精神。两者的联系点在追求自利上。
  多布森很清楚严父世界观和自由市场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两者的纽带是自利的道德,也是亚当·斯密的资本观的另一版本。亚当?斯密说,如果每个人都追求自己的利益,那么所有的利益自然而然地就会被无形之手推至最大化。追求自己的利益,你同时也就在帮助所有人。
  这又与把福祉视为财富的常见隐喻相关。比方说,如果我帮了你的忙,你会说,“我欠你一份人情,”或者“我亏欠了你”。帮别人做好事,在隐喻中像是给了别人钱。他“欠”了你。而且,他会说,“我要怎样才能‘ 偿还’ 你呢”?
  把这个隐喻应用到亚当·斯密的“自然法则”当中,如果人人都追求自利,那么,靠着无形之手,靠着自然,所有人的自利都将实现最大化。这也就是说,追求自利符合道德,而不这么做的人,却有一个外号,叫做“空想改良家”(do-gooder)。空想改良家想要帮助别人,不让追求自己的利益,还挡了那些追求自利者的道。故此,空想改良家搞坏了体制。
  在这个模型中,什么叫“好人”也有定义。一个“好人”,一个道德的人,就是自律、顺从、明辨是非、知道对错、追求自利以实现成功和独立的人。好孩子长大以后就要像这样。坏孩子不学习自律,不能依道德行事,不做正确的事,故此,没有足够的自律来实现成功。她不能照顾自己,变得依赖他人。好孩子成功以后,他们要么学会自律,走向成功,要么就始终学不会。从这时开始,严父绝不会干涉他们的生活。从政治上来看,这就转换成了不要政府插手。
  想想这一切对社会福利项目有什么样的意义。把不是别赚来的东西给他不道德,因为这样一来,他们没培养起自律精神,滋生了依赖性,不道德。这套理论认为,社会福利项目不道德,因为它们养成了人的依赖性。推广社会福利项目也不道德。那么,它对预算有什么看法呢?好吧,假设说国会里有许多进步派人士认为社会福利项目应该有,而假设你认为社会福利项目不道德,你会怎样阻止那些不道德的人呢?
  十分简单。你要做的,就是用减税来奖励好人——也就是那些成功人士,因为成功揭示了他们有纪律、讲道德,而且,你还要多多减税,这样就没钱留给社会福利项目了。从这套逻辑来看,赤字是件好事。正如格罗弗·诺奎斯特(grover norquist)所说,它“饿死了野兽。”
  自由派和财政保守派认为布什的巨额赤字是坏事,而遵循严父道德立场的右翼激进分子则认为它挺好。在2004 年1 月的国情咨文中,小布什总统说,他认为他们可以通过削减“浪费性开支”——也即“糟糕的”社会福利项目——来减少一半的赤字。保守派反对一切政府管制行为吗?不尽然。他们不反对军队,不反对国防,不反对司法部,不反对法院,也不反对财政部和商业部。政府有许多方面,他们都真心喜欢。他们不反对政府对行业进行补贴。补贴企业奖励好人(也就是这些企业的投资者),很好。完全没问题。
  但他们反对照顾和扶持民众。他们反对扶持普通的社会福利项目。他们认为这是错的。他们试图从道义基础上将其消除。故此,他们并不像许多自由派人士想的那样,是太卑鄙贪婪的疯子。实际比这还可怕得多——保守派是真心相信这一套的。他们相信这是道德的。他们在全国各地都有支持者。支持严父道德立场、认为它适用于政治的人,会相信这是正确的国家治理之道。再花一分钟来想想这对外交政策意味着什么。假设你是一个道德权威。身为道德权威,你会怎么对待自己的孩子?你会问他们,他们该做什么、你该做什么吗?当然不,告诉他们就好。父亲说什么,孩子就做什么。不准顶嘴。沟通是单向的。白宫也一样。也就是说,总统不会问,总统说了算。倘若你是能明辨是非的道德权威,你又拥有权力,那你就会用它。如果你放弃自己的道德权威,你反而不道德了。
  映射到外交政策,它说,你不能放弃主权。美国,身为全世界最好、最强大的国家——也就是道德权威,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事。我们不该问任何人。这种信念,连同它的一整套比喻,长久以来主导着外交政策。在国际关系学院的研究生班上,流传着一个通俗的隐喻,叫“理性行为者”隐喻。它是大部分国际关系理论的基础,反过来说,它本身又承载着另一重隐喻:每一个国家,就是一个人。所以,才有所谓的“无赖国家”“友好国家”,诸如此类。此外,还有国家利益。依你的自身利益行事,是什么意思呢?它最基本的意思是,你按照有利于你健康和强大的方式行事。既然一个国家就是一个人,那么,出于同样道理,国家健康(也就是经济健康,有着庞大的国内生产总值)又强大(也即有着强大的军事力量)是件好事。在一个国家里不见得人人都健康,但每一个公司都应该健康,而整个国家则应该有很多钱。整套概念就是这样。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你的自身利益呢?这就是外交政策的要旨: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理性行为者隐喻说,每一个行为者、每一个人都是理性的,违背自我利益行事不理性。
  故此,人人都采取行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这就是理性。接着,再根据国家就是人的隐喻(“友好国家”“无赖国家”“敌对国家”等等),世界上既有成年国家,也有儿童国家。成年国家,就是工业化的国家。儿童国家则被称为“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国家。它们都是落后的国家。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如果你是一个严厉的父亲,你告诉孩子们怎样发展,告诉他们应该遵守怎样的规则,要是他们做错了事,就施以惩罚。
  ……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