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出版联合集团-万象城官网

万象城官网
| | 联系万象城官网 |
 
万象城官网
精品长廊
电子音像
期刊杂志
分类书库
教材展示
本版教材
代理教材
按出版社浏览
浙江人民出版社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浙江教育出版社
浙江古籍出版社
浙江摄影出版社
浙江电子音像出版社
浙江省期刊总社
您所在的位置:万象城万象城官网首页 > 产品推荐 > 品牌图书
品牌图书
领导智慧(经典版)
浙江人民出版社
作 者: [美] 霍华德·加德纳 著 王永静 译  出版时间:2013-08
isbn:9787213056147
开本尺寸: 16开
定 价:56.90元
印 次: 1
编辑推荐
·全球最具影响力思想家霍华德·加德纳典藏经典
  作者霍华德·加德纳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心理学家,多元智能理论创始人,是推动美国教育改革的首席科学家。
  ·从心理学角度揭秘领导力智慧和未来趋势
  从心理学的角度揭秘领导力的实质和未来趋势。颠覆传统观念,剖析领导认知心理,打造有效领导的永恒智慧准则。
  ·经典再现,亮点纷呈
  重新翻译,更原汁原味,符合当下阅读习惯;
  大师小传隆重呈现,展现当代大家风范;
  绝无科学著作的晦涩,以实例分析来阐述成为优秀领导者的必要条件,易懂又意味深长。
目录
前言 全维度看领导力
第一部分
领导能力的框架
第1章 对领导能力的认知
直接领袖与间接领袖
寻找9位人物的相关点
叙述故事和体验故事
领导一个领域和领导一个社会
以故事为核心
对领导能力的认知
本书的结构
本书的研究方法
第2章 人类的发展和领导能力
人类的灵长类地位
早期社会化:自我定义和群体认同
5岁儿童的心理
领域内的技能所得
人际领域中的专门技能
成为领袖的先决条件
作为追随者的先决条件
发展成熟的领袖
符号和交流的重要性
第3章 故事的领导力
贯穿一生的故事
相互碰撞的故事
故事的主题和内容
关于自我
关于团体
价值与意义
其他话题和其他故事
文化故事
传播故事的工具——媒体
综合的多样性
故事涉及的问题


第二部分
领导能力的个案研究
第4章 玛格丽特·米德:多元文化的观察者和自我文化的教育者
第5章 罗伯特·奥本海默:物理的教导和政治的教诲
第6章 罗伯特·梅纳德·哈钦斯:将高等教育带到美国
第7章 小艾尔弗雷德·斯隆:创造美国的商业
第8章 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优秀军人的化身
第9章 埃莉诺·罗斯福:平凡与卓越的完美统一
第10章 马丁·路德·金:瞬息万变中的领袖


第三部分
展望未来的领导能力
第11章 超越民族界限的领导能力
用统一推动伟大的历史进程
用博爱改变世界
第12章 过去的教训与未来的启示
做模范领袖
领导能力的6 大恒定因素
“领导智慧”所提出的问题
影响20 世纪领导能力的6 个趋势
有效领导的准则

作者简介
  [美] 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当今最具影响力的发展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多元智能理论创始人,被誉为“多元智能理论之父”,“推动美国教育改革的首席科学家”。
  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心理学教授和教育学教授,曾担任哈佛大学“零点项目”负责人,长期从事智能理论、创造能力、领导能力、艺术教育等研究。
  被世界各国二十多所大学授予心理学、教育学荣誉博士学位。出版二十多部专著,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影响广泛并广受赞誉。
内容简介
  圣雄甘地、马丁·路德·金、小艾尔弗雷德·斯隆、奥本海默、马歇尔将军……他们何以具有万众追随的力量?
  构成领导力的要素是什么?有效领导的决窍是什么?未来领导力的趋势是什么?
  《领导智慧》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心理学大师、多元智能理论之父加德纳的经典作品,从心理学角度揭示了领导能力的本质。
  在《领导智慧》一书中,加德纳深入分析了世界上9位最具影响力的领袖故事,包括圣雄甘地、马丁·路德·金、奥本海默、小艾尔弗雷德·斯隆等,发现领导力的6大常数、有效领导的3大准则和未来领导力的6大趋势,找到更富魅力的领导智慧,成为一个更有效的领导者。
文摘
  第1章 对领导能力的认知
  直接领袖与间接领袖
  当我们谈到领导者时,通常会联想到政治、军事伟人,如亚历山大大帝、拿破仑、林肯或南北战争中的将军们。1943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德黑兰会议期间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三位巨人的一张合照便是对领导者风貌这一常见概念的典型诠释,甚至可以说在三巨头会议上大放光芒的是人们公认的领导者才具有的谋略故事。
  而早在20 世纪初,爱因斯坦就曾单枪匹马地给物理界带来了一场革命:于1905 年首先提出狭义相对论;10 年后,他又提出了广义相对论。最初这些理论的提出似乎更偏重于学术意义,因为爱因斯坦正在对宇宙的本质、时间、引力及其他基本力学要素进行重新思考。他逐渐意识到,各种迹象表明自己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实际意义。1939 年,他在给罗斯福的信中呼吁人们关注这样一个可能的事实:如果有人在一定质量的铀里启动核链反应的话,就能制造威力无比的炸弹。爱因斯坦的这些话为核武器研究的授权提供了依据。截至1943 年年末,在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原子弹的研究工作已经进行到了一个关键的阶段。而如果没有爱因斯坦在物质与能量关系方面革命性的洞察力,此项研究是绝对不可想象的。
  乍看表面,似乎爱因斯坦是最不适合“领导者”这个称号的,因为他所研究的东西太深奥,甚至今天都少有人能理解。除此之外,他还喜欢在实验室里钻研那些幻想中的问题,然后只和一两个助手进行讨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本是一名反战者;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前,正是由于希特勒势力的崛起以及爱因斯坦对希特勒强烈的个人倾向的反对,爱因斯坦才被吸引到了政治的旋涡中来。当有人请他去做以色列的首任总统时,这位书生气十足的故事家既欢喜又惊诧,但立即婉言相拒。据说这样一来给双方都解了围。
  由于德黑兰会议的领袖们和爱因斯坦之间的区别,人们不禁会问:能将他们相提并论吗?人们毕竟总会把“领袖”一词冠之于罗斯福或丘吉尔,而把爱因斯坦称为领袖似乎有些牵强,除非给这一称呼加上一个限定词,变成“物理学的领袖”。
  在这本书里,我主张:如果我们首先能够认识到丘吉尔们与爱因斯坦这类人物之间的相似之处;其次,亦即更重要的一点,如果我们挖掘出这两类典型代表人物之间重要的交叉点,那么我们就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成就了。
  寻找9 位人物的相关点
  我所探究的9 位有领导力的人物从未因各种可能被联系在一起。也许该让一些善玩文字游戏且未曾读过本书篇首的人来辨析一下下列人物的共同特性:
  玛格丽特· 米德(margaret mead,1901—1978),文化人类学家,因率先研究南太平洋岛上的少年人群和在20 世纪变化中的风俗方面博学多识而闻名。通过50 年不懈的演讲和写作,她影响了全世界人民对孩提时代、家庭生活和社会的看法。
  罗伯特· 奥本海默(j. robert oppenheimer,1904—1967),理论物理学家,作为曼哈顿工程的科学总监而出名。1943—1945 年间,他率领着一支史无前例、规模空前的科学家队伍负责此项工程,成功地制造出第一批核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进入了管理严格的科学政界,但最终被判定为国家安全的隐患。奥本海默生前的最后几年担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的荣誉院长,远离公众注视。
  罗伯特· 梅纳德· 哈钦斯(robert maynard hutchins,1899—1977),30 岁时即成为芝加哥大学的校长。他提出了富有影响力的、有传统根基的高等教育的观点,即对根植于传统教义的学习和对哲学问题的讨论。他总是引起人们的争议,在后来的几年里担任过基金会代理人,是民主事务研究中心的创始人。
  小艾尔弗雷德· 斯隆(alfred p. sloan,jr.,1875—1966),当代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作为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总裁,他建立起组织机构,发掘了民主和集中两种制度下的力量。他以美国商业主要发言人的身份推崇美国的力量源于资本主义制度这一观点。后来他成为一位伟大的慈善家。
  乔治· 马歇尔(george c. marshall,1880—1959),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军队中一位效率极高的指挥官。战后,作为国务卿,他首先提出并在后来指导了西欧的复兴计划。对于许多人来说,马歇尔是一位公正无私的公务员。然而,1950 年初期,他遭到了左翼议员约瑟夫· 麦卡锡(joseph mccarthy)的攻击。
  埃莉诺· 罗斯福(eleanor roosevelt,1884—1962),身为一位美国总统的侄女、另一位总统的妻子,是美国甚至全球自由与博爱事业的首要倡导人。政治上,她辅佐丈夫罗斯福,成为罗斯福躲避批评舆论的避风港。她是许多人,尤其是美国妇女的榜样,长期以来被尊为“世界上最受景仰的女士”。
  马丁· 路德· 金(martin luther king,jr.,1929—1968),曾学做牧师,后来成为20 世纪中期在支持非洲裔美国人的事业中最有口才、最成功的倡导人。他组织的1963 年华盛顿群众游行在民权运动的历史上树立了一块里程碑。他对更广泛的国内和国际事务的关注使得他的地位远远超越了仅作为一名黑人领袖。他被狂热的种族隔离主义分子暗杀后,在领袖的阵营中永远地留下了一个无法填补的空缺。
  让· 莫内(jean monnet,1888—1979),法国的经济学家和外交家,法国历经两次世界大战后重新建设中影响最大的幕后人物。让· 莫内与大西洋两岸的商界和政界人物都保持着很好的关系,但总被站在民族立场的戴高乐推到对立的“国际主义者”一边。他半个多世纪以来努力团结各国人民和民族,被广泛地褒称为“统一欧洲的主建筑师”。
  圣雄甘地(mahatma gandhi,1869—1948),领导印度在20 世纪上半叶走上独立道路的政治与宗教领袖。他发展并实践了一套苦行生存哲学,得到许多亲密伙伴的追随。他发起的解决矛盾冲突的方式——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他遭到暗杀后没有得以盛行,但却激励了全世界的政治活动人士和持不同政见者。
  这9 位来自不同国度、具有不同社会背景、曾接受不同职业教育的个体都成为我所定义的领袖:他们以言辞和行为深刻地影响其绝大多数国人(我定义为追随者或听众)的行为、想法和感情。领袖们的声音影响了他们的世界,也最终影响了我们的世界。
  第2章 人类的发展和领导能力
  人类是文化的产物,所处的社会是由在此之前的人们经过数个世纪形成的,正是在这样的情形下人类成长了起来,或多或少地参与着那些经历同样漫长岁月发展而来的组织机构的活动。在这本书里,我大体从文化的角度简单地假定人类已经充分社会化,所以才能参加这些机构,典型的角色是追随者,偶尔也做领袖。
  在第1 章,我曾经提出认知和文化的透视法。我认为领导能力的形成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发生在处于某种文化中的人的大脑里;这个过程激发人的潜能去创造、理解和评论故事,并且从中享受斗争的乐趣。最终,某些特定的故事将占据主导地位,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尤其是会给生活在某个集体或机构里的人提供充分、及时的认同感。对故事的关注源于以下假设:某些人处于一个特定的位置去传达这些故事,其他人可以认同这些故事;而一旦这些故事流传开来,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或认可,或排斥。究竟什么样的人物能进入这样一个集体,扮演一个叙述故事的角色,并最终定位为一个追随者、领袖或两者兼之呢?要从某些人传达的故事中获得营养,需要什么样的头脑呢?在研究中我找到了4 个主要因素,并在下面的4 个小节中分别做了概括,其中两个因素可以简单地概述,另外两个因素则相对复杂。
  人类的灵长类地位
  第一个因素是人类灵长类动物的传统特征。和大多数其他物种相比,灵长类动物的组织形式是在其成员之间建立等级明确的支配关系。灵长类动物年幼时便可以认出同物种内的个别成员,并在等级制度之内相互竞争,最终形成特定的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这种现象在热带草原的雄性动物成长过程中表现得相当明显:首先是童年时代粗犷无序的游戏,接下来是为了控制居住地、保护子孙后代和占
  有最心仪的异性而进行的激烈斗争。但统治性的等级制度也存在于各种不同灵长类物种的雄性成员中。与被统治的雄性相比,占统治地位的雄性展示出神经传递素(在神经元突触传导神经搏动的物质)的种种特征,如能产生更多的血清素和较小的整体精神压力。令人好奇的是,当一个雄性的地位、立场出现转变后,这些生理特征也会随之改变。灵长类动物通常把自己分为内部组织和外部组织,如果某人想和那些有着极为相似基因的人保持紧密关系,那他在进化方面则具有优势。
  灵长类动物传统特征中第二个重要组成部分便是有意识的模仿倾向。决定模仿什么、什么时候模仿很重要。模仿几乎总是单向性的:即地位低下者模仿同物种中地位较高者。然而,可供模仿的行为的选择余地则相对狭小,因为除了人类外,非人类灵长动物不能提出关于本组织的“思想”进而去引导其他成员重新认识自我、重新定义生活。
  虽然讲述灵长类动物传统特征似乎远离了这本书的中心议题,但实际上它是理解和观察领导能力的基石。例如,在非人类灵长类动物中显而易见的“统治过程”,在学龄前儿童中很常见。占统治地位的幼童掌握玩具的主控权,发起并组织游戏,并使这个组织团结为一个整体。被统治的孩子则调整自己,服从统治者的命令,并花大量的时间去模仿和试图讨好统治者。在日益显形的社会等级中,规模、力量、技术、智慧、吸引力和性别都有助于决定哪一个机制将占据优势地位。
  一般来说,作为灵长类动物,我们期待“领导与被领导”的社会结构。我们更希望为主导权而斗争,我们常常权衡自身在各个等级中的立场。这并不是说我们便是等级关系的奴隶,人类要形成一个不以统治而以合作为前提的群体也是很有可能的。但是,如果期待这种无上下级关系的结构在人类发展的历史和人类生态学中能够轻易地形成并保持下来不被撼动,这是很幼稚的。
  早期社会化:自我定义和群体认同
  关于群体认同意识的起源,第二个因素提供了进一步的线索。儿童早期社会化的研究者记载了婴儿和奶妈之间建立强烈而可靠的依恋关系的重要性,这种早期的信任感或者不信任感使个人对待权威的态度大相径庭。有人陪伴的舒适感觉,或相反的、与他人的隔阂感,这对一个人在未来的生活中去适应与群体中其他成员或者与其他群体相处的影响是很大的。理解领导能力的过程和现象时,早期社会化的另外两个方面也很重要:一方面是幼童自我意识的逐渐形成。早在18 个月大时,幼童就已经意识到自己是作为一个独立个体而存在的。这种自我意识不仅表现为他们可以准确地使用名字和其他标识去指代个体(包括自身),还表现为他们__惊人的辨别能力。例如,他们瞥见镜子中的自己时,能发现一个他脸上不易被发现的印子。
  早期社会化中的另一个重要特征便是欣赏一个个体与其他特定个体的相似性。当幼童自然地模仿他们在社区里或邻里看到的他人的行为时,对相似性的理解比纯粹的模仿更深刻。确切地说,从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的时代起,研究者们便谈起过一个更为复杂的、被称之为“认同”的过程:幼童不只认识到与其他东西相似的特定特点,而且对旧模式和旧榜样感到亲切。幼童可以完美地模仿街上的行人或是电视上的玩偶,但他们认同的是兄长或者与他们同性别的父亲或母亲,认同的程度达到了对“榜样”的突出特点进行消化与理解的水平,幼童很少对同龄人产生强烈的认同感。一旦这种认同固定下来,孩子就不需要观察榜样的每一个动作,取而代之的是,他们开始设想,在某个特定的环境下榜样将会做什么,并且在认同过程中得到乐趣或承受羞耻、罪恶感。认同的程度使他们成功地达到了行为榜样的期望,即实现了榜样的理想。最终,能力强的跟随者不再要求领袖有规律地出现,因他们能预见领导者的思想,并亲自启发其他潜在的跟随者。
  ……

"));
网站地图